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八百二十七章 拆除

作者:苍穹之鱼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三日之后,王濬返回邺城。


    “臣有罪!”一见面就单膝跪在杨峥面前。


    “公为国除害,不惜背负骂名,何罪之有?”王濬年纪比杨峥大了一轮,称呼上尊重一些,也能体现自己的诚意。


    其实王濬没有任何怨言,孤身返回邺城,就已经得到了杨峥的信任。


    随意征召一镇都督入朝,是非常危险的举动。


    司马家曾征召过王凌、夏侯玄、诸葛诞,除了夏侯玄,其他人都反了。


    “陛下……”王濬感动的抬起头。


    杨峥一把扶起,当皇帝跟大哥一样,能罩得住手下。


    人家这么卖力,把脏活都干了,自己总不能翻脸不认人吧?以后谁还愿意为杨家为大秦卖命?


    “大秦虽一统中原,然百姓穷困,士卒疲惫,国力虚弱,东吴窃据在侧,四方异族窥伺于外,士族豪强包藏祸心于内,诚为名臣用命之时也,公不可置身事外!”杨峥太了解王濬这类人了。


    不爱钱,不好色,一辈子就好立功名。


    果然,王濬一脸的感激涕零,仿佛找到了知音,“臣必万死不辞!”


    跟人沟通要对症下药。


    “朕拭目以待。”杨峥一个个大饼画下来,立即拉近了双方的关系。


    所有大饼,王濬都接下了,“异族、豪右皆不足为惧,当此之时,因先灭东吴,南方无事,然后用兵于北。”


    “灭吴?”


    刚刚拿下中原,还未消化……


    不过王濬不是第一个主张灭吴的,几个月前,羊祜便上了伐吴三策。


    王濬拱手道:“江东内耗多年,实力早已大不如前,今钟会与陆氏争权,乃天亡之,陛下何不挟此大胜之机,令永安、襄阳向前挤压,试探东吴形势。”


    “不过江陵陆抗大有其父陆逊之风,用兵如神,羊祜非其敌手。”


    “陆抗虽是名将,只需一败,荆州土崩瓦解,其次,蜀中安定多年,实力恢复,罗宪六万大军训练多年,粮草齐备,战船充足,陆抗何惧之有。”


    这跟羊祜的伐吴三策意思差不多,东吴只要败一次,江东就完了。


    不能让东吴闲着,给钟会休养生息的机会。


    陆抗这几年屡次攻打襄阳,全都无功而返,证明羊祜实力也不差。


    见杨峥还在踌躇,王濬继续劝道:“此战并非灭国之战,而是挤压和挑衅,不毁坏两国盟约,让东吴疲于奔命,荆州、交州、扬州可三路齐进,屯田于江淮之间,自有吴人来投。”


    杨峥懂了,用后世老美的话说,这叫战略再平衡……


    大秦往边境上加大筹码,江东跟不跟?


    若是不跟,则先前渗透挤压,侵蚀吴国的战略空间。


    若是跟了,就是国力对抗了,以东吴的实力跟现在的大秦玩国力对抗,无异于找死了。


    “善。”杨峥欣慰的点点头。


    这种策略还不撕破脸皮。


    两三年之后,中原势力恢复,江东被耗的油尽灯枯,百万秦军南下,东吴拿什么抵抗?


    王濬果然有将才。


    “士治可作一份章程,上呈兵部,由兵部详议之。”具体的细节还要完善。


    “臣领命。”


    怎么弄就是兵部的事了,该放权的时候放权,作为皇帝,只关注结果就行,没必要事无巨细。


    杨峥心思更多的在打压士族豪强上。


    将中原彻底消化,才是当务之急。


    几天后,数百道诏令从邺城而出,飞入河北、山东每一个郡、每一个县。


    秋收之前,冀、青、徐、兖所有坞堡必须拆除。


    夷灭王氏三族之事开了个头,拆除坞堡才是这场博弈的根本。


    诏令下达之后,地方上沸沸扬扬,但没有一家敢轻举妄动。


    杨峥挟灭晋之威,夷灭三族的狠辣,在邺城拔剑四顾,麾下四万铁骑虎视眈眈。


    一开始只是沉默。


    但随着限期越来越近,终于有一些小豪强承受不住压力,开始拆除坞堡。


    杨峥再次下诏给中原的大士族,措辞异常严厉,“立坞堡乃是防贼,今大秦兵强马壮,四方夷狄蛰伏,吴人不敢北望,尔等所立坞堡意欲何为?且莫自误,否则悔之晚矣……”


    被点名的几个大士族终于扛不住,权衡利弊之后,不得不拆除坞堡。


    当然,总有人抱有侥幸心理。


    自以为偏远,天高皇帝远,所以不见棺材不掉泪。


    限期一到,杨峥当即令刘珩、苟晞率步骑巡视河北,违抗诏令者,全家皆斩,三族贬为奴隶,发配居延、西海等郡。


    两人忠实执行杨峥的命令,下手极为狠辣,没有放过一个漏网之鱼。


    山东几个中小豪强联合起来,但这些乌合之众,其实大秦百战精锐的对手?


    铁骑所过,摧枯拉朽。


    逮到一个灭一个,杀的人头滚滚,豪强们终于知道怕了。


    要么主动拆除坞堡,要么逃入山中为寇。


    对苟晞这种急于立功之人来说,逃到天涯海角都没用。


    骑兵下马,追杀进山中,照样被斩草除根。


    将贼寇的人头插在官道两侧,尸体堆成土丘,手段之凶残,比刘珩有过之而无不及,中原小儿闻苟晞之名而不敢夜啼。


    雷霆手段之下,中原坞堡纷纷被拆除,还主动释放圈禁的奴隶。


    让杨峥惊讶的是,奴隶中有一半不是汉人,而是鲜卑、乌桓、匈奴、蠕蠕等族。


    冀州西北靠近并州的几个郡县,释放的奴隶中有很多羯人。


    只要一口热饭,这些人就兴高采烈的加入敢死营中。


    人口被释放出来,河北顿时生机勃勃。


    有人方有希望和活力。


    各地官府收容百姓,编户齐民,男人二十亩良田,女人十亩。


    得到田地的百姓大喜过望。


    这可是货真价实的良田,不是司马家糊弄人的占田制。


    很多依附于士族豪强的百姓,主动脱离这种人身依附,转投官府,编户齐民。


    士族豪强之所以尾大不掉,就是因为依附于他们的百姓太多,逐渐成为地头蛇。


    人都跑了,士族豪强的势力也就被削弱了。


    不过杨峥没有赶紧杀绝,只是从他们手上收回本来就属于官府的东西。


    手段太激励,容易狗急跳墙。


    坞堡拆除之后,杨峥又下了两道诏令,鼓励开荒和免除两年赋税。


    原本剑拔弩张的中原,瞬间欢声冬天。


    士族豪强也在免赋之列。


    打一巴掌,再给颗枣。


    温水煮青蛙,大家不伤和气,一步一步的来……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