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七百九十四章 割土(感谢盟主华灵路2009号第一章)

作者:苍穹之鱼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邺城之中。


    司马炎紧张的关注着前线的局势。


    听到互有胜负后松了一口气。


    秦贼被打的深沟高垒,说明己方占据优势。


    为了此战,他把府库中积攒的钱帛全都拿了出来,赏赐将士,承诺退敌之后每人二十亩良田,这才提升晋军的士气。


    不管能不能实现,先把眼前的难关渡过去再说。


    这招果然管用,晋军上下无不奋命。


    “赏张方明光甲一副,宝剑一口,美姬二十!若能擒杀杨贼,朕以郡公相待!”司马炎非常康慨的画了一个大饼。


    众臣互相传递了一个眼神,多有嫉妒之色。


    “邺城虽坚,却不可持久,需青兖幽冀为援,方可与秦贼周旋,秦贼深沟高垒,我军不可自困于孤城之中,当加固黎阳、广平、阳平、内黄等地防守。”荀勖一改往日之低调,积极为司马炎出谋划策。


    现在秦军固守,邺城不需要这么多的兵力,最好分散出去,一来增加其他城池的防守,二来减少粮草压力。


    “荀侍中所言甚是!”众人附和。


    司马炎也点头称是,不过目光一闪,幽幽道:“荀卿,不知吴军何时驰援啊?”


    颍川士族与钟会勾结,许昌失守,无疑给了司马炎一击重击。


    而没有荀家点头,颍川士族又岂会如此配合?


    所以现在荀勖的地位非常微妙。


    司马炎这么问,点明了荀勖与钟会勾结之事。


    荀勖全身一震,没想到司马炎这么直接。


    此时若回答错一个字,恐怕今日就出不了这个门。


    司马家若是起了猜忌之心,也就意味着鬼门关不远了。


    冯紞、何劭等人幸灾乐祸的眼神投过来。


    荀勖从容道:“钟会屯兵许昌,不取淮泗,其用意必在邺城大战,陛下若能挡住秦贼,则吴军自会北上。”


    这个时候说不知情,或者推脱,绝对是找死,还不如大大方方的承认,让司马炎知道自己作为中间人的价值,有所顾忌。


    好在司马炎城府极深,不会意气用事,能忍下去。


    司马炎一派云澹风轻模样,脸上没有任何不悦之色,意味深长道:“朕明白了。”


    换源app】


    荀勖奉承了一句,“陛下英明。”


    石包拱手道:“青州有王浑,暂时无忧,臣所虑者幽州,若秦贼自幽州而下,则河北不存也。”


    “卿可有对策?”


    这时冯紞忽然抢先道:“慕容涉归一直图谋辽东,不如许之,封赏三部酋首,令三部倾力驰援!”


    石包本意是派遣说客前去游说,许以钱帛之利即可诱其出兵。


    鲜卑三部本来就与秦国有仇。


    而且他们也不愿看到一个完整的秦国,派一个高明的说客就能把事情办了……


    但冯紞一句话将晋国的老底都卖了。


    晋国朝堂内斗归内斗,但对四方蛮夷一直防范着。


    “陛下……”石包刚要说话,心中一动,冯紞此人在军略上一窍不通,唯二的长处就是内斗和奉承。


    为何会这么主动进言?


    心中一动,眼角余光扫向两人。


    果然,司马炎一脸平静,像是早知道冯紞会说出此言,冯紞眼神有些呆滞,全然没有往日的狡狯。


    也就说,是司马炎让冯紞谏言的!


    “大司马可有良策?”司马炎目光闪闪的盯着石包。


    球又踢到他身上。


    石包对司马家还是有几分忠诚的,毕竟当年没有司马懿的提拔,就没有石包的今日。


    但与自己的家族相比,这份忠诚只能埋在心底。


    树倒猢狲散。


    当时崛起的多容易,现在败亡的就会有多快。


    司马炎的意图很明显,冯紞只不过是个传话的而已。


    他要卖祖宗之地,别人又怎么挡得住?


    “陛下乃英明之主,自然知晓其中利弊,老朽昏聩,陛下恕罪。”人老了的一大好处就是随时可以装湖涂。


    司马炎目光又转向其他人,“诸位可有良策?”


    太仆卿刘毅出列道:“万万不可,若是如此,只怕他日鲜卑三部尾大不掉,勐虎退走,群狼又至,国家疲于奔命,自古割土求人,屈辱至极,我乃上国,彼乃蛮夷,蛮夷之性贪得无厌,今日开此例,悠悠青史,何以论断今日之事?”


    司马家的名声早就臭了,也不怕再加一笔。


    “卿可有良谋?”司马炎耐着性子道。


    “秦贼远袭,不能持久,我军未败,何必向蛮夷求援?”


    “阁下此言差矣,未雨绸缪,今日不过诈许之,诱其与秦贼决战,两败俱伤,他日收拾起来易如反掌。”冯紞反驳道。


    “人无信而不立,况国家乎?他日贼复来,何人助我?”刘毅据理力争,但这句话恰巧戳到了司马家的嵴梁骨上。


    异常刺耳。


    司马炎的神色阴沉下来,盯着刘毅,“阁下可有良策?”


    刘毅自知语失,“臣……未有对策!”


    司马炎冷冷道:“既无退敌之策,安敢在此阻挠国家大计?退下!”


    刘毅暗然而退。


    司马炎阴沉的目光一直盯着他的背影。


    他没有忘记刘毅父子是司马攸的坚定支持者,当年司马昭征召他为掾吏时,称病不出,被认为是忠于曹魏,司马昭怒,刘毅惧怕司马家的祖传绝技,才不得不应命。


    刘毅一走,殿中再无反对的声音,纷纷赞同冯紞之策。


    此时的司马炎要抓住每一根救命稻草,哪还管什么“悠悠青史”?


    司马家若是顾忌这玩意儿,也不至于走到今日。


    石包暗自叹息一声。


    荀勖也叹了一声。


    不过他们都是聪明人,不会忤逆司马炎。


    从司马懿洛水之誓开始,从司马师残杀名士开始,从司马昭当街弑君开始,从司马炎篡魏开始,晋国朝堂上这种聪明人就越来越多。


    “既然诸位都无异议,便如此行事。”司马炎扫了一眼殿中众臣,目光落在石包身上,“国家危急存亡,大司马当为朕分忧。”


    石包有些疑惑的抬头,不知道司马炎是让自己出力,还是让自己少管闲事。


    不过意思相差无几,多在大战上出力,少管其他的闲事。


    司马炎看似在勉励他,实则是在敲打。


    毕竟邺城能当大用者,只有石包一人。


    石包拱手道:“臣领命!”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