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七百八十五章 安抚

作者:苍穹之鱼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我等亦愿为陛下血战!”忠、信二营的将校跪在杨峥面前。


    受王濬影响,他们也急不可耐起来。


    鸟为食亡,人为财死,至理名言。


    光喊口号不提利益,是纯粹的耍流氓。


    口号和利益相结合,则会无往而不利。


    “诸位何必心急?大战还在后面,有你们立功之时。”杨峥劝道。


    王濬不过是前锋而已。


    真正的大战还没开始。


    将校们你看我我看你,“遵令!”


    汉魏施行世兵制,连连战乱,百姓和将士都有畏战心理。


    一个男人倒下,背后可能就是一户人家的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现在他们闻战而喜,主动求战,是对大秦真正的归心。


    拿下洛阳只是一个开端,要攻心,则先瓦解中原人心。


    锦衣卫和宣义郎早就冲到了前面,中原各大城池里的说书人比往日多了一倍,全部在宣传秦军分田分地之策。


    百姓们将信将疑。


    但山里的土匪和流寇却当了真。


    秦军东出,他们也纷纷下山,召集百姓,攻打县城,声援大秦。


    势力最大的一股正是号称杨峥本族的阳夏人杨固,当初被石包大败,与百余骑窜入大别山中,司马炎迁都邺城,此人立即下山,转战淮西,势力越滚越大,北上豫兖,拥三万之众。


    寻常州郡兵根本不敢与其交锋。


    杨峥攻破洛阳后,天下大震,杨固也遣使送来两个幼子和族谱。


    族谱上清清楚楚写着老杨家的传承。


    按照辈分,杨固还真是自己的堂弟。


    不过这种事还是谨慎一些,认错祖宗这种事可大可小,杨峥派庞青、孙阳,锦衣卫统领李锦等人再去详细查探,顺便主持青徐兖豫的大局。


    暂时封了杨固一个荡寇将军,观察其品性,再支援五万石粮草,五百套铁甲,一千匹战马。


    从他的战绩上看,乏善可陈,屡次被击败,却屡败屡战,越挫越勇,这份心性倒是不错。


    当然,他的对手不是石包就是司马骏、卢钦等人的正规军,打不赢也很正常。


    总之,杨峥对这个人上心了。


    如果血缘是对的,以后肯定会大力扶植。


    其实这种血缘不太近的宗亲用起来最合适。


    就在杨峥准备北上河内,向邺城挺进的时候,江东的消息送来了。


    钟会果然不愿错过这么好的机会,带着吴主孙瑾,倾江东二十万大军北上,气势如虹,一战收复东关,再战攻克合肥新城。


    就在所有人以为钟会要死磕寿春的时候,忽然兵锋一转,向淮西挺进,直奔许昌而来。


    许昌是钟会的老家,颍川士族也眼巴巴的等着,两边干柴烈火,就差洞房花烛了,吴军沿途几乎兵不血刃,一路高歌勐进。


    西面的陆抗同时北伐,联合夏口滕牧、柴桑陆景等部攻打襄阳。


    江陵水军封锁汉水,威胁南阳,目标很明确,牵制杜预。


    以钟会的风格,自然忍不住得瑟一番。


    又把诸葛靓弄出来当传话筒,“陛下攻河北,我攻河南,两家永结盟好,同灭司马氏,还天下朗朗乾坤,如若不然,会在许昌静候阁下!”


    卫瓘拱手道:“钟会跳梁小丑,不足为虑,陛下此战乃是为了灭晋,不可节外生枝,颍川士族必支持钟会,我军南下,钟会据坚城而守,旷日持久,而邺城司马炎得喘息之机!”


    他跟钟会是世家,知道士族们的玩法。


    颍川士族异常团结。


    现在司马炎不行了,杨峥不肯接受他们的条件,与钟会勾结是必然的。


    看着信上面张牙舞爪的字,杨峥仿佛看到了钟会无比得意的脸。


    张特拱手道:“陛下之血仇在邺城,而非许昌,不可因小失大,我军若灭司马氏,一统黄河南北,铁骑南下,淮水南北安能抵挡?”


    以前杨峥吹过牛,要把钟会一块儿办了,现在钟会真的来了,自己难道要退缩?


    恰巧杜预的奏表也来了。


    “钟会机巧小贼尔,不识天下大势,一意许昌,而不进取青徐,已失先机,实乃目光短浅之辈,亦难与我大秦抗衡,且吴军怀念故土,必不愿羁留北地,钟会强令之下,士气必然低靡。当务之急,乃先攻克邺城,一战而灭晋,再扫平河北,司马氏不灭,则天下大势犹存反复……”


    杨峥踱了几步,笑了起来,“也罢,也罢,就让钟会再张狂些时日。”


    两线作战难度太大。


    司马炎在邺城安坐,自己与钟会在许昌打的风生水起,这叫什么事?


    钟会的路线其实也错了。


    许昌附近被杨固扫了几遍,没多少油水。


    秦军东出,仅有的百姓纷纷逃散,人口更加凋敝,许昌唯一的政治意义,也在前年被杜预拿去了。


    钟会现在拿下许昌,远没有杨峥攻陷洛阳震动人心。


    青徐才是钱粮人口重地。


    当然,许昌对钟会来说是衣锦还乡,而青徐则是锦衣夜行了。


    人的性格决定其行事的风格。


    其实换做任何人,最先考虑的肯定是打回故乡。


    杨峥让卫瓘写了一封回信给诸葛靓带回去,先把钟会哄着。


    秦吴没撕破脸皮,大家继续心照不宣。


    几日之后,王濬的捷报传回。


    降军们果然如吃了春药一般,生勐无比,从洛阳向东横扫,如秋风扫落叶。


    虎牢关、荥阳、陈留、定陶相继被攻陷。


    加入东征的降军仿佛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出征时的两万人,打到陈留时,已经增长至四万。


    在宣义司、镇抚司的督导下,大军打到哪里,就在哪里分田分地。


    一些豪强试图凭借坞堡抵抗。


    但转眼就被锦衣卫们鼓动起来的私兵、农奴、下人们砍了脑袋,全家数百口,无一人幸免,家产也被乱军抢掠一空……


    】


    士族豪强们要么拖家带口的向北投奔邺城,要么南下避乱江东。


    不过,也有开明的士族豪强主动向秦军投降,破财免灾。


    王濬也没为难他们。


    怕杨峥怪罪他,还上了一道奏表,阐述并非所有士族豪强都恶贯满盈,其中不乏明智之士,可为大秦所用。


    其实杨峥等的就是士族豪强们的妥协。


    想要彻底消灭他们几乎不可能。


    即便消灭了又能如何?


    几十年后,新一批的士族豪强又会成长起来。


    士族豪强也是华夏力量的一部分。


    “卿有持节之权,可自决之。”杨峥一向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