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六百七十四章 收获

作者:苍穹之鱼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合理应对之下,并没有多少人死在虫毒之上。


    眼看着要秋收,蝗虫的数量被遏制下来。


    百姓和官府都没有掉以轻心,全都扑在田间地头。


    杨峥的骑兵也分散出去,焚烧河南地的枯草。


    蝗灾从四月治到七月,几乎全民参与,若是再控制不了,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不断努力之下,冯飒、渭北的几个县受到影响,但渭南、扶风、陇右全都保住了。


    一个意外的收获也随之而来,河南地一万多帐羌胡南下。


    铁弗部、南匈奴、三狼羌、白面胡,很多顽固死硬抗拒大秦的部落,在天灾面前也乖乖低头了,为了活下去,老老实实的入秦,顺便带来二十多万头牲畜。


    春夏都如此难捱,到了冬天,就会是他们的死期,所以不得不南下。


    蝗灾的规模也从冯翊扩散至河东、弘农。


    对面一阵鸡飞狗跳,却无法广泛发动百姓。


    豪强们自扫门前雪,只要蝗虫不往我家的田里飞,就跟我没关系。


    蝗灾持续向南阳、河洛、中原之地漫延。


    无数长成的庄稼受到波及。


    纷纷抢收庄稼,从蝗虫嘴下夺食。


    中原百姓承担的赋税本来就重,蝗虫啃食之下,基本就没有活路了。


    「弘农、南阳有百姓冲击官府,乱民啸聚山林,反抗司马家苛捐杂税,士族豪强聚坞堡而守。」赵阿七禀报道。


    「青州、豫州水灾之后,爆发瘟疫,百姓死伤颇重,流离失所数千家。」庞青捧着小本道。


    杨峥心中总算平衡了一些,老天爷不能专门欺负老实人啊,也该一视同仁,给司马家和中原门阀增加点难度,「现在就该你们镇抚司、宣义司出手了,把中原百姓煽动起来!」


    占田制其实是一个巨大的谎言。


    前几年百姓能占到一些田。


    但士族豪强占的更多,百姓占个一百多亩也就到头了,多了也耕种不过来,然而士族豪强却是无底洞。


    更贪得无厌,消化了几年,实力壮大,胃口膨胀起来,开始侵夺民田。


    这场蝗灾只是提前将矛盾点燃了。


    历史上司马家的关中之乱、秦凉之乱,差不多正是这几年。


    杨峥不煽风点火,简直对不起老天爷。


    「钱力、人力、物力,孤给你们最大的支持,兵器铠甲直接从府库中拿,不要跟晋军正面作战,而是占领山头,扩大根据地,发动百姓。」杨峥回想着后世的经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关中虽然年景不好,但蜀中却风调雨顺,蜀锦、茶、纸都成了爆品,送到西域,就是等重的黄金宝石运回来。


    据说蜀锦和茶在极西之地成了风潮,连他们的皇帝都以穿丝绸、喝茶为荣。


    「唯!」赵阿七、庞青同时拱手。


    占田制还有几年的生命力,缺一场大战打垮占田制的上升势头。


    不过这种事不能急。


    秦国也没准备好。


    现在看来,钟会这个祸害也不是一无是处,杨峥倒是希望司马炎能跟孙皓多耗几年。


    「能不能支援一些装备给钟会?」杨峥脑洞大开。


    淮南或许不缺粮食,但一定却盔甲、兵器,甚至是战马。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钟会闹的越大,对秦国越是有利。


    「细作来报,钟会已经从颍川士族获得一些支持。」赵阿七道。


    「孤的意思是给他弄些好马、好盔甲过去。」


    「此事难度不大,石家经营天下,与我大秦联系紧密,送上


    两三千头战马,应该不难。」庞青道。


    「石苞的石家?」杨峥一阵无语。


    石苞跟贾充竞争司马家第一大狗腿,没想到暗中也搞这些事情。


    「正是,我们的人也有不少渗透进石家,尤其是石苞的第三子石乔,与我们暗中联系。」


    脚踩两条船,左右逢源,不算什么太出奇的操作。


    西域贸易利润这么大,石家相当于秦国的中原总代理……


    利益捆绑永远是最紧密的。


    石家不是传统的世家门阀,对秦国的敌视相对要淡一些。


    历史上石家也被夷了三族。


    可见中原的士族圈子不是那么好混的。


    司马家没有底线,其构建的权力圈子也没什么底线。


    「这条线上的筹码加重一些,多跟石家人攀附,最好能把石苞拉下水!」杨峥一阵小激动。


    但庞青却面露难色,「此事颇难,石苞对司马氏忠心不二,连石乔也不敢劝。」


    想想也是,若是别人被司马昭司马炎猜忌,只怕当场就反了,石苞却乖乖奉诏回洛,尽心尽责继续当舔狗……


    想要劝动他难度太大。


    杨峥想想也就放弃了,秦国若是再取得一场决定性的战役,不怕中原没有舔狗来投怀送抱。


    「那就先支援钟会。」


    资本的力量总是无孔不入的,很多看似不可能的事情,他们却能做到。


    「属下领命。」


    进入八月,各地的秋收如火如荼的开始。


    关中欠收是肯定的,但大量田地还是保住了。


    陇右、河湟、汉中全是丰收。


    扶风、京兆的收成也不错。


    受灾最大的是冯翊,不过冯翊绝大多数田地都是府兵的。


    官府可以补充牛羊,府兵的损失也就降了下来。


    连续旱灾、蝗灾,百姓没有大面积的饿死,也没有***,也算是一个小小的成就。


    秦国官府的表现参差不齐,但总体上还是合格的。


    很多县令、太守都扑在田间地头,与百姓共克时艰。


    虽然有作秀成分,但也起到了激励百姓的作用。


    士家豪强们经过打压后,也学聪明了,不敢趁机兼并土地,关起门老老实实的过日子。


    秋收之后,百姓脸上也多了一丝喜色。


    蜀中的粮食全力往关中输送,长安府库里终于有了些余粮。


    不过杨峥觉得这场旱灾、蝗灾只是一个开始。


    历史上未来几年,雍凉都是大灾小灾不断。


    遂下令号召厉行节俭,严禁奢侈。


    蜀中进献的华美刺绣,杨峥当着朝会烧了,以示节俭之决心。


    西域诸国进献的宝物,也下令赏赐给有功将士。


    杨峥对这些本就不怎么关注,生活需求也小,有肉吃,能穿暖,在这个时代就是莫大的福分。


    对后宫也是严加管教,尤其是夏侯芷,不准如以前那般出入有锦障地毯,穿金戴银,前呼后拥的。


    自从生下杨旭之后,夏侯芷就多了几分母仪天下的端庄。


    为了儿子,带头在后宫节衣缩食,食不重味,衣不重彩。


    上行下效,节俭之风渐渐盛行。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