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六百六十章 牧骑

作者:苍穹之鱼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到了甘露九年,杨峥宰杀大量冻伤、冻死的牲畜,分发下去。


    百姓和士卒算是过了一个肥年。


    百姓安定了,杨峥也在盘算扩军之事。


    并州和凉州都是优质兵源地。


    汉儿勇武,胡人剽悍,自秦汉至唐宋,出了数不清的名将。


    甚至在五代时,谁控制了太原,谁就控制天下。


    司马家的中军差不多三十万。


    秦国人口不及司马家,但版图却是中原的三倍有余。


    从西域到并州,从漠北到交州。


    很多地方只是占领精华之地,并没有实际控制,对内的防御压力极大。


    秦国的兵役并不是终身制,四十五岁可申请提前退役,五十岁必须退役,所以这几年负伤、老迈退役也较多。


    这就需要补充新鲜血液。


    军队也是一个大熔炉,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和激励措施,融合他们更快。


    这些好勇斗狠者被征募之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地方上压力。


    杨峥与卫瓘、马隆、庞青等人仔细商议之后,决定再扩充五万中军。


    鲜卑两万,草原南下诸部一万,匈奴一万,乌桓一万。


    由中军骁骑郎以上军官前去挑选。


    上马能骑射,下马能步战,披三十斤铁甲,持铁盾长矛,一日能步行六十里者为上。


    魏武卒的标准是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失五十,置戈其上,冠胃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


    带着百多斤的东西,半日行军一百里。


    这个标准对一直在饥寒线徘回的鲜卑人匈奴人来说实在太高。


    征兵之前,杨峥令宣义司将中军的待遇宣扬出去。


    选上的人直接分田一百亩,全家迁入长安,官府提供宅邸,能凭借十二转勋功直接成为将领,乃至封侯……


    鲜卑人和匈奴人何曾见过这个?


    只靠上阵杀敌就能成为贵人,这种诱惑无论古今都极其巨大。


    一时间报名之人挤满了刚刚设立的官府。


    这年头谁还不会玩刀子?


    尽管杨峥放低了要求,但真正能达到征兵要求的却不多,鲜卑人中只有九千多人达到要求,匈奴六千人,乌桓三千,草原诸部加起来也才两千……


    定的目标是五万人,征到的只有两万人,一半都没到。


    拓跋力微号称控弦之士二三十万,选两万勇士都难。


    不过这也正是拓跋鲜卑在秦军面前不堪一击的原因。


    “两万就两万吧,宁缺母滥,不然中军战力会被拉下来。”杨峥觉得差不多就行了。


    剩下的三万名额从各地府兵中挑选。


    也算一碗水端平。


    说实话,拓跋鲜卑别说跟中军,就连府兵的身体素质都不如。


    “臣有一策,可从鲜卑人中挑选三万牧骑,草原有事,直击草原,河北有隙,扫荡河北!”马隆拱手道。


    牧骑一听就跟府兵差不多,平时放牧,战时为骑兵。


    庞青道:“三万骑兵,雁代二郡恐怕承受不起。”


    三万青壮,至少六万匹战马,人吃马嚼,这是一个极其恐怖的数字。


    马隆道:“雁代二郡自然养不起,但若是加上云中和姑衍山,休说三万骑,六万骑兵也能承受。”


    杨峥心动不已,“伯玉以为如何?”


    卫瓘笑道:“别人或许不能,但孝兴应该不难。”


    这句话略有贬低庞青的意味。


    庞青听出来了,眼神动了动,但还是低垂下去。


    杨峥也听出来了,卫瓘城府深厚,却不知为何会贬低庞青,二人之间没有利益冲突,不过也可能是卫瓘的无心之言。


    再往深处想,心中忽然一动,似乎是庞青先质疑马隆。


    卫瓘在为马隆站台。


    庞青现在不是以前的寂寂无名之辈了。


    手上掌管着宣义司,差不多是大秦最核心的部门,权柄极重,加上青营出身,身边聚集了一股不小的势力。


    马隆和卫瓘都是降将出身,两人走的近一些,完全可以理解。


    也就是说,这是青营系在与降将系摩擦……


    秦国不再是以前的秦国,家大业大,自然会有山头和派系。


    这是人性,也是人心。


    想要完全避免,就是违背人性了,杨峥只能把他们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当然,现在只是苗头而已,跟青营子弟、世家子弟的冲突一样。


    杨峥笑了两声,掩饰这一丝不和谐之音,“伯玉太小看孤的儿郎了。”


    一句话点到即止,大家心知肚明即可,没必要说透。


    在场之人,哪一个是泛泛之辈?


    庞青脸上神色轻松许多,眼神中略带激动和感激。


    卫瓘轻笑,马隆仿佛什么都不知道,一脸肃然。


    “三万人太少,孤给你五万名额,从鲜卑匈奴诸部中挑选,你的并州都督,连中部草原之事也一并督了!怎么养是你的事,怎么袭扰河北也是你的事!”杨峥直接当起了甩手掌柜。


    为上者,该放权就放权。


    以军略而论,杨峥知道跟马隆有差距。


    做个形象的比喻,马隆是秦国的韩信,杜预是秦国的诸葛武侯……


    汉高的过人之处在于,能直接任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降将为大将军,统领三军,这种魄力也算古今少有了。


    当然,马隆兵略上只能算是缩减版的韩信,性格却有天壤之别,不会重蹈其旧辙。


    秦军也没有这样的土壤。


    宣义司无处不在,镇抚司无处不在,杨峥的意志也无处不在。


    马隆跟杜预一样,都有极高的道德洁癖。


    而且马隆还是寒门出身,背后没有士族门阀,对大秦而言简直太完美了。


    这样的人不重用,就是自己脑子有问题。


    至此,马隆手上掌握的兵力名额将达到七万之众,这还不算并州各地的府兵……


    “臣必竭心尽力,以报大王隆恩!”一向云澹风轻的马隆也激动起来。


    司马昭死了,他的承诺也到头了。


    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


    杨峥笑着扶起马隆,“孝兴身上的担子不轻,万不可懈怠!”


    “臣敢不尽心竭力乎?”马隆无比郑重道。


    拓跋力微的三十万上马控弦之士虽然水分很大,但以云中、定襄、太原、代郡、雁门,加上中部草原,养五万牧骑,五万府兵难度不会太大。


    府兵是半耕半兵,牧骑也是半牧半兵。


    就算不能自给自足,也能减少地方压力。


    若马隆能把牧骑弄出来,那么控制草原就不是难题。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