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六百零三章 谋取

作者:苍穹之鱼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西域大捷和冯琦的上表一起送入长安。


    “此战,我军阵斩万余,俘虏八千余众,战马、牲畜三十余万,乌孙、龟兹、焉耆、于阗等国王公、大将被俘者近百人,皆在押送途中!”庞青声音中充满了惊喜。


    “恭喜大王!”卫瓘拱手贺喜。


    杨峥一脸欣慰,自己提拔的人终于能独当一面。


    当年尹春在邓艾手下连吃败仗。


    但邓艾这个级别的大将,放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是顶尖的存在。


    而且邓艾不仅仅是个将领,文武双全,上马砍人,下马治民,敢打敢冲……


    不过在看完冯琦的表文后,杨峥忍不住眉头皱起。


    右部鲜卑的实力超过了自己的预期。


    二十万控弦之士,放在任何地方都是一股强大力量。


    也就是说,此战不过是个开始。


    右部鲜卑迟早还会南下,争夺西域利益。


    这时代的西域绝不贫穷,瓜果满天山,牛羊充草原。


    不,即便右部鲜卑不南下,秦军迟早也要北上。


    定都长安,就必然要维持商路。


    问题在于,现在的秦国其实没有实力真正掌控西域。


    这一场大战只是震慑诸国和西部鲜卑而已,为杨峥争取几年的时间。


    冯琦的策略倒是让人大开眼界,让杨峥不仅也怀疑他是个“天人”,表文中主张扶植亲秦派,组建军事联盟,每一国都派遣秦军将领、观察使,设置宣义司、镇抚司,以暗中控制其国,引导其民众心向大秦。


    若有不臣,则暗中倾覆,大秦扶持傀儡,数年之后,国入大秦……


    杨峥前后一思索,这不是后世美丽国的搞法吗?


    汉朝对待西域差不多也是如此。


    完全统治广大西域需要极高的成本,所以采取半羁縻之策,占领一些商路重镇、军事要冲,如海头城、高昌、轮台、柳中城等。


    只要认中原为大哥,大家一起就都是小弟,吃肉喝汤一起打匈奴。


    盛唐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发扬光大。


    少量驻军,与西域诸国结成攻守联盟,一起向西拓展,尽量不耗费中原人力物力。


    卫瓘看了之后,也大为赞叹,“不费大秦钱粮将士,而用西域诸国为爪牙,诚为良策也。”


    此策也有些许弊病,一旦大秦军力不强,而诸国壮大,则肯定会有利益冲突,生出其他心思。


    不过这些不是现在杨峥需要考虑的。


    冯琦之策四两拨千斤,目前而言是最好的策略。


    总不能杨峥放弃关中本土,不顾司马氏虎视眈眈,领着大军去征讨西域吧?


    “此策确实可行,传令,镇抚司和宣义司选派精练之士,潜入西域诸国,封冯琦为西域抚慰使,监西域诸国事,都亭侯。”


    不管行不行,先去试试。


    即便失败了,损失也不大,但若是成功了,则一本万利。


    有冯琦这个内应,成功的几率非常大。


    司马家已经整合了东部鲜卑三部,拓跋力微处于摇晃当中。


    整合西域也势在必行。


    “臣保举一人,可主持西域宣义司。”卫瓘拱手道。


    “何人能得卫伯玉之推荐?”杨峥笑道。


    他心中合适的人选是庞青。


    不过卫瓘有推荐人选自然最好不过,庞青这些年成长有目共睹,与孟观齐名,有秦王左右手之称。


    西域路途遥远,此策至少需要数年,甚至十几年方能见效,庞青去了西域,自己身边就少了可用之人。


    “宣义令孙阳。”卫瓘道。


    孙阳也是仁字辈的,一向不引人注目,异常低调,但杨峥知道,太原能拿下,卫瓘出谋,孙阳跑腿,暗中挑动,的确是员得力干将。


    “可!”杨峥点头同意了。


    这一次整合需要大量宣义郎、锦衣卫。


    杨峥亲自去青营选拔人才。


    整个青营都轰动起来。


    一个人最有理想的年纪,大概也是十五六岁。


    而西域正是汉家男儿挥洒热情与热血之地。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


    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


    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


    一个男人雄起了,自然要去外面闯一闯,一个国家崛起了,也必然向外扩张,无论是武力还是文化。


    “西域乃我华夏之故土,汉魏不振,我大秦当取之,大好男儿当效彷汉终军、班定远、张博望,为大秦疏通西域,北击胡虏,统摄万国!”杨峥开场的第一句话就让少年们热血沸腾。


    其中有不少来自羌胡、賨氐、鲜卑、匈奴等部,但这根本无法阻挡他们在精神上成为秦人。


    一身汉服,束发右衽,满口流利汉言,只看长相,根本无法区分谁是羌胡,谁是匈奴。


    秦国一向也不看重出身和门第。


    军中羌将、胡将不少。


    治民中,也有不少羌人出身。


    所有人现在都有了一个新的身份——秦人。


    “孤问你们,敢去西域为大秦建功立业乎?”杨峥振臂一呼。


    “愿!”六百多名少年青年高呼。


    “好,你们一旦立功,孤不吝封侯之赏!”


    “谢大王!”


    三十六名英气勃发的青年被带到杨峥面前。


    “这些都是青营中的精英,通过文武考试,文韬武略俱是上选。”庞青道。


    “昔日班定远也是三十六人定西域,大秦有尔等,西域大事可成!”


    “属下斗胆请大王赐字!”其中一青年高声道。


    杨峥循声望去,忽然感觉这青年有些脸熟,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冲庞青使了个眼色。


    庞青道:“胡烈之子,胡奋之侄,胡渊!”


    杨峥一愣,胡家不是司马家的狗腿吗?


    不过转念一想,也就释然了。


    胡遵病逝,胡奋战死,胡烈在麹山之战因冲到而中了姜维的埋伏,重伤不治身亡,胡氏剩下的胡广、胡岐兄弟在司马家手下混的十分凄惨。


    胡家的宗族在安定,安定为大秦治下,胡渊文武双全,自然不肯埋没了,投靠大秦也在情理之中。


    孙策杀了陆逊的祖父陆康,陆家不照样为东吴出生入死?


    “原来是故人之子。”杨峥想起历史上钟会其实就是死在胡渊手上。


    当了秦王,这点胸襟自然是有的。


    “尔三十六人皆为云骑郎,赐义为字,胡渊字义元,皇甫重字义成,李定字义兴,杨拔字义云……”杨峥照着名单为三十六人一一取字。


    不少人激动的热泪盈眶,上一代仁字辈之后,几年下来,增加了二十一人。


    现在开拓西域,是一个新的起点,当然要用新字。


    赐字之后,照例是赐剑。


    三十六把长剑,剑刃上一面刻着个“秦”字,一面刻着“杨”字,寒光闪闪,剑鞘上饰以勐虎纹章。


    杨峥一一赐给众人。


    最后才赐给胡渊,勉励道:“胡氏之兴,将自尔始!”


    胡渊全身一震,泪水在眼眶中打转,不过始终没有流下。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