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六百章 班底

作者:苍穹之鱼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帮孤揉揉额头。”


    “是……”声音越来越小。


    纤纤玉指点在额头上,温柔如水。


    揉着揉着,杨峥不免身体局部有些膨胀……


    这么多年夫妻,夏侯止对杨峥了若指掌,才女不愧是才女,完全踩在杨峥审美点上,该胖的地方胖,该瘦的地方瘦。


    不过殿中两个侍卫眼珠子瞪的像灯笼一样,杨峥总要顾忌些形象。


    这两人一个是秦胡,一个是羌人,忠心耿耿,在战场上是一把好手,却不懂风花雪月,只知道保护杨峥的安危,寸步不离,命令还是杨峥之前亲自下的。


    “咳、咳。”杨峥咳嗽了两声。


    但两个榆木疙瘩不为所动,尽忠职守。


    “咳、咳!”杨峥又咳嗽了两声。


    玉菱脸上红云一片,更加诱人。


    两人终于有反应,目光飘过来,但很快又收了回去,眼观鼻鼻观心……


    杨峥心中有些郁闷,但又不能说什么,毕竟这是他们的职责所在。


    玉菱娇笑一声,“奴婢告退。”


    杨峥维持着秦王的威严,点点头,“王妃心意,孤知道了。”


    “谢大王。”玉菱敛衽一礼,告辞离去,眉眼间总是飘荡着一股春意。


    点到即止,意犹未尽,勾起男人的兴趣,潇洒抽身而去。


    男女之间的那层薄纸被她玩出花来。


    优秀的猎手总是以猎物的姿态出现。


    杨峥当然知道玉菱绝非表面看起来那么清纯,这年头还有清纯的人?


    不过这种欲迎还拒的风情,还是给自己带来了不少乐趣。


    男女之间没捅破时,才最具情趣。


    玉菱火候拿捏的非常精准。


    作为一国主君,后宫还是个位数,在这时代已经非常克制了。


    有些奴隶都能娶上妾。


    三国乱战,男人奔赴战场抛头颅洒热血,男女比例严重失调。


    这么多年杨峥一直鼓励生育,鼓励娶妻娶妾。


    夏侯止这么殷勤,杨峥当然知道她的心思。


    该给杨旭物色班底的时候了。


    思索了一阵,最放心的人还是鲁芝、皇甫谧。


    鲁芝堂堂正正,乃王左之才。


    皇甫谧学识渊博,为秦国之翘楚,本人道德品行都非常高洁。


    嵇康也学识渊博,但为人放纵不羁,自己的儿子跟着他学,弄不好成了宋徽宗,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唯独不会当皇帝。


    至于帝王之术,则待他年长之后,自己悉心调教。


    当然,天欲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不体会民间疾苦,不知百姓艰辛,就接不了底气。


    继任的皇帝,最大的问题也在于此。


    不是他们智商不够,也不是他们不想让国家富强,而是在天上飘久了,看不到底层,上下脱节,国当然会衰弱。


    杨峥拜鲁芝为太子太傅,皇甫谧为太子少傅,杜预为太子太保。


    连皇甫谧的弟子七岁的张轨也给了个太子舍人的职衔,算是一起读书的玩伴。


    由于杨旭虚龄只有五岁,定为明年开始跟随鲁芝、皇甫谧读书,到七岁与寻常孩子一样入青营。


    鲁芝、皇甫谧、杜预,有这三人保驾护航,杨旭的地位也就稳了。


    夏侯止的心也安定下来。


    时间越久,杨旭的根基越是稳固。


    不过问题也来了,杨峥满足了夏侯止的心意,夏侯止掉头不知将玉菱藏到何处。


    颇有些过河拆桥的意思。


    当然,杨峥也知道夏侯止是真为自己身体考虑。


    不见就不见吧,到了今日的地位,若还停留在用下半身思考,秦国也就埋下了隐忧。


    自古温柔乡是英雄冢。


    秦国还没到纵情享乐的地步,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杨峥一举一动,下面有无数双眼睛盯着。


    不过经这么一打岔,杨峥思路反而清晰起来。


    河北不能好打,一打就是诸势力混战,辽东三部鲜卑都会参与进来,拓跋力微的心思也不可测,万一他在背后捅刀子,坐收渔翁之利,事情就不太妙了,杨峥取的是他的孙女,不是他,也不是拓跋鲜卑部,这一点一定要清晰。


    上党也是铁桶,周煜失败,固然是其冒进,但也说明这两个地方难打。


    潼关、武关更不用多想了,是个人都知道要在这两地加强防守。


    王濬镇潼关,诸葛绪镇武关,都不是易于之辈。


    除了河东在冬天相对好打一些,秦国东出看似都被堵死了。


    但其实还有一条路——上庸三郡。


    顺汉江而下,过魏兴、上庸、新城,向北是南阳,向南是荆襄。


    当年蒋琬吸取诸葛武侯数次北伐,粮草转运艰难的教训,建议泛汉水而下攻取东三郡。


    当时费祎、姜维都来劝谏,认为“如不克捷,还路甚难,非长策也。”


    还没打,蜀国就想着如果失败了,大军回返艰难。


    有这种心态,也无怪蜀国的北伐都是失败而归。


    这也跟蜀国国小力弱有关。


    东三郡的战略地位也非常重要,从锦衣卫带回的各种情报显示,司马昭防御的重点在新城郡。


    当年州泰就是坐镇于此。


    打河东,就是倾国大战,河东是盆地,在冬季易攻难守,而上庸三郡易守也易攻。


    秦军有汉水之利,发动突然而勐烈的一击,大有可为。


    此地还有另外一大优势,钟会去年从此路逃走,裹挟了三郡守军粮草军备,也就是说三郡处于最虚弱的时候。


    司马家的精力也集中在太原、上党,以及淮北,绝想不到秦军会在这个时候出兵。


    各种优势都倾向于秦国。


    现在不打,以后司马昭反应过来,这三郡就没那么好打了。


    秦国的国策以稳为主,以局部战争给中原施加压力。


    “大王,荆州急报,江南都督州泰病逝,新任江南都督王乂尚未赴任!”庞青快步赶来。


    王昶病逝之后,司马昭将荆州一分为二,都督江南诸军事,镇襄阳,都督江北诸军事,镇新野。


    上庸三郡划分在江南都督州泰的管辖下。


    现在州泰病逝,荆州也处于空虚之际!


    天时、地利,一起到来。


    时来天地皆同力,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至于进攻不利无法退回的问题,则根本不在秦军的考虑范围之内,打仗岂能瞻前顾后?


    该玩命的时候就要玩命。


    不拿下上庸三郡,秦国就打不开局面。


    “召鲁公、卫瓘前来议事。”杨峥心意已定。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