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百九十二章 夺气

作者:苍穹之鱼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蜀国气数已尽,此战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杜预一身戎装,消瘦的身躯仿佛撑不起身上的明光甲。


    “姜维算的准兵法,却唯独算不准人心。”杨峥唏嘘道。


    敛兵聚谷没有错,以汉中为诱饵诱敌深入也没有错。


    错就错在蜀国早已不是当年的蜀国,沉疴在身,虚不受补,姜维这一剂猛药,直接要了蜀国的命。


    “倘若成都不降,元凯岂非孤军深入?”杨峥担心道。


    能走到今天,杜预、鲁芝功劳最大。


    “成都当然不会轻易投降,所以此战之关键还在君侯?”


    “哦?”杨峥不解。


    “钟会十余万大军入汉中,占领阳安关,蜀国大势已去,司马昭必起倾国之众而入关中,以继钟会之后,关中一战在所难免,君侯若能与司马昭分庭抗礼,则属下在成都便有足够的底气,若君侯不能拒司马昭,则成都必定死守!”杜预分析道。


    道理很简单,实力决定一切。


    蜀国的选择很多,可以投降凉州,也可以投降司马氏,还可以投降东吴。


    凭什么投降自己?


    凭的当然是谁的刀快,谁的刀狠!


    这是一个战争实力决定一切的时代,政治是战争的延续。


    打赢了什么都有,打不赢什么都没有。


    所以杨峥有很大的机会,也有很大的挑战。


    以前左右横跳,踩准时机,能混的风生水起,但现在不可能了。


    天下就这么几家。


    司马氏三代接力,已经稳住了中原。


    这一战在所难免,杨峥退无可退。


    “所以这是夺气之战?”杨峥神情严肃。


    夺天下气运!


    杜预点点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君侯若要争天下,便要在司马氏手中抢夺气运!”


    到了如今的地步,即便自己不想争,围在自己身边的人也会推着向前去争。


    更何况这些年杨峥的野心也在不断增长。


    麾下带甲纵马之士十余万,士卒雄于天下,占领如此广袤的土地,若没有吞并天下的雄心,杨峥就是圣人了。


    司马家也不过如此而已。


    “天下大势,在此一举,君侯自有天命!”杜预拱手道。


    “元凯错矣!有天命我也要争,没有天命,我也要去争!天下大势,皆在人为,岂能托于虚无缥缈之天命?”杨峥笑道,只要进入玩刀子层面,大家就都是一个档次。


    别说什么中原实力雄厚,你打不赢我,实力再雄厚也是白搭。


    这种事情在历史中已经出现过无数次。


    大秦本西垂小国,却能并吞八荒、一统六合。


    魏武起于中原四战之地,不过一郡之地而已,却能屡破强敌。


    天命在人,而不在天。


    杜预眼神一亮,笑道:“君侯果然非常人也,预自落窠臼之中!”


    “蜀国之事,便尽数交于你手,但有不听号令者,皆可先斩后奏。”杨峥想了想,又把林森唤来,从亲卫中挑出一百猛士,“此去蜀中,成都可以不取,蜀国可以不要,但杜元凯不得有丝毫差池,即便舍弃性命,尔等也要护他周全!”


    林森与众亲卫指天盟誓,“属下粉身碎骨,也必定不负君侯所托。”


    杜预一脸感动之色,“多谢君侯!”


    两万亲军步卒早已等候多时。


    杜预翻身上马,冲杨峥拱手,“君侯保重。”


    “元凯亦要保重。”望着在马上单薄的身影,杨峥心中略有不舍。


    但整个凉州,最胜任的也只有他。


    两万甲士骑着战马牵着驮马向东南而去。


    不到两天,凉州又下起了小雪。


    果然如杜预所言,细作传来消息,洛阳司马昭动了,司马昭挟持魏帝曹髦御驾亲征,集合十三万中军,浩浩荡荡向关中涌来。


    蜀国伤口流出的血腥气,吸引来东西两地的猛虎。


    杨峥也引五万步骑踏着小雪,向东挺进。


    士卒、战马都在风雪中昂起头颅。


    即便是步卒也分到两匹驮马。


    精锐骑兵一人三马,河湟大马负责冲锋陷阵,漠北马负责长途奔袭,驮马驽马负重,军粮耗尽,则宰杀之。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为了这一战,杨峥从六月起,就开始准备,连张掖、酒泉、河曲、西海等郡的府兵都调来了。


    蒙虓、刘珩、孟观、姜伐野、彭护、文鸯、庞会等大小将佐三十多人。


    兵力上,五万大军看似低于司马昭的十三万大军,但这支大军集合了凉州所有精华。


    五万大军取自各族勇士。


    兵器铠甲都是精心打造,每名士卒至少能分到一件皮甲。


    粮食随军携带,杀好的羊肉就挂在战马上,冬天也不怕腐坏。


    司马昭十三万大军加上钟会十二万大军看上去唬人。


    却有一个致命弱点——粮食。


    而且中军的披甲率、骑兵数量一定比不了凉州军。


    汉军的披甲率也才十之四五,一般士卒没有甲胄。


    杨峥以前也在中军里待过。


    别说铁甲,能穿上两裆铠就是精锐,穿上皮甲就是强军……


    司马昭这两年大肆扩军,中军不断被注水,装备水平持续下降,披甲率不足十分之二。


    杨峥这几年却一直奉行兵贵精不贵多的原则,大力提高装备水平和训练强度,铁甲普及十之二三,皮甲却是人手一套。


    凉州以战马牲畜居多,所以不缺骑兵和皮甲。


    中原人口繁多,所以兵力强盛。


    进入萧关,张特已经将临泾、彭阳、泾阳、泾阴、阴密、乌支、朝那等七县的百姓全部撤到萧关之后。


    杨峥忽然想起自己打造的这个萧关防线,正是历史上大明九边重镇之一的固原镇。


    依托长城和六盘山,扼守泾水南下关中的咽喉,居高临下,俯视从南而来的敌军。


    “司马昭纵有百万大军,也休想攻破萧关!”张特雄心壮志。


    “有子产在此,无后顾之忧。”


    “将军要南下关中迎战?”


    “这是当然,久守必失,我军骑兵为长,何必在城下攻防?”该筹算的,杨峥与杜预早已商议完毕。


    躲在萧关之后,就是放任司马昭吃下汉中。


    张特眉头一皱,“恕属下直言,钟会在渭水两岸深沟高垒,十里一烽燧,二十里一营垒,五十里一坞堡,骑兵难以行进,形要皆在敌手,钟会南下汉中,以羊祜留任,此人亦非泛泛之辈,属下多次试探,皆被其挡住,还吃了几个小亏,此人今后当为我军大敌。”


    “子产差矣,兵法有云,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我以骑兵见长,怎么打,如何打,在何地打,都应在我!为何要去攻打长安?”


    “君侯欲取何处?”


    “临晋!”


    (本章完)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