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两百六十四章 说客

作者:苍穹之鱼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陇西一别,已近三年,昔日便知兴云非池中之物,今蛟龙得雨,一至于斯!然良禽择木而栖,司马公之韬器,古今罕有,区区金城不过一隅也,愿兴云熟思之,若能……”


    杨峥后面的废话看都不看就把黄纸揉碎扔了出去。


    胡奋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劝自己归降。


    但交情是交情,性命却是自己的。


    曹爽听陈泰的拱手而降,只求一富家翁而不可得。


    “等等,去捡回来。”杨峥对刘珩道。


    刘珩一愣,怏怏的捡回纸团。


    以前的信要么是竹简,要么是缣帛,现在居然是黄纸。


    杨峥把纸摊开,质量虽然没有后世好,很粗糙,上面有很多杂质,但已经能满足书写需要了。


    魏晋之际这么多的书法家,跟纸的普及有一定的关系。


    “胡奋领安定胡家部曲四千人十日前入姑臧。”孟观掌管九野营,凉州一直是细作们的重中之重。


    “就这么顺利?”杨峥记得即便是当年魏武时代,凉州五郡的土豪们也敢公然叛乱。


    至于曹丕、曹叡,则一年一小闹,三年一大闹。


    其形势比西平更为复杂,很多豪强都是繁衍生息了两百多年,加上鲜卑人南下、胡人东迁,陈泰尚且只能守御,胡奋又能如何?


    “当然不会顺利,胡奋在祖厉、鹯阴口,先后遭到羌胡部落六次截杀,折损了些人马,怎奈胡奋勇勐,六次击败羌胡。”孟观笑道。


    刘珩哈哈大笑,“好,这些羌胡还真是胆大!”


    “其实未必是羌胡所为。”孟观眼神一闪。


    “继续说。”杨峥兴趣大增。


    陈泰在出任凉州刺史前,是护匈奴中郎将,并州刺史,持节振威将军,有很高的威望,羌胡匈奴鲜卑,全都夹紧尾巴。


    胡奋则不一样,能力或许有,但威望就很难说了。


    “安定胡氏世代居于西北,胡奋举部曲而来,一旦胡氏在凉州站稳脚跟,则必会侵犯到其他人的利益,所以豪强很可能与羌胡一致对外。”孟观分析的头头是道。


    这就如同一个本来平静的体系中,忽然空降一位领导,自然会跟地头蛇产生冲突。


    “那么你有何打算?”杨峥眼神一亮。


    这年头你不坑别人,别人就来坑你。


    胡奋和卫瓘摆明了就是冲着自己来的。


    孟观笑道:“属下以为不能让胡奋闲着,正好,卢水彭部在武威、张掖、酒泉都有部落散居,我们的人混进去了很多。”


    杨峥点点头,“此事我会派姜伐野助你一臂之力。”


    胡奋想对付自己,首先要整合凉州,至少要把武威郡收拾妥帖。


    难度不小。


    加上自己给他找点乐子,绝不会那么轻易就能完成。


    当初杨峥便有暗取凉州的心思。


    不过陈泰不是易与之辈,杨峥处处小心,进展缓慢,后来邓艾倾巢而来,打断了部署。


    现在,则可以把凉州的水搅浑。


    “九野营可以适当扩大,人手你自行招募,所需钱帛,理个章程上来。”杨峥准备继续投入九野营。


    无论对内对外,九野营都是一把利器。


    “这是要攻打凉州吗?好好好,我刘珩愿为前锋!”刘珩插嘴道。


    堂中就三人,刘珩与孟观都是数人,嘴上也就没个把门的。


    “西平刚刚取了金城,各折冲府都在构建当中,钱粮也不够,我们若是攻凉州,则正好把凉州豪右、羌胡部落推到胡奋那一边。”孟观细细为刘珩解释道。


    杨峥笑道:“那你觉得何时可取凉州?”


    孟观思索了一阵,“属下觉得,取不取凉州不在我们,而在朝廷。司马懿行将就木,时日无多,一旦崩逝,人心未必肯服司马师。”


    这个推断还算严谨。


    青营之中,杨峥最寄以厚望的就是孟观。


    年纪轻轻,已经有了大将之才。


    这时代的人一般都是全能的,引经据典的书生,打起仗来,一样凶残。


    而会打仗的,一般天文地理都了然于胸。


    杨峥一直觉得出问题的不是儒家,而是人。


    “卫瓘呢?可有此人消息?”


    “此人十分低调,没有任何关于他的消息。”孟观为难道。


    杨峥眉头一皱,隐隐有种直觉,卫瓘或许会成为一个非常大的隐患。


    “报将军,淮南、洛阳各有使者至!”亲卫在门外轻声道。


    杨峥早有预料。


    破羌之战已经证明自己是个有实力的棋子。


    如此响亮的打了司马父子一记耳光,自然会吸引某些人的目光。


    这也是战争红利之一。


    杨峥自然对淮南的兴趣极大。


    西平周围的狗腿子也就邓艾、安定胡氏,但淮南周围几乎聚集了大部分司马家的狗腿子。


    “让淮南使者先入见。”杨峥对堂外喊道。


    “唯!”


    过不多时,一三十出头的文士入内,细长的眼睛来回扫动,“庐江吕宣拜见杨太守。”


    既然是庐江,那就应该是文钦的人。


    “西平距庐江四千里之遥,使者有心了。”杨峥略一拱手,以示敬意。


    刘珩、孟观恭立左右。


    “杨太守乃大将军故旧,我主公亦是大将军旧人,西平、庐江本就是一家人!”吕宣没有丝毫废话,态度也颇为诚恳。


    文钦是谯郡子弟,一向得曹爽看重。


    可惜高平陵之变实在太快,前后只有五天,曹爽三族便人头落地。


    作为谯郡子弟,文钦不慌是不可能的。


    司马懿为安其心,擢升为左将军。


    不过文钦也不傻,司马懿若是不闻不问,则还可能转危为安,若是特意安抚,则说明已经成了司马家的眼中钉。


    朝中谯郡子弟,不是被罢黜,就是被边缘化。


    丁谧、桓范被夷三族,夏侯玄形同软禁,诸夏侯曹也被转为闲散。


    “文将军有心了!”杨峥话中有话道。


    吕宣不以为意,“洛阳传言司马太傅已经两个月未曾露面,大魏人心惶惶,朝中之事,皆由司马师裁定,夏侯公却被排挤在外,杨太守可知?”


    提起夏侯玄,杨峥心中不免一阵郁闷。


    破羌之战未爆发前,杨峥便派细作劝说,至少留个后人,夏侯玄不为所动。


    或许夏侯玄对曹魏还抱有一丝幻想。


    破羌之战后,司马师加强监管,再想做些什么已经晚了。


    斗木獬难以靠近。


    有时候杨峥都不知道怎么跟夏侯止说。


    性格决定命运。


    夏侯玄已成必死之局。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