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两百一十四章 向北

作者:苍穹之鱼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诸葛诞的从兄正是鼎鼎大名的诸葛武侯,以及吴大将军诸葛瑾。


    早年诸葛诞也是浮华党人,与夏侯玄、邓飏交好。


    大将军曹爽辅政专权,诸葛诞复职,并出任扬州刺史,加号昭武将军。


    高平陵之变雷厉风行,前后五天,曹爽便人头落地。


    以至于归心曹爽之人来不及做出反应,洛阳的大权就落入司马懿手中。


    其权术心机与他用兵一样。


    当年也是如此快刀斩乱麻,八天行军千里,在诸葛武侯的眼皮下灭了孟达。


    当然,诸葛诞未必会站在大将军曹爽一面。


    跟所有的世家一样,诸葛诞也要为家族考虑,所以他必须站在胜利者的一面。


    王凌起兵就名不正言不顺,拥立楚王曹彪之举大失人心,令狐愚的突然病亡,也让王凌成了孤军。


    而司马懿固辞丞相之位,不知比王凌高明了多少倍。


    虽然两军对峙于项城,但形势几乎是一面倒。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诸葛诞宦海沉浮三十余载,自然知道谁是胜利者。


    王凌虽有兵略,但跟司马懿比起来,差得太远。


    王凌是将才,司马懿则是这时代绝顶的人物。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诸葛武侯逝去之后,天下几乎笼罩在他的阴影之下。


    高平陵之变,曹爽只要撤回许昌,联合豫州毌丘俭、淮南王凌、庐江文钦,天下之事尚未可知。


    但曹爽连跟司马懿对垒的勇气都没有。


    王凌宁愿扶立楚王曹彪,都不敢高举讨伐司马懿的旗号,不也是心生惧意?


    诸葛诞站在大船之上,将王凌的信扔进淮水中,举起洛阳天子的诏令,对着面前的将左朗声道:“朝廷受我为镇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册封山阳亭侯,讨伐叛臣王凌!”


    “唯!”船上的将左异口同声。


    “唯!”淮水两岸,两万魏军也跟着喊了起来。


    西平。


    杨峥令人把王金虎的人头用盐腌制,放入木匣中,连同金城太守的金印一同快马送入长安。


    令狐盛虽然还活着,但整个人变得更加阴郁。


    整日陪同在杨峥身边。


    其实任何人站在他的立场上都很难,一边是舅父,一边是生死与共的袍泽。


    以王金虎的性格,自然也不会听他的劝。


    “既然关东大乱将起,属下愿去兖州,为将军招募贤良。”正在杨峥思考怎么安置令狐盛的时候,他主动提出回兖州。


    西平的短板,明眼人一望便知。


    不缺武将,缺文吏。


    很多地方都处在粗疏的状态。


    而杨峥治理地方也很简单,不从军令者斩。


    这固然能威慑一时,但治政绝不是这么简单。


    尤其是在西平,诸族混杂,很容易就出现问题。


    各种纠纷,各种官司,商税定多少,赋税怎么收,只用刀子是解决不了的。


    即便在杨峥的高压之下,西平还是有人响应王金虎。


    杨峥曾大力推广庠序,每县都设有公塾,但远水解不了近渴。


    而且水平也比不上中原儒生。


    “子谦一路当心。”杨峥立刻就同意了。


    见杨峥答应的这么利索,令狐盛一怔,“多谢将军。”


    “你歇息一日,我令人给你备马和盘缠,公孙甫也在关东,手上有钱粮,你拿着我的令牌,有什么需要可以去找他,洛阳冯氏客舍有我们的人。”杨峥颇为贴心。


    令狐愚盘踞兖州多年,手下不乏一些人才,若能召来一二,也算是帮了西平一个大忙。


    令狐盛什么话都没说,跪在杨峥面前,磕了一个响头,起身后,大步离去。


    “将军就这么放他走?”龚飞稚低声道。


    “这厮走了一定不会回来。”刘珩也开口道。


    他二人都是后来跟随杨峥,与令狐盛不熟,也不清楚令狐盛的性格。


    杨峥也觉得有些不靠谱,但留住他的人留不住他的心也没用。


    此番若能回返,证明令狐盛可以重用。


    若是不回,就随他去吧。


    不是一条心,也终究走不到一块儿去。


    嘉平元年八月,秋收在即。


    长安派来使者,司马昭收到王金虎的人头后大为称赞,特意来信表彰了杨峥的忠勇,请示洛阳之后,升杨峥为护羌中郎将,册封关中侯。


    关中侯只是虚衔,没有食邑就没有多大意义。


    护羌中郎将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不过金银钱帛、玉器铜具、丝绸衣物,装了满满七车。


    剩下五车则是各种乐器。


    丝竹管弦,芦笙笳角,琳琅满目。


    还附赠了一百多名乐工和美女。


    杨峥还找到了两大箱五石散……


    而这些乐工美女中,也不知掺杂了多少细作间谍。


    五石散更是要命的东西。


    司马昭的心思也太直接了。


    大概觉得出身寒微,没享受过富贵,没见过世面,特意用这些东西来要杨峥的命。


    **上难以击败敌人,就从精神上腐蚀。


    曹爽不就是在享受了这些东西之后,失去了跟司马懿叫板的勇气?


    当然,也可能是自己想多了。


    但司马昭为何会这么好心?


    杨峥很清楚这个时代的残忍血腥。


    作为一个正人君子,怎么可以沉迷于声乐当中?怎么可以吞五石散?


    不过转念一想,为了西平的人口,为了杨家开枝散叶,美人还是可以稍微收点。


    再说司马昭送的,什么都不碰,不是更容易让别人警觉?


    挑了几个合心意的美女,剩下的全都交给夏侯才女折腾,杨峥一门心思扑到屯田之上。


    与去年相比,今年的屯田区又增加了不少。


    沉甸甸的麦浪一层接着一层,在初秋的风中起伏。


    农为国之本。


    即便到了后世也是如此。


    其他的东西都是架构在农事之上。


    西平安定了这两年,人口也在回升当中。


    没有战争,南面的羌部主动归附,祁连山以北的部族也时常迁徙南下。


    与本地牧民产生不少矛盾。


    杨峥心中一动,来而不往非礼也,既然北面的部族可以南下,那么西平的部族为何不可以北上呢?


    这年头你不动别人,别人迟早会动你。


    南面的扩张基本到了极限。


    剩下的全是高原之地。


    异常荒凉,没有投入的必要,更没有精力去发展。


    而北面河西走廊,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万一将来跟司马家拔刀相向,郭淮邓艾从东杀来,陈泰从北捅刀子,自己能扛得住吗?


    西平西海本身就被凉州半包围。


    当然,陈泰是谦谦君子,只要自己不反叛,应该是不会动自己的。


    但问题是陈泰能一辈子坐在凉州刺史的位置上吗?


    杨峥总要为自己的生存扩展空间。


    现在司马家正忙着对付王凌,失去这个机会,以后就是坐以待毙了。


    杨峥召来三号岳父彭护,卢水胡成分复杂,在武威张掖西平都有部落。


    跟聪明人说话,不需要多费神,三言两语,彭护就知道杨峥的意思。


    “此事容易,我部跟屠各、鲜卑都有些渊源,在武威、张掖找个落脚地不难。”


    没有家世,杨峥的三个岳父还算给力。


    “此事就有劳你了。”


    “属下自当尽心竭力。”彭护拍着胸脯道。


    卢水诸部,沮渠偏向匈奴,彭部则偏向中原,其他几部都在摇摆之间。


    有了彭护还不够,深山野林里放羊牧马动不了凉州的根基,只能为外援。


    还要有内应渗透到河西诸郡的方方面面。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