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五十六章 屯田

作者:苍穹之鱼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两人意见统一,什么事都好办了。


    杨峥奖赏有功人员,凡是参战者,都分到了粮食和羊肉,按照之前承诺,大榆谷四成的缴获拿出来分赏参战士卒。


    受伤者阵亡者都有抚恤。


    杜预还向杨峥举荐了赵登,将他功劳列为第二等。


    首功自然是张特,然后是刘珩、姜伐野、蒙虓、周放等将。


    有功名单上报给夏侯霸。


    几万俘虏被集中在西都城下,被分成八部,每部四五千人,汉、羌、胡混杂,以甲、己、丙、丁、戊、己、庚、辛名之,汉民多为伍长什长。


    反抗是一定的。


    杨峥没有拆散他们的妻儿父母,但很多羌人祖祖辈辈生活在一起,不愿分别。


    杨峥毫不犹豫举起了刀子。


    三百多颗人头落地,全都老老实实。


    士卒们也都进入临战状态,披甲持刀,日夜轮流巡视,以防奴隶们作乱。


    分割完成,就被带去各大屯田。


    西都分甲己二部,临羌分丙丁二部,安夷分戊己二部,归义建威二城和大小榆谷分庚辛二部。


    每部都有五百士卒驻扎。


    为了以防万一,杨峥还亲自率领一千骑兵巡视各部。


    春耕开始之后,大地顿时忙碌起来。


    无论羌民汉民,对田地还是有很大的热情。


    西平土地肥沃,有太多的土地可以耕种,最大的问题是缺少人口。


    大小榆谷可以养十余万羌军。


    临羌、西平、安夷、破羌沿着湟水而下,都是可屯田之地。


    夫定国之术,在强兵足食,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为天下之良式也!


    屯田之术也适用于羌人。


    在铁犁、耕牛投入使用之后,耕种效率大大增加。


    杨峥还征召汉民老农,指导羌人耕种。


    劳作最能改造人,同样也可改造一个民族。


    一开始有很多刺头,或是阳奉阴违之人,但有了食物与茅房之后,这些人也渐渐顺从了。


    能活下去,没人愿意送死。


    为了激励他们的劳动热情,杨峥还定下奖励措施,评选各部劳作优秀者,赏以羊肉、粮食、衣物。


    羌人大悦。


    与汉民一样,底层羌人也是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


    别说吃肉,一年能吃饱一两顿就是不易。


    衣服更是惨不忍睹。


    在杨峥印象中,与叫花子差不多。


    实实在在的赏赐,比任何废话都有效果。


    羌人逐渐适应新的身份。


    其实除了一个奴隶的身份,羌人的生活有着本质的改变。


    只要不违背校尉府的法令,他们就不会被鞭打和欺辱。


    而渐渐的,杨峥发现羌人性情剽悍是一面,忠厚却是另一面。


    在自己的威权建立之后,羌人逐渐服从起来。


    大量的土地被耕种。


    从湟水河谷到黄河谷地,一片生机盎然。


    大乱之后有大治。


    经历了惨烈的战争之后,人心渴望安定。


    秦凉沟通西域,自两汉以来,就是杀伐之地,先有汉武大举西进,后有先零羌、烧当羌掀起的羌汉大战。


    西域的胡人也趁机起事,还有蜀国动不动北伐。


    杨峥的强势征服者人设,给了羌人巨大的安全感。


    李二说过一句著名的话,夷狄,禽兽也,畏威而不怀德。


    杨峥从南杀到北,从东杀到西,西海湖畔,大通山下,还有累累白骨堆成的京观。


    赫赫军威,谁人不服?


    杨峥提着刀子左顾右盼,防止有人闹事。


    杜预则清查人口田地,比他还忙。


    西平通文墨之人太少,杜预不得不调集青营中的孩子,以及汉民中头脑灵活之人,亲自教习。


    朗朗读书声在这边荒之地响起。


    万事开头难。


    而世上也没有难事,只怕有心人。


    杜预的水平没话说,儒家教义深入浅出,往往数言,就能明教经典,还旁证左引,妙趣横生,让偷偷听课的杨峥叹为观止。


    这时代孔孟之道还是非常可取的,没有经过朱程理学的思辨阶段,虽被董仲舒“加工”过,但大抵还处于原教旨阶段,比较生猛。


    比如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


    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思想,都有深刻的哲理,拿到后世都不过时。


    杨峥记得后世看过一则新闻,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道德经,与市面上流通的存在很多差异。


    很多典籍,断句不对,就是另外一层意思,更不用说有差异。


    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再好经文,也经不住歪嘴的和尚来念。


    春耕结束之后,劳作并没有停止。


    被毁坏的坞堡再次修建。


    杨峥效仿邓艾在南安的做法,开水渠为护城河,环绕屯田,又依据地形山势,修建了一些必要的烽燧。


    尤其在大小榆谷,预计每十里一烽燧,每三十里一坞堡,从建威城绵延到归义城、小榆谷、大允谷。


    本来一切都井井有条,但还是有不和谐之处。


    遍地的野兽与山贼,经常发动偷袭。


    尤其是山贼,西平本就是胡汉交融的前沿。


    别的不多,土匪多、马贼多。


    很多部落白天是老实巴交的百姓,到了晚上就是凶残的贼人。


    还有被击败的钟羌,号称有数十万之众,杨峥总共也才抓到四五万的青壮,还有大量人口,与大量桀骜不驯的种落,不是逃入南面高原,就是遁入西平连绵的大山中,对杨峥即为仇恨,动辄下山偷袭,鸡犬不留,好几个村落被屠灭,手段直追杨峥。


    刚刚人心安定的奴隶们,又惊恐起来。


    扫匪也成了当务之急。


    也正好可以借此练兵。


    鉴于羌胡士卒太多,杨峥从临羌、西都、安夷、破羌四城中又招募了大量汉军。


    麾下兵力总算突破万人大关。


    羌卒四千四百,賨兵五百六十,秦胡两千一百,汉军三千七百、西海胡一千五百人。


    手上兵力扩充至一万二千人。


    羌人虽然最多,但来源复杂,有伐野部,有枹罕的羌人俘虏,有积石山招揽的熟羌,也有钟羌。


    各不统属。


    而賨兵基本可以算是杨峥的心腹。


    秦胡唯杨峥马首是瞻。


    当然,杨峥不想自己的军队山头林立,也采用混杂的办法,将诸部合一,自此没有羌营、賨营、胡营。


    只有锐步、骁骑、亲卫三营。


    每营六千人左右,中上级军官多为汉賨,下级军官才有一些羌胡。


    这种兵力对一个郡来说,万余人马不算逾矩。


    尤其是西平这种深入羌胡的前沿之地。


    夏侯霸之前还一再提醒,让杨峥多多招募兵马。


    23shu8*com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