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三十五章 一山

作者:苍穹之鱼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现在积石山最大的问题是缺粮。


    本来在枹罕广开屯田,一场动乱,全部便宜了郭淮。


    三千正军,加上近万西海奴隶,吃饭就成了重大问题。


    连春娘和阿怜都只能喝稀粥,可想而知他们的食物。


    马上就要进入冬天了,没有食物,就稳不住人。


    附近几个郡,西平、陇西、金城全都废了。


    不过府衙废了,当地豪强没有。


    西平最大的豪强无疑是郭家。


    自文帝起,西平郭氏就是朝廷笼络的对象。


    明帝继位,郭家满门荣宠,父子叔伯或肃列朝堂,或为一郡太守。


    又以郭太后从兄郭德出继明帝母甄氏,袭爵平原侯,


    当今皇帝继位,郭太后掌审夺之权,郭氏满门扶摇直上,满门封候,成为数一数二的新兴权贵。


    别人没有粮食,郭家肯定有。


    自己以后就是西平的一把手,向郭家借些粮食应该不难吧?


    再说跟郭遁的关系摆在这儿。


    大家都是自己人。


    杨峥一面派人向夏侯霸要粮,一面向长安夏侯玄求助,自己则带着两千羌賨精锐赶往西都。


    大战之后,百姓陆陆续续回归。


    漫山遍野间,战争的伤痕被逐渐抹平。


    尽管快进入冬季,汉民们依旧在田垄间辛勤劳作,为下一年的耕种做好准备。


    此情此景,让杨峥心中忍不住感慨。


    华夏文明在黑暗的历史长河中得以延续,朝堂上的英明神武是上限,而底层百姓的坚韧不拔是底限。


    不过这些百姓在见到士卒之后,全都像见了鬼一样,逃入山中。


    杨峥不由苦笑。


    这年头军与贼也没什么区别。


    早年魏武起家,屠城之事屡见不鲜。


    这些年自诩正统,有所收敛,但也只是不敢明目张胆而已。


    上梁不正下梁歪,明帝耽于淫乐,士族豪族并起,能指望地方官吏将卒有多清廉?


    风风火火赶到西都。


    西都大小官吏竟然一个出来迎接的都没有。


    只有郭氏弄了几辆牛车,送了些羊酒,以示犒劳。


    不过这点东西,杯水车薪。


    西北冬天比较漫长。


    没到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地步,但秋收之后,一天比一天寒凉。


    饥寒饥寒,越饥饿,就越寒冷。


    郭家还算山倒,杨峥对借粮越发有信心了。


    杜预带着几个小吏也来迎接杨峥。


    “西都有良田一万四千顷!”


    湟水谷地,群山环绕,祁连山脉遮蔽了北方的风沙,积石山脉遮蔽了高原的风雪,一条湟水自西向东,滋润整个谷地,自古就土地肥沃,欠缺的是开发。


    曹魏立国,虽然收复了大片领土,但因三国混战,人口大幅缩减,曹魏缺的不是土地,而是人口。


    连雍凉关中,秦汉龙兴之地都荒无人烟,出现大量无人区,更不用说这西北边陲。


    自敦煌至西平、陇西、北地,每个地方都面临夷多汉少的难题。


    这也是曹魏不断内迁诸夷的动机。


    而明帝大封士族功勋,动辄万户侯出现,进一步加剧了魏国的颓势。


    西汉非军功不得封侯的传统早已被打破。


    “其中七千顷上游良田掌握在郭氏手中。”杜预眼神复杂道。


    “这么多?”一半的田地掌握在人家手中。


    杜预道:“西平郭氏出自太原郭氏,自汉昭帝时便迁入西都,至今两百余载。”


    郭家虽然送来了羊酒,却只有几个管事模样的人招呼。


    郭遁已经赶往陇西赴任。


    郭建提桶跑路,回到洛阳。


    也不知西都城里谁在主事。


    “先入城。”没有西平太守在,杨峥这个护羌校尉就是一把手,郭家主人不来迎接,似乎有些礼数不周。


    不过以郭家在曹魏的势力,封侯拜将的都一大把,属于高门,不来拜会也在情理之中。


    羌胡大乱,西都城没被攻陷,城中还是不少家当。


    主街上汉羌争相观望。


    杨峥斩伐同灭冶无戴,东边百姓没觉得如何,但西平百姓记忆深刻。


    望向士卒的眼神带着些许敬重。


    有群众基础,以后的事情就好办了。


    以前郭建是西平太守,太守府就是郭家,郭家就是太守府。


    郭建虽然提桶跑路了,但依旧遥领西平太守。


    占着太守府,也说的过去。


    郭家有豪横的理由,杨峥又想借粮食,所以也就没有太造次,转道与士卒去军营。


    但没想到军营也早有人占着。


    汉代太守只治民,但到了汉末曹魏,太守的权力进一步放大,还能募兵,尤其是边地,太守权力极大。


    郭家既是地头蛇又是太守,西都城上上下下自然都是他们的人。


    西平郡都尉郭匀,自然也是郭家的人。


    长史、郡都尉、功曹、主簿、督邮等,也大多是郭家人。


    当日羌胡攻城,没见到他们,现在一个个都蹦出来了。


    护羌校尉府与太守府是两个机构,有郭家在,想要调动他们,没有那么简单。


    “拜见杨校尉!”郭匀冲杨峥拱了拱手,神色不卑不亢。


    不过这声“杨校尉”听起来有些刺耳,杨峥是校尉不错,但护羌校尉与军中校尉,可就是两个概念了。


    杨峥也下马拱手,“郭都尉多礼了。”


    “某已为校尉腾出营房,望校尉不要嫌弃西都简陋。”


    杨峥按下心头些许不快,“哪里哪里,多谢郭都尉打点。”


    郭匀目光变得颇有深意起来,“些许小事无足挂齿,以后同在西都,互相照应是应该的。”


    “你……”


    刘珩蹦出来,当场就要骂人,被杨峥按住脑袋,笑道:“属下人不知礼数,今日劳顿,明日再登门拜访。”


    “好说好说。”郭匀目光扫来扫去,嘴角扬起一抹笑意。


    带着些许嘲讽。


    营房在西北偏僻的角落中,不大也不小。


    有些破落,但好歹是个容身之地。


    为了借到粮食,杨峥只能忍了。


    刘珩破口大骂,“区区一个都尉,也敢在将军面前如此张狂!”


    杨峥伸了个懒腰,瞥了他一眼。


    杜预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在刘珩出去之后,才开口道:“西平郭氏根深蒂固,将军当初为何不效仿赵充国屯垦临羌?以避开郭氏?”


    杨峥笑道:“退到临羌就能避开郭氏吗?”


    有些东西终究绕不过去。


    一开始杨峥还有一些侥幸心理,指望郭氏能深明大义,大家合作愉快。


    但进入西都城之后,发现只是幻想。


    想要在此地有一番作为,郭氏就是一道绕不过的坎儿!


    西平最肥沃的土地在西都,最多的人口在西都。


    离开西都,杨峥拿什么去跟迷当竞争?


    而临羌也掌握在郭家手中。


    “恐怕不能。”杜预苦笑道。


    “马上入冬,粮食才是最大问题,先礼后兵,明日我们去会一会郭家。”


    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


    郭家肯不肯雌伏,明日就可见分晓。


    23shu8*com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