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十七章 乏人

作者:苍穹之鱼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枹罕羌乱只是一个开始。


    随着天气的转暖,陇西各地贼人揭竿而起,攻伐汉民坞堡。


    临洮、襄武、氐道、白石等县纷纷为贼侵袭,见到大股魏军便退,借助陇西山势声东击西。


    夏侯霸疲于奔命,却收效甚微。


    陇西境内汉民纷纷逃往南安。


    贼势越闹越凶,屯驻在武都的郭淮都派人来询问情状。


    这无异于给了夏侯霸一耳光。


    二人原本就不合,陇右人尽皆知。


    羌人不敢动南安,不敢动安定,更不敢动武都,偏偏盯着陇西,杨峥隐隐感觉到了什么。


    很有可能是俄何烧戈的报复。


    但一个俄何烧戈掀不起这么大的阵仗。


    三国鼎立以来,西北异族就是魏蜀争夺的对象。


    如果蜀人掺和进来,就不是夏侯霸能解决的了。


    毕竟是自己的顶头上司,对自己也不错。


    连忙上了一份竹简,阐述羌乱背后可能另有势力支持。


    至于是蜀人还是政敌,就不是他敢多嘴的。


    此番突袭枹罕,解了陇西西面的危局,南方山地也用不到骑兵,让杨峥有了一丝休整的机会。


    面对越来越猖獗的羌乱,当务之急自然是扩军。


    竖起招兵旗,自有吃粮人。


    然而让杨峥没想到的是,招兵告示贴出之后,响应的根本没有几人。


    整个陇西羌多汉少,还要靠关中输血。


    羌乱之后,汉民都习惯性的迁徙至更安全的南安和安定去了。


    自邓艾升任南安太守之后,因地制宜,在地形险要处建立坞堡,广开屯垦,训练边民,收服羌众,让南安成了陇右诸郡中的乐土,军民俱丰,人心大定。


    后世常夸耀其偷渡阴平灭蜀之功,实则邓艾最早以屯田淮南之策,受到司马懿的赏识而被提拔。


    夏侯霸虽有其父勇烈之风,但跟邓艾比,能力和手腕还是差了很多。


    如今招不到人,杨峥感觉自己一脚踩进坑里面了。


    原本是想天高皇帝远,浑水摸鱼,累积军功,再见风使舵,做大做强。


    现在第一步就踩空了,没有人口,就算空有四十米屠龙刀也徒呼奈何啊。


    其他留下来的汉民,早早被收容进汉民坞堡中。


    而那些坞堡看起来比枹罕城要坚固多了。


    城中倒是还有些人,都是些战争遗孤,不是女人就是孩子,这几日与部下们倒是眉来眼去的。


    他们倒是快活,整天忙前忙后的,又是帮寡妇们打水,又是劈柴的。


    听说还有几个特别热情的主动帮人家暖炕。


    这就让杨峥感觉很尴尬了。


    难道真指望他们造娃?


    四百多人要生到什么时候?


    生了还要养。


    城外坞堡中倒是有人,但他们是汉人在西北的中流砥柱,没有他们,羌人早就肆无忌惮的平推到枹罕城脚下了。


    杨峥动他们,无异于自挖墙脚。


    西北汉民本就少。


    名声搞臭了,以后只会更困难。


    等了三四天,才招到两百来人,看起来很多,但其中一大半是头发花白的老人,还有几十营养不良的流浪少年。


    都是来混口饭吃的。


    真正能用的才十几个人。


    这时代青壮也是巨大的资源。


    杨峥绝望了,只能暂缓招兵,专注于城外的农事。


    带着士卒平整土地,开凿水渠,为春耕做好准备。


    或许是杨峥的竹简起到了作用,数次兴师动众劳而无功,夏侯霸也意识到情况不妙,屯兵于洮阳休整,摆出一副要主动出击羌寨的态势,总算稍稍遏制了贼人的气焰。


    三月上旬,夏侯霸召杨峥帐前听用。


    杨峥自是不敢怠慢,留下张特与两百骑防守,自领两百骑南下会合。


    “某已召集羌氐賨诸夷酋首前来会盟,兴云意下如何?”夏侯霸单独召见杨峥,身边只带着司马李弥。


    杨峥受宠若惊,暗忖是自己的竹简起了作用。


    “其若不来,又当如何?”


    “来者为吾上宾,不来者,吾提兵讨平之,杀一儆百!”夏侯霸眼珠子冒着寒气。


    以陇西的兵力,想完全平定羌乱难度太大。


    除非联合南安、武都、安定三地的魏军。


    但这是雍凉都督或雍凉刺史的权力,夏侯霸还没到这个级别。


    “夷狄畏威而不怀德,既然掀起如此声势,恐怕不会前来会盟,就算来了,也只为利,利尽必散,未必是真心。”杨峥实话实说。


    忽见李弥目光复杂。


    暗忖可能是他的谋划。


    但眼下形势也顾不了那么多。


    不打疼他们,他们当然不会拿正眼看你。


    更何况背后还有势力支持。


    夏侯霸眉头一皱,沉声道:“贼酋若果真如此,某必请调长安大军犁庭扫穴,灭其种类。”


    杨峥不怀疑他的决心和勇气,但现在的雍凉都督夏侯玄,骆谷大败在前,早就成了惊弓之鸟,还会支持他大动干戈吗?


    恐怕郭淮就是他绕不过去的一道坎。


    而夏侯霸根本不知道夏侯玄现在的尴尬境地。


    就算出兵,又有多少人心甘情愿?


    别到时候大军走在半路上一哄而散,夏侯家的脸面可就彻底没救了。


    杨峥撇了撇李弥,又看了看夏侯霸神色,小心翼翼道:“如今的形势,恐怕长安不会出兵。”


    “夏侯都督与将军是一体,怎会不出手相助?”李弥终于忍不住开口道。


    这年头找到一个好领导也不容易,杨峥实在不愿看到他栽跟头,“从长安发兵,粮草几何?军资几何?羌乱旷日持久,陇右能承担几万人的粮草否?”


    夏侯霸脸色急剧变幻着,由红转青,由青转黑,不过最终变成一声叹息。


    李弥面红耳赤,有些下不来台。


    杨峥拱手道:“属下别无他意,眼下贼势猖獗,一时情急,心直口快,李司马多多包涵。”


    李弥脸色这才好看一些,“兴云素有谋略,不知可有计策应对眼前局势?”


    这就问道点子上来了。


    杨峥静静思索一阵。


    以夏侯霸的现状,援兵就不要指望了。


    长安更不用想。


    估计夏侯玄也指挥不动雍凉军。


    只能靠自己。


    贼人最大的倚仗就是熟悉山形,来回聚散穿梭,不跟夏侯霸正面决战。


    陇西四周皆是山,陇山、岷山、祁山、祁连山、秦岭……


    山是死的,人是活的。


    杨峥忽然想到一句话,山不就我,我便去就山!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