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十九章 离去

作者:苍穹之鱼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令狐盛离去的十几天,随着伤兵的逐渐复原,粮食消耗的更快。


    即便想走野路子,一看附近坚固的坞堡,装备精良的私兵,杨峥也只能苦笑。


    万事开头难,收心腹不是那么简单。


    人心都隔着肚皮,往往受到各种羁绊和牵扯。


    就算是救命之恩,有时候在利益面前也是不堪一击的。


    杨峥暗中留心观察,大多数伤兵复原之后,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家人和故里。


    虽然没直接说,但平日的言行中,流露出太多。


    夜里,还有人一声一声吹着羌笛,其声呜咽,如诉如泣,令人黯然神伤。


    这是人性。


    而违背人性,就一定会失败。


    再说杨峥只不过是部曲将,按照朝廷编制,最多五百人。


    若弄出几千人的部下,上面会怎么想?


    有野心是好事,但随意暴露野心,就是愚蠢了。


    心腹不在于多寡,而在于忠心。


    强扭的瓜不甜,杨峥宁缺毋滥。


    无论自己要做什么,要对抗什么,前路一定危机重重。


    不忠心的人本身就是致命的弱点。


    随着粮食危机的加重,令狐盛久久未归,杨峥不得不做出抉择。


    遂召集众人,干脆挑明了,愿去者绝不阻拦,还送三日的干粮。


    伤兵们先是一愣,然后忽然高呼万岁,喜形于色的双膝跪在杨峥面前磕头。


    “生我者父母,活我者杨将军也!”


    “杨将军恩德永世不忘!”


    ……


    吵吵嚷嚷的,人群顿时去了一大半,只剩三百余人静静的站在场中,对周围人怒目而视。


    四五千人伤兵,只有三百来人愿意跟自己走。


    这个比例实在有些低。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想起自己这些天对他们无微不至的照料,心中难免不是个滋味。


    若非自己,他们中能活下来的有几人?


    不过这样也好,至少粮食问题不再那么严峻了。


    而留下来的人,算是通过了第一轮考验。


    询问之下,才知这些人都是这个时代的孤儿,孑然一身,要么家人离散,要么死于朝廷历次征发丁壮……


    家中男丁战死,女眷幼子无以为生,最终也不知所踪。


    杨峥从他们眼神中看到了一丝仇恨。


    有仇恨就证明有血性。


    两天之后,城里就变得空荡荡的,杨峥不以为意,每天与士卒同吃同住,一同习练武艺、阵法。


    这时代的人常年生活在战争阴影下,就算不打仗,也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


    身体素质没话说,体力强悍。


    而杨峥的这具身体,似乎还藏着不少潜力。


    没有粮食危机,杨峥心思沉浸在武艺之上。


    刀法、剑术、弓箭、骑术、长矛。


    杨峥每日与张特、周煜对练。


    二人也是个中高手,倾囊相授,三人都有精进。


    别人上午在屯田里忙碌,中午训练,晚上休息。


    杨峥早上训练,中午对打,晚上自己琢磨。


    几乎是每天第一个起床,最后一个睡觉。


    战场刀山里滚出来的,自然领悟就多一些。


    彻底沉浸于某事当中,也就不觉得辛苦。


    而感受到自己一天天由内而外的强大,杨峥感觉充实。


    很快张特、周煜就不是对手了。


    甚至有时候两人联手才能堪堪抵挡住杨峥。


    偶尔春娘也会到军营来看望杨峥,即便是荆钗布裙,也掩饰不了她的容颜,反而别有一番小家碧玉的温婉。


    杨峥数次暗示过春娘,可以自行离去。


    但她都无动于衷,默默等待着。


    一开始杨峥只是觉得她想依靠自己而已,但时间一长,渐渐在她眼中看到了不一样的情感。


    也许还未过度到男女之情,但已经有了几分相濡以沫的意味。


    这样的日子自然过的极快。


    转眼一个多月过去了。


    第一缕秋风在关中大地上扫动,带来成熟麦穗的香气。


    渭南遍地金黄。


    然而令狐盛却迟迟未归。


    从武功到长安,也就一百来里,来回半个月怎么都够了。


    难道路上出了什么事,或者曹爽受不了自己的马屁?


    以令狐盛的武艺,应该不会在路上出事。


    但若是长安出了问题也不会冲他来啊?


    曹爽虽然薄情寡义,但也并非什么残暴之人。


    这世道还真是到处充满“惊喜”。


    又过了几天,关中到了收割的季节,长安的使者才姗姗来迟。


    不过依旧没有令狐盛的影子。


    倒是有曹爽的一封信,“……兴云忠勇,大难不死,本将军深感欣慰,不过武功乃前沿重地,非智勇之辈不足以任之,兴云当为国分忧……”


    洋洋洒洒千言。


    杨峥翻来覆去的看,感觉全是废话,别说封赏,连一粒粮食都没有,只有一百七十口环首刀。


    这是什么意思?


    给自己寄刀片?


    让自己去死?


    好歹给自己个名分啊,不求扶风都尉,一个县尉也行啊……


    一看这信,就知道是邓飏的手笔。


    杨峥一口恶气憋在心口,还要在使者面前毕恭毕敬的还礼,装作一脸感激状。


    末了,还按照惯例给使者送了三两银子。


    使者把银子在手中颠来颠去的,一脸不满足,鼻孔对着杨峥道:“杨将军,大将军对你还是不错的,你可不要不识好歹!”


    杨峥差点一口老血喷他脸上。


    这叫不错?


    自己和原主都替他卖过两次命了。


    杨峥肉疼的又掏出二两银子,使者尖酸刻薄的脸才稍稍好转,“杨将军的心意,大将军知道了。”


    “请上官告知,在下派去送信之人在何处?”


    “送信之人啊……”使者摇头晃脑,“某也不知啊。”


    杨峥感觉自己的牙根都在颤抖,老血一个劲的往天灵盖上冲,恨不得当场就打死这厮。


    可能感觉到杨峥的杀气,或者杨峥背后的士卒眼神里的愤怒,挥了挥衣袖,“既然信送到了,某这就走了。”


    边走还边在嘀咕:“……想这穷乡僻壤,也没什么能招待的。”


    杨峥先是愤怒,后又叹息,曹爽身边都是这样的人,也难怪会翻船了。


    当然,他也犯不着跟这样的人一般见识。


    要弄也应该弄邓飏那厮。


    既然使者不知道,说明长安并没有发生什么。


    也就是说令狐盛把信送到了,而人却消失了。


    如果邓飏要对付他,应该用不着暗杀之类的手段,随便按个罪名,关进大牢中,岂不是更省事一些?


    正思索间,有人又来禀报,“将军,夏侯都督送来一千石粮!”


    “哦?”杨峥不由得惊讶。


    夏侯玄果然比曹爽靠谱。


    但这样一来,说明令狐盛一定拜访过夏侯玄。


    有夏侯玄在,邓飏也不敢随意动令狐盛。


    杨峥心中松了一口气。


    或许令狐盛见自己不行了,另攀高枝?


    虽说相处时间不长,只有两个多月,但彼此早已是过命的交情。


    令狐盛要走早走了,也用不着等到现在。


    杨峥顿时有些困惑。


    忽然想起,相处的这段时间,令狐盛从不提自己的家世,杨峥出于尊重也没问。


    每个人身上都有秘密。


    或许令狐盛有自己的急事要办?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