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62章 第 162 章

作者:虎昭昭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被郑王拉着倒苦水,右相只觉得无奈。


    这次离开的官员,都是正经的郑国人,如果真要比较的话,他们才是更忠心的那一批。


    但郑王这个态度,摆明了就是不想用人家,人家也不可能留在郑国坐冷板凳。


    反正不管自己怎么说,郑王都是不听的,右相也不在此事上纠缠,只和郑王提醒道:“这群官员的去处是次要的。国内的叛军还没有处理完,北边又有一股灾民反了……”


    “大将军已经派兵去驱逐了,区区灾民,成不了什么大事。”郑王觉得此事就是郑小白导致的,忍不住又骂道:“若不是姜王包庇,我一定会把郑小白斩了祭旗。”


    右相叹气,不想说话。


    若不是他的职位够高,郑王对他够好,他也想跑路。郑国虽说是在跟着变法,却没有变强,反倒是越变越混乱了。


    可就算郑国如今不比从前,好歹也是五大强国之一,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国内的灾民闹腾了一段时间,很快就被郑国的军队压了下去。


    【就知道会是这个结果。】


    【咱就是说,郑国这段时间调集军队,用了那么多粮草,要是把这些粮食拿去赈灾,就不会发生暴.乱了。】


    【别把郑王想得太善良。在他的眼里,军队和庶民的地位可不一样。大家都知道打仗的时候不能让兵卒饿肚子,但庶民饿死了,可不会有人管。】


    天气寒冷,灾民又受了灾,本身就没什么战斗力,被收拾过一顿之后,给了点好处,就又被安抚了下来。


    但郑小白曾经帮助的那些乡民,却没法定下心来留在老家耕种。


    郑国的战事停歇,这群人回到老家,分到的不是自家原本的土地,而是荒地。


    以前家中被养了几年的良田,被县内的贵族霸占。


    原本已经成了势的灾民,早就被打散,这群人要是还敢闹腾,等着他们的只有杀头


    心里实在是咽不下这口气,所以他们就偷偷摸摸的收拾行李,去姜国找郑小白。


    反正身份证明之类的东西,郑小白早就给他们准备好了。


    等他们千里迢迢的赶去姜国,稍稍一打听,就知道郑小白现在正在牢里服苦役,现在已经是他服役的第二个月,在此期间,郑小白修好了大学的公告栏,如今正在论坛那边糊水泥,显得十分狼狈。


    “大人你怎么在干这个活?让我们来……”一群人上前抢着帮忙。


    郑小白见到熟人,抹了抹脸上的灰,有些惊喜的问道:“你们乡里的人都来了?”


    “是呀,来投奔您来了,郑国那边实在是过不下去。”


    一个乡的人,本就有互相监督的责任,有人跑了,剩下的人会被连坐,所以他们都是一个乡的人一起跑。


    “路上没遇到什么事吧?”郑小白关心的问道。


    “咱们人多,又没什么货物,盗匪都不稀罕搭理我们。而且这一路走来,断断续续的都有水泥路,我们都没迷路,直接就找过来了……”


    各国修水泥路,最先考虑的就是战略意义。姜国最先修的是通往大峰郡和长宁郡的路,郑国和宋国也是一样,最先修建的都是通往要塞的路。


    因为各国的财力不同,水泥路修得断断续续的,可这也为大家指明了方向,让他们少了一点迷路的困扰。


    听着这群故人诉说如今郑国的处境,郑小白忍不住呲了呲牙,问道:“不会你们全都来了吧?”


    “对啊,我们是第一批来的,其他人还在后面呢。”


    他当初虽然就只是一个县令,但好歹是科举出身,掌管的也是一个比较大的县,有三万多人口。


    这要是都来了,他哪里管得了,他如今都还住在监狱里呢!


    想到这个,郑小白就忍不住头疼,说道:“你们人太多了,我家里住不下,你们以后若是想在姜国讨生活


    ,我就带你们去行人署安置,让行人署把你们分配至各县,如何?”


    老家来的乡民,不识字,更不会行商,就只会种地。户籍又都是郑国的,留在都邑根本就没办法讨生活。


    “听大人的安排就是了。”


    大家对郑小白都非常放心,一点也不担心郑小白坑人,毕竟大家以前可是过命的交情。


    有事情要办,郑小白也不糊水泥了,把东西放在角落,就直接走人,旁边的守卫拿眼神瞭了他一眼,根本就不管。


    都知道郑小白是来借姜国的监狱避风头的,根本就不会跑,所以他这个牢坐得也十分自由。


    “要不是为了我们,大人也不会遭这个罪。”


    “这算什么遭罪,我这次可是大大的出名了。”郑小白不在乎的说道:“就凭我现在这名望,说不定姜王过段时间就要重用我了。”


    被郑王停职的其他官员,回姜国之后,就被卫国人挖走了,郑小白却没人挖。


    各国君王就算心胸再宽广,也会忌讳他这种会带着百姓造反的官员。


    郑小白会这么说,只是为了安抚这群来找他的乡民。


    “你们这一批有六百多人,肯定会被行人署打散安置,也可能会被安置到偏远一点的区县。但如今姜国再偏的县,也比咱们的老家日子好过。每个县都有医官、农官,还有新粮种……”


    “大人,我们都知道,我们就是奔着这个来的。”


    “合着你们不是奔着我来的?”郑小白故作严肃的嗔怪,心里的压力却消失了一大半。


    一群人憨笑着解释道:“若是您不在姜国,姜国再好,我们也是不来的。”


    郑小白悄悄的红了眼眶,掩饰的说道:“你们以后还会遇到更好的官员的。姜国的官员年底都有考核,做得都还挺不错的。那个时候,你们就不会觉得我曾经做得有多好了。”


    郑小白有一百多个同学被姜蓁挑中,安排了实习,他却是被剩下的。


    这群来投奔的乡民,不知道以前的那些弯弯绕绕,直白的夸道:“你就是我们遇到的最好的县令了。咱们老家如今的那群县官,不说也罢,若不是我们跑得快,又有之前造反积累的家底,怕是要饿死病死在家里。”


    “是啊,不止咱们县,隔壁县也死了许多人,还有医者怀疑是瘟疫呢。”


    战乱、天灾、疾病,是导致这个时代百姓死亡的几大原因。


    听到瘟疫这个词,郑小白心中警铃大作,脑海中瞬间想起了大学里的重点防疫课程,紧张的问道:“你们的身体没什么不舒服的吧?算了,咱们先别去行人署了,先去医馆看看再说吧。”


    “大人您太小心了,我们身体好着呢,瘟疫不是咱们县的。咱们都跑到姜国来了,哪还有什么瘟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