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9、第 9 章

作者:折秋簪花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胤礽到底不是真正的小孩子,对于孙之鼎与刘声芳的夸赞只是含笑听着。

    等到康熙出言打断,二人这才意犹未尽的住了口。

    “保成啊,你这次炼制的驱寒神丹为何会有这么大的动静?”

    这是康熙第一次如此虔诚的叫着驱寒神丹。

    胤礽闻言将握着丹药的小手展开,笑着道:

    “汗阿玛看,应是这次保成炼制的更成功呀!”

    那白嫩的掌心中,黑中泛蓝的丹药静静躺着,萦绕的丹晕带着五彩斑斓的黑,可是那自带的神秘感,却是让人挪不开视线。

    “太子爷,这,这次的驱寒神丹怎么看着大不一样了?”

    孙之鼎屏住呼吸,过了好久才轻轻说着,但也不敢大声,想是害怕惊到了这颗驱寒神丹。

    康熙也将疑惑的目光放到胤礽身上,胤礽随意的将那颗带着丹晕的驱寒神丹交给康熙,这才无辜道:

    “当然不一样啦,之前是用孙太医给孤开的方子做出来的,这次孤自己尝试了一下!”

    孙之鼎:“……”

    所以,都是自己学艺不精了?

    刘声芳则是死死盯着那颗被胤礽随意对待的神丹,生怕出了一点差错。

    康熙犹豫了一下,直接递给了刘声芳:

    “行了行了,这么盯着朕作甚?拿去拿去——”

    刘声芳懵了一下,他咽了咽口水:

    “皇上,这真是给臣的?其实,太子爷前头的驱寒神丹已经足够解除寒潮之下百姓们的病症了。”

    要用掉这颗一看就不凡的驱寒神丹,刘声芳实在有些不舍。

    “保成,你觉得呢?这驱寒神丹是你炼制的,你可愿将其用来治愈百姓?”

    “当然可以啦,汗阿玛!汗阿玛今天不就是为这事儿来找保成吗?

    孙太医,刘太医,随便用,不够孤可以再炼。”

    孙之鼎:……

    刘声芳:???

    “这,这丹药还可以再,再炼制?”

    刘声芳激动的几乎破音,胤礽疑惑点头:

    “这是当然啦,不过如果太医院需要研究,自备药材呀。”

    “没问题,没问题!”

    刘声芳满口答应,随后宝贝似的双手捧着那颗驱寒神丹,爱不释手。

    胤礽提醒道:

    “刘太医,可要用匣子装着,不然摔在地上可不好。”

    “您说的是!”

    等刘声芳看着那驱寒神丹被收归匣子,这才恋恋不舍的挪开了目光。

    “臣等,替天下百姓多谢皇上,太子爷的恩赐!”

    康熙微微颔首,看向胤礽:

    “不忙谢,这次,让保成去灾区救治百姓。”

    青年帝王闲适的坐在罗汉床上,手指轻轻叩击紫黑檀木小几,语气中带着属于帝王威势的不容拒绝。

    “汗阿玛,我……”

    胤礽皱着小眉毛,有些不解。

    但康熙还没来得及说话,孙之鼎与刘声芳便齐声道:

    “臣等遵旨!”

    刘声芳兴致勃勃道:

    “太子爷为天下百姓做了这么多,合该被百姓们知道!”

    “正是,倘若皇上不提这件事,臣亦有此心!”

    别以为他们不知道,外头已经把他们太医院传成什么神奇的部门,可是倘若他们是真真正正能研制出驱寒神丹之人那便罢了。

    可他们不是。

    康熙的提议让孙之鼎悄悄松了一口气。

    翌日,郊外。

    连片的帐篷中,无数百姓蜗居其中,有些帐篷一早就空了。

    那是身体康健的壮劳力去为自己建设家园了。

    而有些帐篷,明明住满了人,却死气沉沉。

    那是余下的一千多还没有治愈风寒的人们。

    那样一颗治愈千人的神丹本就不世出,而他们不幸错过,之后的日子只怕难了。

    “你们说,朝廷会不会放弃我们?”

    “那样一颗治愈千人的神丹太医院都拿出来了,应该不会吧……”

    “可是,那样的神丹,真的还会有第二颗吗?”

    这话一出,帐篷里一片寂静。

    所有人心中都有了答案。

    “朝廷,已经尽力了。南边一直在打仗,耗粮耗银,前日的神药,如今的安身之所,已是皇上和大人们仁慈了。”

    一个书生打扮,衣料灰白的人缓缓说着,他两眼无神的看着天空。

    因为明白,所以才心如死灰。

    他们,可能要被放弃了。

    不多时,帐篷中响起一片抽咽:

    “为什么,为什么我不是那千人!”

    “我不想死啊!我不想死!”

    “我死也要拉个垫背的!”

    有人说着,就要挣扎站起身来,下一刻就被那说话的书生一个扫堂腿绊倒在地。

    “够了!你要拉谁垫背?你又能知道因你染上风寒的人不会一传十,十传百,最后传给你的家人?”

    “戴先生,我,我真的不想死啊!我的儿子才三岁,我婆娘一个人可要怎么活?”

    那人哭嚎着,戴梓淡淡的看了他一眼,盘膝坐下:

    “还未到最坏的地步,或许我们还有救……”

    戴梓说着,可是他的心里却有些发虚,就如百姓们质疑的那样,那样的神药,朝廷还能拿出来吗?

    人群有些骚动,但是因为戴梓那句会传染给自己的家人,不少人都安静了下来。

    “所有风寒病者,一刻内出帐篷!太子爷要施药了!”

    戴梓呆愣在原地,太子爷,施药?

    这两个字分开他都能明白,怎么合在一起他就有些不懂了?

    如果他没有记错,当朝太子,也不过三岁稚龄啊!

    皇上竟然将如此收复民心之事交给太子,让人不得不为太子的盛宠而胆战心惊。

    一刻后,灾民聚集的中心,一座小小的高台拔地而起,那上面放着一只硕大无比的古铜色吉祥缸。

    风一吹,那里面氤氲的热气便朝四下飘散。

    戴梓的帐篷在后头,等他赶来时,在一片黑压压的人山人海下,只能看到吉祥缸的缸沿。

    这熟悉的操作,让所有人都眼前一亮,心中狂喜不已。

    朝廷真的还有神药!

    朝廷真的愿意来救治他们!

    大雪已经停了三日,路上的雪化成水,又被冻成冰,被天光映得泛白。

    那条自城门而来的官道,盘曲着终于落在了郊外的灾区。

    此刻,灾区聚集的风寒百姓具都一脸枯黄病容,神情木然,唯有一双眼睛死死盯着那如上天落入凡间的长虹白练之上,那架朴素的马车。

    一只穿着小鹿皮靴子的小脚缓缓探出了马车。

    这是那位带着救命神药的太子爷了。

    胤礽脑袋上扣了一顶羊皮小帽,脸颊旁的灰狐毛在寒风中飘扬,迈着小短腿,不疾不徐的自马车上下来。

    孙之鼎和刘声芳二人小心翼翼的跟在胤礽的身侧,生怕小太子摔一下。

    但,众目睽睽之下,胤礽走的很稳。

    紫金绣线钩织的云纹马蹄袖在胸前交叉,一只平平无奇的匣子被胤礽捧在身前。

    小太子奶白的小脸在下了马车的那一瞬间,被冻的有些发白,可明明只不过是个三岁的孩子,那双乌晶眼中的坚定却让人为之心惊。

    “太子爷可觉得寒冷,臣让人准备些炭盆可好?”

    胤礽抬眼看向不远处的高台,摇了摇头:

    “不必劳烦,孤早点弄完就好了。”

    厚重的狐裘压在脸上,胤礽淡定的迈着小短腿上了高台,站在硕大的吉祥缸前,胤礽尚不到缸口。

    但是胤礽没有半点尴尬,直接打开了匣子,那颗硕大的,带着丹晕的极品驱寒神丹被胤礽握在白白嫩嫩的掌心。

    随后,它在空中划过一个圆满的抛物线。

    “扑通——”

    丹药入水的那一霎那,所有人都好像看到了一片彩霞在吉祥缸上升起。

    随后,那彩霞撒娇一样的笼罩在小太子的身侧经久不散。

    胤礽皱了皱小眉毛,伸出小手,轻轻点了一下。

    彩霞满天,被风吹过后,又千人大安。

    “神,神迹啊!”

    “老天保佑!太子爷保佑啊!”

    “太子爷千岁!”

    这一刻,所有人都不约而同的跪了下来,纷纷杂杂的山呼着胤礽的名字。

    孙之鼎与刘声芳也在这一刻后退开来,和所有百姓一样高呼“太子爷千岁”。

    那样如同稚子恋母的彩霞,是他们此前也不曾遇到的。

    那是,丹药给予炼制者的反馈。

    “臣等多谢太子爷为百姓炼药,解百姓之苦!”

    两位太医声音洪亮,他们的话不断被传来。

    “什么?竟然是太子爷炼制的丹药!”

    “方才的彩霞你们可看到了?前头两位太医弄的时候,可没有!”

    “可是太子爷才三岁……”

    “三岁怎么了,有太子爷在,我大清万世永昌!”

    “太子爷庇佑!大清万世永昌!”

    “太子爷庇佑,大清万世永昌!”

    一阵如同山呼海啸的声音响彻云霄,胤礽立在原地,看着下面百姓或感激,或狂热的表情。

    只觉得心中鼓鼓涨涨的,仿佛在此刻升起万丈豪情。

    “不必如此,孤奉命而来,当不得诸位盛赞。”

    很快,胤礽冷静下来,说完这话后,也不给其他人说话的机会,哒哒哒的从高台上走下来,小小的身影消失在了马车上。

    可是,胤礽的离开,并不能阻止百姓的议论纷纷。

    戴梓喝着分到的一口温水,小心翼翼的咽下,随后一种温暖的感觉蔓延开来,沉重的身子也在一瞬轻盈。

    有太子爷如此,乃是大清之福啊!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