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62 说规矩 -----晋江文学城独家-……

作者:小桂花婆婆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如今林三柱已经很习惯了卖画的事, 且每回把画给朱掌柜送过去时,还常会在四方斋坐上一会儿,与朱掌柜喝喝茶,聊聊天, 然后才起身回府或者去墨林轩。


    之所以会这么做, 并不是林三柱有多空闲, 而是每次从朱掌柜的聊天中,他都能知晓不少京城的新鲜事儿。


    而这些事,平时在大街上他可听不到。


    所以,林三柱常会从这些事中挑捡出几件有用的,说给家里人听。


    特别事关遵法守纪的那些, 他觉得太有必要让家里人知道了。


    用林三柱的话说,那就是到什么样的山头唱什么样的戏。


    “咱们家既然搬来了京城, 那就得守京城的规矩, 别到时犯了事都不知晓。我跟你们说,你们真要是犯了事, 甭想着让远秋来救, 他可没这么大的本事。京城刑部侍郎你们知道吗,就是看管犯人的大官, 上个月他家儿子在街上伤了人, 结果被按在衙门口足足打了五十大板,老天, 那可是五十大板啊,听说那侍郎公子后来是用门板抬着回的府,就这样还是偷偷使了银子没往死里打呢,不然白发人送黑发人是肯定的。你们看,人家这样大的官都没本事护住儿子不挨打, 所以咱们可别指望远秋能有法子。”


    “三柱说得没错”,老林头清了清嗓子,无比严肃道,“今日我就把话摆在这儿,咱们家中,不管是谁,若是有人在外不守规矩,或是胡作非为,就直接赶出家门去!”


    老林头觉得自己这番话很有必要说,虽现下家里人都看着挺好的,可舒心的日子过久了,难免会不知道天高地厚了起来,所以时常给大家紧紧弦,自是非常有必要的。


    自家老头的话,吴氏向来都是听的,何况这还是三儿起的头,是以放下手里的线团后,吴氏就叮嘱上了:


    “做人都得知足,想想先前咱们家穷的吃不饱肚子的时候,再看看现如今,洗衣,做饭,打扫,还有带娃,哪样不是有人帮着做的。且每个月家里还给发月钱,你们自己说说看,这样的好日子咱们是不是该好好守住?”


    林大柱第一个点头,“娘,儿子肯定把日子守好了。”


    “娘,咱家的好日子儿子也肯定会好好守住的。”林二柱也跟着说道。


    之后是林远枫、林远松,还有林远槐和林远柏,四人也都一一表了态。


    冯氏自不必说,她是除林三柱外,最希望这个家好的。


    至于周氏和刘氏,两人心里一直都跟明镜似的,儿子儿媳吃穿用度体面,孙子孙女都成了小公子、小小姐,可以说,得家里好处最多的,就是她们大房二房,若这样她们都还不知足的话,说是天打五雷轰都不为过。


    “娘,儿媳肯定会把咱们家给守得牢牢的!”周氏和刘氏异口同声。


    高翠几个也是一样的说法,特别是秦荷花和丁菊,比起先前在娘家时,现下的日子说是飞上枝头变凤凰都不为过。如此舒心的日子要是都不好好珍惜的话,那她们岂不是傻子一个了吗。


    吴氏心下安慰,老头子说的没错,自家这些孩子都是长了耳朵的,只要听的进他们说的话,这个家就出不了岔子。


    不过记起前些时候几个儿媳说的话,吴氏觉得自己还有必要再说些什么。


    “清儿莹儿,你俩领着弟弟妹妹到书房画画去。”


    这些话可不能当着孩子们的面说。


    婉清和婉莹一起应是,而后两人就带着弟妹们离开了。


    看着孩子们的背影,再看看自家老娘严肃的脸,林大柱林二柱有些纳闷。


    林三柱也是不解,“娘,还有啥事啊?”


    吴氏双眼一瞪,“啥事,就你们三兄弟的事,对了,还有你们几个也一样。”


    说着,吴氏看向林远枫和林远松他们,见几人都看向自己后,她也不墨迹,随即开口道,“今日我把话放这儿,咱们家可不兴小妾通房这套,要是你们敢做出这等糊涂事儿,老娘我直接把你们的腿打折了,然后扔出去讨饭!听到没!”


    吴氏说的可是认真的,在她看来,自家就算再改换了门庭,也改变不了先前是地里刨食的事实,你说一个个腿上的泥巴还未洗干净呢,就学着人家养起了小妾通房,这不是欠揍还会是啥。


    林三柱正想点头说知晓了,可他突然发现,老娘盯着他看时,眼神最凶、最狠,这模样,好像他已经做了坏事似的。


    林三柱不服,“娘,您老盯着我做啥?”


    吴氏理所当然,“做啥,咱家就数你跑外头的时候最多。”


    不盯着你盯谁。


    林三柱哭笑不得,“娘您放心吧,儿子可不是这样的人,再说儿子真要做了这样的事,不是害得我家远秋丢脸了吗。”


    所以,打死他都不会这么做的。


    而林大柱和林二柱,则连连摇头,“娘,您想到哪里去了,儿子都是当爷的人了,哪有脸做这事。”


    “就是,儿子跟大哥都是做爷的人了。”


    一听这话,林远枫几个的头都摇成了拨浪鼓,他们虽还没到当爷的时候,可是脸皮还是要的。


    而周氏刘氏和冯氏,还有高翠几个,都低着脑袋,不过从侧面还是能看出她们的嘴角快咧到耳朵根了。


    等家中的男人又去木工房忙活后,周氏走上前来,“娘,今晚您想吃啥菜,儿媳这就去给您做!”


    刘氏也满脸是笑,“大嫂掌勺我切菜!”


    “那我来烧火好了!”冯氏边说边卷起衣袖。


    看到三人笑得如出一辙的殷勤,吴氏心里想的则是,这妯娌三个上辈子怕是亲姐妹投的胎吧。


    ......


    留在小高山村的马车,终于在这个月由商队帮着捎了过来。


    林三柱原本想算了银子给他们,可对方说什么都不肯收,说是马车这一路上也是帮着拉货物的,本就是互利的事,他们哪好意思收取银子啊。


    知道自家没白占人家便宜,林三柱就放了心。


    有了马车,做起事来就要方便了许多。


    这不,隔日一早,林远枫和林远松几个就去了一趟庄子,他们准备摘柿子去。


    今年是柿子树种下去的第三个整年,因着当初买的都是大苗,是以,已有柿子树长出了柿果,只不过长得不多,一棵树大约二十多个,而这样的树约摸有三、四十棵。


    虽不知道为何柿子还是硬邦邦的就要摘了下来,可张老实并没多问。在他看来,他们当下人的,自然是主家让怎么做就怎么做了,有啥可问的。


    等把摘下的柿子全拉到府里,已差不多酉时。


    依着先前商量好的,十来筐柿子直接搬到了木工房里,平时这边除了老林头林大柱他们,基本没别的人过来,这样做柿饼时,倒不怕被人瞧了去。


    不过为了谨慎起见,吴氏还是叮嘱了家里的几个婆子,让她们都不要往后花园去。


    待吃过了晚饭,林大柱兄弟三人,还有周氏刘氏和冯氏,以及林远枫他们,大家齐上手,很快把十来筐柿子都削了皮。然后一个个码放在竹帘上,好等明日再拿出去晾晒。


    有着先前做柿饼的经验,吴氏估算出此次大约能做出一百来斤的柿饼。


    而这些柿饼的用场,吴氏早已打算好了。


    再有一个半月便是过年,在此之前自然少不得往各处送年礼,所以自家的这些柿饼,正好可以让远秋给人送礼去。


    吴氏想的是,柿饼在京城可是头一份,小孙子若是用它来当年礼送给上官的话,到时肯定体面。


    林远秋却不是这样想的,在他看来,他家的吉祥如意饼还未开始卖呢,目前自然是越少人知道越好了。


    所以,除了钟家和老师那儿,林远秋并没有有给其他人也送柿饼的打算。


    ......


    春草和王文昌是九月份的时候搬出去另住的,林三柱帮着寻的房子,与周子旭和春燕离的不远,只隔了一条胡同,


    之所以会买的这么近,为得就是让她们姐妹两个平时有个照应。


    岂知在新房子里住了还不到一个月,在一次吃早饭时,春草突然吐的昏天暗地,当时可急坏了王文昌,忙跑去医馆喊来了大夫。


    老大夫伸手把脉,如珠走盘,滑脉,这是怀上了啊。


    王文昌一听,当下就是腿一软,他他他要当爹了啊。


    随即,心情激动的他,忙跑去了南锣鼓巷,把这一好消息告诉了岳父岳母。


    于是,才搬出去没多久的小夫妻俩,很快就被林三柱接回家住着了。


    在林三柱和冯氏看来,小女婿自己都还是个孩子呢,怎可能把孕妇照顾好,所以,他们还是把小闺女接到身边照料才能更安心。


    然而,才过了十来天,丫鬟小红就兴冲冲地回来禀报了小姐怀孕的事,这下可把林三柱和冯氏高兴的不行,都说好事成双,果然是这样的。


    想到大女婿平日里都在国子监居多,所以林三柱和冯氏把大闺女也接了回来。有了春燕和春草的加入,一时间,家里倒是热闹了不少。


    ......


    要说如今翰林院众人的最羡慕对象是谁,想来除了林修撰就没第二人了。


    这不,自上次得了赏赐才过去半个来月呢,今日圣上传召进宫讲经史,掌院大人居然又安排了林修撰去,可真让人意想不到啊。


    再想到这几日杨大人和胡大人一副恨不得躲着人走的模样,众人忍不住心想,看来林修撰的进宫趟数还得增加,你说羡慕不羡慕。


    ......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