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14 去秦府(二) -----晋江文学城……

作者:小桂花婆婆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秦遇自考中进士到如今已有二十多年, 可像这样的点拨和教导,他除了对自家儿孙做过,其他人还真没怎么有过。


    不是没人寻过他, 可都被秦遇给婉拒了。


    至于原因,除不想费这个心力外, 更多的还是不愿参与其中。


    京城官圈复杂,底下拉帮结派的激烈程度远超于朝堂上的政见不一, 圣上年迈,大皇子和二皇子各有自己的拥趸, 而皇后嫡出的三皇子虽看似落了下乘,然而在秦遇看来,世事难料,最后到底哪位能荣登那张宝座谁都预料不了。


    从龙之功虽看着富贵, 可在此之前, 还不是得拿全家人的性命去搏, 赢了固然是好, 可若是输了呢。


    所以秦遇从不站队,除了效忠当今陛下,他哪边都不沾。


    这并不是秦遇怕事, 而是不想让自己的子孙陷入万劫不复中。


    也所以, 那些打着给家中小辈拜师名头, 实则过来拉拢的同僚们, 全都被他谢绝了去。


    秦遇可以肯定, 眼前这小子若是哪个站队官员的子侄, 哪怕再入了自己的眼,他也不会让对方来家中教学,更别说这会儿还一讲就是半天了。


    “有德者必有言, 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此句为何意?”


    想了想,林远秋答道:“有仁德之人定有善言,可能说会道之人不一定有仁德,有仁德的人一定勇敢,但勇敢之人不一定有仁德。”


    秦遇点头,“此解极对,德仁为本,言勇为末,金刚非坚,愿力为坚,有人虽看似勇猛,但却源于内在深深的贪欲,汝切记不可为之!”


    这样的事林远秋自然不会去做,遂点头道,“学生知晓了。”


    小厮换来了热茶,又去端了一盘糕点过来。


    说了这么久的话,秦遇除了口渴,腹中也觉有些空空,于是招呼林远秋吃茶点的同时,自己一连吃了四块芡实糕,外加一盏热茶,直把一旁立着的小厮看呆了去。


    他家老爷啥时候胃口这么好了。


    仆人诧异的表情,秦遇并未看到,在吃过茶点后,他接着翻开题为《安民强军之道》的策文细看了起来。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秦遇边看边点着头,嗯,此篇开头立意明确,不错。


    不过等他看到文章以北边山戎常犯我朝边境作为论据,并展开事件论述时,心中不免有些惊讶了起来。


    让秦遇惊讶的并不是山戎常犯边境之事,而是在这篇文章中,不但细数了戎人的诸多分支,且还知晓他们最擅长的种植,那就是冬葱和戎菽。


    秦遇可以肯定,这些内容不止是他,就是京城的官员,恐怕都有很多不知晓,所以也不知这小子是从哪里得来的信息。


    林远秋也不隐瞒,把自己在府学时,常会去茶馆的事说了。


    “这是你从茶馆得知来的讯息?”


    秦遇有些不可思议,也不知这小子的脑子是咋长的,小小年纪居然能想到这样的好法子,还知道选了南来北往行商众多的码头茶馆。


    林远秋点头,道:“不止这些,方才论积贮疏文中常平仓储粮诸事,也是学生从茶客谈话中得知的。”


    看到秦大人满眼的赞赏,林远秋自然知道这是夸他聪明有脑子的意思。


    可这不是自己想出的主意,林远秋肯定不会装作不知的默认下来。


    哪怕自己不说旁人也绝对不会知道,可林远秋的良心不允许。


    何况他本就想着该怎样在秦大人面前提一提周子旭呢,不说对方是自己的好友加同窗,就冲人家每回去吕府时,都会特地把他的策文重新誊抄一遍,然后一起带过去给吕大人点评的做法,林远秋都觉得自己有必要投桃送李。


    哪怕这会儿自己都确定不了还有没有再次过来秦府的机会。


    是以,林远秋没有丝毫犹豫,直接说出了实情,“夫子,此方法乃是学生同窗所想,并非学生的主意。”


    说着,林远秋便把事情从头至尾说了一遍,且他和周子旭一去八方茶楼就是三年的事也没落下,还有,给码头扛货工写信的事林远秋也说了。


    至于秦遇,听着林远秋的叙述,很快在脑海中生出一幅繁忙景象的茶楼图来。


    在图中,好几个衣衫褴褛的汉子围着一张茶桌,而在他们的中间,则是两个十四、五岁的小少年,他俩手里握着笔,飞快的写着汉子们的家书。


    才半日的时间,十几篇文章肯定讲不完。再则,一口也吃不成一个大胖子,若是一股脑儿的塞得太多,怕要成一锅粥了。


    等听到余下的文章下次再给点评时,林远秋心里简直乐开了花,嘴角更是忍不住往上翘。


    而林远秋的这副强忍着笑的模样,看在秦遇的眼里,越发觉得这孩子赤诚不做作了,就像刚刚他并没把去茶楼的主意往自己身上揽一样。


    足可见这孩子的确是个实诚的。


    书房是有沙漏摆着的,看到这会儿已是申时正,林远秋便起身告辞。


    至多半个时辰就到了吃晚饭的时间,自己可不能再叨扰人家。


    秦遇喊来小厮,让他送林远秋出府。


    而在林远秋快跨出书房门时,秦遇说道:“下回再过来时,让你那同窗也一起吧。”


    秦遇还想着茶楼的事呢,自然想见一见能想出如此妙主意的人了。


    再有一点,方才这小子可是夸了不少同窗的好话,他倒要看看,这小子识人的眼光到底如何。


    林远秋欣然应允。


    原本他还想着下次过来时要不要带上周子旭的文章,没想到秦大人竟然直接让自己把人给带过来,这实在是太好了。


    ......


    出了秦府,林远秋就飞快往回赶。国子监可是有落锁时间的,自己可不能被关在门外了。


    紧赶慢赶,等到了国子监时,离酉时也只差一刻钟了。


    才到宿舍没一会儿,书砚就提着饭过来,“林公子,我家少爷想着您恐怕要晚些回来,便让小的先去帮您把饭给打来了,哦,对了,今日饭堂烧了鱼块。”


    听到晚饭吃红烧鱼块,林远秋忍不住咽了咽口水,他已经好久没吃过鱼了。


    虽国子监饭堂帮工的烧菜手艺不如醉香楼,可烧鱼并不多难,只要去除了土腥味,就都是好吃的。


    吃好了晚饭,趁着还未天黑,林远秋先去井边打了一桶水,等提回到宿舍后,就去了周子旭那里。


    听到秦大人也让自己过去的话,周子旭心情激动,连连道谢道:“多谢林兄多谢林兄!”


    周子旭不是傻子,自然知道定是林兄在秦大人面前提了自己,不然人家哪里会知晓他这个人,更别说还让他上门求学了。


    等洗漱过后,林远秋便早早上床睡觉,今日可是走了不少的路呢,他实在有些累了。


    ......


    古代书画不分家,自报了六艺中的“书”后,林远秋跟着书画夫子学书法和绘画时,都特别的认真。


    而这样做的目的,除想多学些绘画手法,最重要的,还是想让自己画画还不错的事过了明路。


    毕竟如今在国子监里教书画的甘夫子,可比王夫子和周夫子专业多了。


    有这样的高手教着,往后若是有人问起自己的画画本事,也算有个出处了。


    今日下雨,外面湿哒哒的,是以等吃过中饭后,众学子都待在自己的宿舍里,基本没往外去。


    林远秋也一样待在宿舍。


    因着前几日忙着策文的事,给家里的回信林远秋还没有写呢。


    还有就是作画的事,他已经好多天没有画了,想来朱掌柜肯定等得着急了。


    所以林远秋准备写好家书后,就加紧画上几幅。


    虽学习的事耽搁不得,可挣银钱也同样重要,特别在看过秦大人的宅院后,林远秋心里对在京城拥有属于自己大房子的事,更加渴望了。


    所以他一定要努力挣钱才行。


    不过今日作画的事最终还是没有完成,这不,等林远秋把家书写好,正准备拿出装着颜料的瓷盒时,就听到了有人敲门。等他过去把门打开,就见周子旭跑得气喘吁吁,“林兄,我爹到京城来了!”


    “周叔来了?”


    林远秋诧异,才回去没多久呢,怎么突然又上京城来了。


    “嗯,” 周子旭点头,他心中也有些纳闷呢,不过这会儿不是想这些的时候,到底怎么回事,等去客栈见到父亲就知道了。


    “我爹刚刚让门房传了话,说他就在先前住宿的那家客栈,还有,林伯父捎了东西过来,我爹让你过去取。”


    林远秋没有耽搁,锁好宿舍门后,就跟周子旭出了国子监,两人一同往云来客栈而去。


    这次周兴是跟管家一起来的,一路舟车劳顿,脸上看着满是疲色,不过心情却是极佳。


    知道周叔与周子旭肯定有许多话要说,林远秋也没久待,寒暄过后,便捧着一个大包裹先告辞回国子监了。


    反正周叔一时没这么快回去,等过几日再聚也是一样的。


    回到宿舍后,林远秋就把包裹打了开来,只见装在最上头是一个信封,然后是几套衣衫和鞋袜,都是全新的。


    林远秋先把信拆开,入眼便是一手娟秀的字,这应该是春燕写的,林远秋心下安慰,来京城前,他特地叮嘱了春燕和春草,让她俩跟着三嫂多识字练字,看来两人都把他的话记在了心上。


    林远秋在查看包裹读信件的时候,客栈里,周兴正喜滋滋地与周子旭说了他此行的目的。


    等听到是特地给自己定下亲事来的,周子旭简直大吃一惊,“爹,你说谁家?”


    “吕家啊,就是你吕世伯家。”


    周兴满脸是笑,日子过得可真快啊,转眼他家旭儿也到了说亲的时候。


    还有,这门亲事可是吕大人亲自给父亲写的信,虽只是庶女,可父亲说了,旭儿若能结上了这门亲,往后仕途上肯定要通达了不少。


    ......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