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19章 完全失能的中枢

作者:翰林街的兔子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二月二,龙抬头。


    京城送走一队丧使。


    何宗彦当泰昌帝师二十年,好不容易混出头,使劲给儿孙经营人脉。


    突然死了。


    命运嘲讽何宗彦就算了,他死的真不是时候。


    没有这个人,阉党和东林在内阁没有缓冲。


    阉党顾秉谦在内阁,把朝臣牵扯住了。


    奏折弹劾都是七绕八绕、不着边际,甚至翻出祖上的事弹劾。


    生怕不小心牵连全族,漫无目的,全是废话。


    何宗彦一死,南京被劫掠的消息回京,六部一群人请辞。


    邹元标也辞官南下了。


    但东林重臣也不能全部离开。


    诏狱还关着两个炸弹人物,熊廷弼、王化贞都没有定论。


    这两人的争吵传遍天下,若落罪不当,会把所有东林变为逆贼,会让天下认定文臣无法处理外患,腰斩士大夫治国的正当性,进而让整个士大夫群体退无可退。


    结果就是现在这样子,东林内阁首辅、次辅还在兜底,清流君子还在捧哏,六部的侍郎尚书实权官,如潮水一般退去。


    朱由校该感谢卫时觉,若非关外大胜、若非江南被牵制,东林不会退,阉党必定双手血淋,最终阉党获得面子,里子空荡荡,士绅豪商丢掉嘴替,酝酿更大的血腥反击。


    现在挺好。


    一边退,一边进,没有结仇,秩序还不错。


    胜负决定手已经不在中枢了。


    文华殿。


    叶向高与韩爌送别何氏丧队,在门口踢踢脚上的泥,进门坐在炭盆前烤火喝茶。


    开衙已经十天了,他们除了喝茶也没别的事。


    到现在,内阁都没收到准确的消息。


    海匪到底有多少人,南京到底被劫掠成什么样子,南勋出海到底干啥了。


    连南京六部的官员也说不清。


    其实…内阁也害怕南京六部官员说清楚。


    若能说清,那就证明海匪劫掠南京的时候,六部官员躲在暗处看戏。


    所以,糊涂着吧。


    糊涂才是福。


    两人喝茶无法驱寒,叶向高扭头翻出一壶酒,炭盆前拿着麦饼,对饮起来。


    外面是毛毛细雨加一点雪,两人这日子还挺舒坦。


    门帘掀开,中书舍人汪文言进来,递给叶向高一封信。


    汪文言被带到诏狱,是一个震慑性质的行为,卫时觉一回来,宣城伯就把他放了,打草惊蛇,没什么用。


    信是汪文言族亲汪汝诚写来的,徽商大佬汪氏的信。


    叶向高看完,沉默无语,呆滞递给韩爌。


    韩爌看完,也不知该说什么。


    信很简单,却说了关键。


    王洽一定是宣城伯或皇帝的人,外海的海贸没断,已被宣城伯控制。


    钱沈倒戈,江南士绅都在准备借辩论反击。


    还说大江水师十万人急吼吼去占地,被两千海匪困在嵊泗,周起元和王洽无奈,只能赎人招安。


    公侯伯把将官赎出来,却没赎士兵。


    灵璧侯小侯爷汤宗晖义气,等待最后撤离,却被抛弃。


    汤宗晖为获得粮食,骗海匪入伙,获得两日施粥。


    士兵濒死,吊命多活了三天。


    这三天活人无数,恰好周起元和王洽急着招安。


    谈判结束,汤宗晖已成为海匪二头目,士兵全部变为海匪了。


    继续招安,水师直接返回检关,就是换了个上官。


    叶向高和韩爌总算知道外海是怎么回事了。


    韩爌气得把信扔炭盆,“他妈的,十万天兵抓猴子,也是出门就没了,一介海商变海匪,破坏力这么大,天下怎么到处是齐天大圣。”


    叶向高摆摆手,“生气没用,急着办事,必定有无数后患,周起元和王洽选择没错。老夫很清楚他们为何败,竟然坐漕船出海,蠢的不可救药。”


    两人捏眉心,能怎么办呢,不认也得认,周起元和王洽的招安奏折得批准,否则外海出现十万海匪。


    汪文言轻咳一声,“福清公,蒲城公,家里还有句口信,苏州汇集天下大儒,西士也在汇集,暂时不会开始,但可能很快就结束了。”


    叶向高吭哧笑了一声,“外海没有战舰,海贸失去控制,西士失去家乡支持,他们也不想辩了,在考虑保命,最渴望辩论的人,反而是徐光启、李天经之类,他们无台阶可下。”


    汪文言立刻道,“福清公,大辩无论胜败,士绅豪商都能接受,但他们不可能接受宣城伯控制江南,加上南勋也在苏州,如同一包火药,若宣城伯借着胜利再进一步,随时会爆炸。”


    叶向高点点头,“所以这段时间的安静很有智慧,宣城伯、英国公、皇帝都不愿刺激士绅,可能二月都不会有大动作。


    大家都在等,西士在等西班牙舰队,海商在等海贸,宣城伯在等闽海的结局,咱们距离太远,什么反应都不对。”


    汪文言没什么多余想法,倒是提醒了一句,


    “福清公,东林在京城有很多大嘴巴,去年把叽叽喳喳的袁崇焕扔宣府才闭嘴,还有很多清流硬脾气,他们最好致仕,或者派去苏州监督辩论,放京城容易刺激宣城伯,刀子一出,就收不住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叶向高与韩爌警惕对视一眼,齐齐点头,“守泰说的有理,清流现在不能对皇帝嚷嚷,更不能对武勋嚷嚷,内阁发文书,令左光斗、黄尊素、魏大中等人南下观摩辩论。”


    汪文言躬身退走,韩爌仰头喝杯酒,自嘲笑一声,“蒲商还靠关外生意呢,这是个大生意,突然断掉,影响无数人生计,老夫屁股到底在哪边,越来越糊涂了。”


    叶向高哈哈一笑,“别说你韩蒲城,等着吧,福建的消息回京,老夫的屁股也不知道去了哪里,卫氏兄弟…厉害啊,卫时觉小小年纪,兵法犀利,耶速会刺激出老大,无法收拾了。”


    韩爌点点头,“人家是兄弟,世人都忘了,卫时觉是宣城伯带大的,仇恨无法抑制啊。”


    两人在这反思上了,那就是认输了,反正他们背后的利益群体没输,江南是在守士大夫底线,与两人的生意无关了。


    门口出现一个小内侍,“两位大人,陛下相召。”


    两人一边向乾清殿,脑海一边快速推演发生什么事。


    乾清殿台阶下,远远的就看到朱由校在御座托腮沉思。


    两人内心咯噔一下,祈祷别出大事。


    “微臣拜见陛下!”


    朱由校抬头,声音很冷,“叶向高,皇爷爷在的时候,你就是辅臣,带教士到江南就算了,让教士入京,渗透皇亲,渗透内廷,脑子进屎了,叶氏想被诛九族吗?”


    喜欢1621,不一样的大明请大家收藏:()1621,不一样的大明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