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9章 淘金热与殖民梦

作者:石不语者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热那亚港的喧嚣从未如此刺耳,却也从未如此充满希望。咸湿的海风本该带来渔获的腥气,此刻却仿佛夹杂着远方金砂的虚幻甜香。码头仿佛一个沸腾的巨锅,人流、货堆、牲口的嘶鸣和蒸汽轮船粗重的汽笛声搅成一团。无数的眼睛,布满血丝却燃烧着炽热的火焰,死死盯着那些悬挂着科斯塔公司蓝白旗或意大利王国绿白红三色旗的船只,仿佛它们不是钢铁和木材的造物,而是通往神话中“埃尔多拉多”的魔法方舟。


    这一切的疯狂,源于短短几周前《风云日报》上一篇语焉不详却足以点燃所有欲望的“独家披露”。文章用词谨慎,却处处是精心设计的钩子:“突破性进展”、“稀有金属”、“难以估量的经济回报”、“特许权招标”…在十九世纪,这些词汇组合在一起,在每一个渴望改变命运的穷人、冒险家和投机者耳中,自动翻译成了两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黄金。


    流言如同瘟疫般以惊人的速度蔓延,早已脱离了报纸的控制,在市井巷陌发酵出无数更诱人的版本。“听说了吗?东非那边的金子,弯腰就能捡到。河里流的不是水,是金砂。”“科斯塔公司招人了,去了就分地。那边土地肥得流油,种什么长什么。”“还种什么地?挖啊!只要挖到一块狗头金,这辈子,下辈子都够了。”


    在那不勒斯破败的渔村,在西西里干旱的田埂边,在都灵和米兰烟雾弥漫的工厂外,无数被生活压弯了腰的人们,眼中第一次重新燃起了光。他们变卖微薄的家产,凑够一张单程船票,怀揣着用油布包裹的毕生积蓄和一夜暴富的幻梦,如同被磁石吸引的铁屑,从半岛的各个角落涌向热那亚、那不勒斯、安科纳的港口。


    科斯塔等航运公司的售票处成了风暴的中心,木制的柜台几乎被疯狂的人群挤垮。“一张去蒙巴萨,最快的船。”“我还有一家人,三个孩子。求求您,给张票吧!”“多少钱?不管多少钱,我就要下一班的票。”


    票价在黑市上翻了几番,却依然一票难求。黄牛和骗子混迹其中,但更多的人是真心实意地想要逃离贫困,去那片传说中的希望之地搏一个未来。政府适时颁布的《殖民土地法案》更是添了一把干柴——就算淘不到金,还能当个土地老爷。这几乎是为南方的贫苦农民量身定做的诱惑。


    罗马,奎里纳莱宫。亚历山德罗站在窗前,身后桌上放着内政部和殖民事务部送来的最新报告。数字是冰冷的:过去三周,申请移民东非的人数暴增百分之五百,科斯塔等航运公司运力接近极限,热那亚港秩序压力巨大…


    但他的目光仿佛穿透了报告,看到了那沸腾的码头,看到了那些怀揣梦想和惶恐的移民。他知道,这股被他亲手点燃的狂热浪潮,既蕴含着巨大的机遇,也潜藏着失控的风险。


    “势头很猛,”他背对着殖民事务大臣列蒂,声音平静无波,“但要驯服它,不能让它变成毁灭一切的洪水。给蒙巴萨的莫雷蒂专员发电:首要任务,秩序。设立严格的登记和检疫制度,所有上岸人员必须登记造册,收缴武器,甄别技能。划定明确的定居区和勘探区,严禁私自圈地和冲突。告诉罗西,他的安保队有权对任何抢劫、欺诈和暴力行为进行最严厉的镇压,必要时可当场格杀。我们要的是一片新的疆土,不是一个无法无天的西部矿镇。”


    他转过身,眼神锐利如鹰:“保密和防御同样重要。提醒海军部,增强东非分舰队的巡逻频次,特别是蒙巴萨和未来金矿区的沿海水域。密切关注任何悬挂英、法旗帜的船只,尤其是那些看似‘科学考察’的船。在我们站稳脚跟之前,绝不能让伦敦和巴黎的老狐狸们嗅到真正的味道,更不能让他们有机会插手。”


    “是,首相阁下。”列蒂大臣肃然应命。


    数日后,热那亚港。伴随着一声悠长而沉闷的汽笛,由五艘运输船和一艘海军巡洋舰组成的首批大规模移民船队,缓缓解缆启航。白色的浪花推开浑浊的海水,巨大的烟囱喷吐出浓黑的煤烟,遮天蔽日。


    码头上,送行的人群爆发出海啸般的呼喊。哭声、祝福声、对财富的祈祷声、以及单纯的、对未知命运的呐喊,交织在一起,撼动着码头的水泥地面。船上的人们挤在甲板栏杆边,拼命向着逐渐远去的故土挥手,脸上交织着离别的悲伤、对海洋的恐惧以及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这幅宏大的、充满戏剧性的离别图景,被《复兴报》和《风云日报》的记者们用最煽情的笔触记录下来,随着下一班船带回国内,进一步点燃了那些尚未下定决心的人的热情。一场由国家意志引导、资本推动、民众欲望驱动的海外殖民浪潮,如同出膛的炮弹,已然势不可挡地射向了东非海岸。


    几周后,肯尼亚,蒙巴萨港。热带的阳光毒辣地炙烤着一切,空气潮湿得能拧出水来。港口区仿佛一个巨大的、嘈杂混乱的集市。锈迹斑斑的蒸汽轮船不断靠岸,放下跳板,吐出一群群面色苍白、步履蹒跚、被长途航行和热带气候折磨得筋疲力尽的移民。他们提着简陋的行李,茫然地站在陌生的土地上,看着周围肤色黝黑、穿着各异的人群,听着完全不懂的语言,空气中弥漫着汗水、腐烂水果、鱼类和某种陌生香料混合的、令人头晕目眩的气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殖民事务部特派专员卡尔洛·莫雷蒂,穿着笔挺但已被汗水浸透的白色亚麻制服,站在一处临时搭建的高台上,眉头紧锁地看着这片混乱的景象。他身边是皮肤晒得黝黑、眼神锐利如鹰的科斯塔公司东非总代表埃米利奥·罗西。


    “罗西先生,这简直是一场灾难的前兆。”莫雷蒂的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焦虑,“首相阁下要求秩序,可这里离秩序这个词至少有十万八千里。”


    罗西的表情冷静得多,他指了指码头一侧刚刚用木板和帆布搭建起来的区域:“已经开始建立了,专员先生。看到那边了吗?登记处、检疫营、临时医疗点、淡水分配处。我的人已经就位,他们会像筛子一样把这些涌进来的人过滤一遍。有手艺的去建设队或未来的矿厂,想种地的登记后由公司向导带往划定的河谷农业区。至于那些…”


    他顿了顿,嘴角露出一丝近乎残酷的冷笑:“…那些只想着金子、别的什么都不管的冒险家,他们会拿到一份‘探险指南’和一份需要签字画押的风险自担协议,然后被指向内陆的方向。公司会跟进,划定允许勘探的区域,当然,每一克挖出来的金子,都要缴纳特许权费。”


    很快,粗暴但有效的秩序开始强行注入这片混乱。穿着混合式制服、由意大利退役军人和本地招募的斯瓦希里人组成的治安队,手持着崭新的步枪,开始大声吆喝着驱赶人群,强制他们排成歪歪扭扭的长队,进行登记、接受简单的健康检查(主要是筛查明显传染病)、并被告知最基本的规矩。


    与此同时,几支规模更大、装备更精良的科斯塔公司勘探兼先遣队,在大量雇佣保安的护卫下,携带着补给和装备,沿着预先勘探好的路线,开始向着传说中蕴藏着黄金的“维托里奥湖”(即现代非洲维多利亚湖,被命名“维托里奥湖”以向意大利国王致敬)内陆地区进发。他们的任务是建立前进基地,拓宽小路,确保补给线的初步畅通,并用武力威慑或清退任何可能阻碍的土着部落,为后续即将如同洪水般涌来的淘金者扫清障碍,并画下最初的、由枪杆子界定的势力范围。


    在港口区一间相对坚固的石头房子里,科斯塔集团的全权代表正伏案疾书,书写着加密报告。窗外移民的喧嚣隐约可闻。“老板,”他写道,“人潮已至,热情高涨,但混乱无序,管理难度极大。疟疾和湿热气候是非战斗减员的主因,奎宁消耗巨大。更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大规模涌入已引起内陆一些强大部落(如马赛人)的警惕和敌对,小规模冲突已发生数起,我方有伤亡。英国驻桑给巴尔领事馆的官员昨日抵达蒙巴萨,以‘例行访问’为名,频繁接触本地阿拉伯商人和少数部落代表,其意图可疑,需高度警惕…”


    金色的梦想照耀着东非的海岸,但照亮的不仅仅是财富与希望,还有随之而来的混乱、疾病、残酷的生存竞争以及国际对手阴冷窥伺的目光。荒原的新秩序,正在欲望与铁腕的交织中,伴随着血汗与黄金,艰难而真实地诞生。


    喜欢青铜账簿与铁王座请大家收藏:()青铜账簿与铁王座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