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1研究所,二号实验楼,主控室。
所有人的视线都盯着中央的巨型显示屏,那条绿色的数据曲线是唯一的活物。
“环境温度,零下四十摄氏度,稳定。”
“放电倍率,十C,加载。”
“循环次数,九百九十次,开始。”
安德鲁的声音发干,额角全是汗。
索恩摘下了眼镜,用衣角反复擦拭着。
只有张勤站在控制台最中央,她看了一眼手表。
“还剩三十秒。”
所有人都看向她。
“三十秒后,第一千次循环结束,容量维持率会锁定在99.98%。”
她像在陈述一个事实。
索恩的动作停住了。
安德鲁难以置信地瞪大了眼睛。
没人敢说话。
时间一秒一秒地流逝。
当循环次数的计数器,从“999”跳到“1000”的瞬间。
屏幕上最后一行数据定格。
【容量维持率:99.98%】
一字不差。
“Oh…my…God…”
安德鲁捂住嘴,眼泪流了出来。
索恩猛地戴上眼镜,那张布满褶皱的老脸笑得像个孩子。
张勤转过身,对上两人的视线,点头。
“成了。”
主控室里死一样地安静。
三秒后,安德鲁发出了第一声哭腔。
紧接着,是何鹏撕心裂肺的尖叫。
“啊啊啊啊啊!”
他一把抱住身边的李向阳,两个人抱着又蹦又跳。
“牛逼!牛逼!!”
李向阳的嗓子直接喊劈了,他想冲过去,又在三米外紧急刹住,激动得原地跺脚。
“老大!你是我亲老大!你是神!”
王承德手里的保温杯“哐当”掉在地上,他冲过去,一把抱住旁边的罗主任,嚎啕大哭。
“老罗!我们做到了!我们做到了啊!”
整个研究所都疯了。
香槟被打开,冰凉的液体喷洒在每个人脸上。
人们互相拥抱,欢呼,哭泣。
这是科学的胜利,是华夏的胜利。
张勤被人群簇拥在中心,脸上也带着笑。
银河号,F-22,大使馆……
有了它,盾会更坚固,剑会更锋利。
就在这时,一个身影疯了一样挤开人群,冲到她面前。
是吴巧晴。
她的脸上没有一点喜色,一片煞白。
狂欢的噪音太大了。
吴巧晴一把抓住张勤的胳膊,将一个小型收音机拍在控制台上,音量拧到最大。
“头儿!出事了!”
刺耳的电流声盖过了欢呼。
一个庄严的俄语男声,从收音机里传出来。
张勤的俄语不好,但她听懂了那几个反复出现的词。
“最高苏维埃”、“紧急状态”、“解体”。
她脸上的笑容消失了。
全场的狂欢声浪,被这冰冷的俄语一点点压了下去。
所有人都慢慢安静下来,惊愕地看着那个小小的收音机。
张勤一把夺过收音机,贴在耳边。
那个男声还在继续。
“……自今日起,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停止存在……”
收音机从张勤手里滑了下去,掉在地毯上,没了声音。
房间里,一片死寂。
香槟的泡沫还在嘶嘶作响,没人再笑。
张勤的视线缓缓移动,越过一张张呆滞的脸,最后定格在墙上的日历上。
十月二十四日。
她扶着控制台的手,指节捏得发白。
不对。
时间不对。
“头儿?”吴巧晴看着她惨白的脸色,担忧地叫了一声。
张勤没有回答。
她扶着桌子,慢慢站直身体。
就在这时,办公室里那部红色的内线电话,尖锐地响了起来。
铃声在死寂的房间里,格外刺耳。
张勤转过身,走到桌前,拿起了听筒。
电话那头,是首长沉稳的声音,听不出任何情绪。
“小张同志。”
“是我。”
“新闻,听到了。”
“听到了。”
“收拾一下。”
首长停顿了一下。
“一小时后,直接来我办公室。”
“会议,已经开始了。”
————————
黑色的越野车在夜色中疾驰。
张勤靠在后座,闭着眼。
车窗外,景物飞速倒退,模糊成一片。
三个小时后,车子悄无声息地驶入京市。
张勤推门进去的时候,巨大的会议桌旁,坐满了人。
首长,郭院士,鲁元清院士,所有她熟悉的面孔,都在。
但每个人的脸上,都看不出表情。
张勤的出现,让所有讨论声都停了下来。
几十道视线,齐刷刷地投向她。
“小张来了,坐。”首长指了指自己身边的空位。
张勤走过去,坐下。
她能感觉到,身边的郭院士,呼吸声很重。
“人到齐了,我们继续。”首长开口。
他看向张勤,“小张同志,情况你也了解了。比你报告里的时间,提前了六十二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我想听听你的看法。”
所有人都看着张勤。
张勤沉默了几秒。
她抬起头,环视了一圈。
“我的看法,很简单。”
她的声音不大,但很清楚。
“从我第一次走出这间会议室的那一刻起,我所知道的‘历史’,就已经失去了参考价值。”
“我,就是最大的变数。”
会议室里的空气,似乎更沉了。
“任何一个微小的改变,都可能引发无法预知的蝴蝶效应。北极熊的提前倒下,只是第一个结果。”
“从现在开始,我们不能再依赖那份报告。我们必须假设,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全新的对手,和一套全新的游戏规则。”
她说完,会议室里一片安静。
许久之后,一个领导开了口。
“小张同志,你不用把责任都揽到自己身上。”
“这次,我们没有像你说的那样,被打个措手不及。”
“你那份报告,让我们提前两年,就在全球布局。专项小组撒出去的人,带着我们最需要的人才名单,第一时间就扑了上去。”
他看了一眼空军的李将军。
“尼古拉耶夫造船厂的总设计师,瓦良格号的‘亲爹’,连同他的整个设计团队,五十多个人,昨天晚上,已经坐上了来京市的飞机。”
“还有安东诺夫设计局,搞安225那种超级运输机的,我们也挖过来一个核心小组。”
空军的李将军立刻补充:“我们也没闲着!图160的发动机,NK321,它的总工程师,现在正在我们的人护送下,前往边境!”
鲁元清院士也笑了笑,看着张勤。
“南方设计局那几个搞导弹的,也被我们‘请’回来了几个。”
一个又一个名字和代号,从领导们嘴里说出来。
张勤放在膝上的手,不自觉地握成了拳头。
“所以,小张同志,你不要有任何心理负担。”首长看着她,语气坚定。
“你给了我们一张地图,就算现在路况变了,但大方向还在。我们提前出发,已经抢占了最重要的几个隘口。”
他停顿了一下。
“现在,不是我们怕不怕的问题。”
“是他们,该害怕了。”
“我们已经拿到了足够多的牌。下一步,就不是韬光养晦,是怎么把这些牌,打出去,打出我们自己的节奏,打出一个全新的局面!”
首长话音落下,没人立刻接话。
空军的李将军后背猛地挺直,海军那位刘上将拿起笔,在笔记本上重重画了一道。
连一直紧锁眉头的郭院士,嘴角都忍不住向上扬了扬。
“小张同志。”首长再次看向张勤。
“641所那边,电池项目已经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后续的材料优化和能源应用,王承德他们自己能搞定。”
“你的下一个任务,变了。”
张勤坐直了身体。
“你对导弹,了解多少?”鲁元清院士忽然开口问她。
张勤愣了一下,老实回答:“只看过您给我的那几本书,一知半解。”
“够了。”鲁元清院士一摆手,“又不是多难的东西,足够了。”
张勤看着他,不知道该说什么。
首长笑了笑,接过了话头。
“你的知识储备,不能只停留在你熟悉的领域。你的战场,也不应该只局限在641所。”
“从十一月一号开始,你去导弹研究院,跟着鲁老报到。”
“我们没有多少时间了。未来的战争模式,会因为你带来的这些技术,发生颠覆性的改变。你必须尽快熟悉我们所有的‘剑’与‘盾’。”
“现在是十月二十四号,你还有七天时间。”
“这七天,你可以看书,可以学习,也可以……回家看看。”
“是!”张勤站起身,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保证完成任务!”
散会后,张勤走出会议室。
很累,但值得。
她抬起头,看着夜空中的星星。
原来的那个时空,华夏要到很多年后,才艰难地拥有自己的航母,自己的大飞机。
而现在,一切都不一样了。
车子没有回研究所,直接开回了御辰府。
推开家门时,已经是凌晨。
喜欢国运七零,嫌我女娃?我科研兴邦请大家收藏:()国运七零,嫌我女娃?我科研兴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