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50 集
大雍朝京城的春天,总是带着一丝料峭的寒意。格物院的院子里,几台改良后的纺织机正在运转,工匠们熟练地操作着,棉线在织机上快速穿梭,变成一匹匹雪白的棉布。太子穿着一身便服,站在织机旁,手里拿着一本《算术基础》,正和格物院的先生讨论 “加减乘除” 的运算方法,脸上带着专注的笑容。
秦云站在远处,看着这一幕,心里充满了欣慰。自从半年前格物院成立,太子几乎每周都会微服来这里,从最初对 “改良工具” 的好奇,到现在对 “算术”“格物” 的痴迷,太子的变化让他看到了大雍朝未来的希望。
“秦掌柜,陇南传来消息,番薯已经开始在北方推广,百姓们都很积极,只是有些地方官担心‘番薯会吸地气’,还在观望。” 周五快步走过来,手里拿着一份奏折,“另外,泉州港传来消息,最近海上的‘奇怪的光’越来越频繁,有时候一晚上能看到十几盏,船队巡逻时还发现了一些奇怪的木筏,上面刻着和海外岛屿一样的‘蛇形花纹’。”
秦云的脸色沉了下来 —— 海外文明的迹象越来越明显,他们似乎正在一步步靠近大雍朝,虽然还没有直接接触,但潜在的威胁已经不容忽视。他接过奏折,快速浏览:“告诉陇南的负责人,让他带着番薯的收成样本去拜访观望的地方官,现场煮番薯给他们吃,让他们亲眼看到番薯的好处;泉州港那边,让老郑加强巡逻,派最快的船盯着那些木筏,不要主动攻击,但也不能让它们靠近港口。”
“好,我这就去安排。” 周五转身离开。
秦云拿出手机,拨通林天的视频电话。屏幕里的林天正在和苏婉查看 “儿童白血病版天辰素” 的生产进度,听到泉州港的消息,眉头皱了起来:“那些木筏很可能是海外文明的‘侦查工具’,他们在试探我们的反应。暂时不要主动出击,先收集更多的信息,比如木筏的材质、上面的花纹、航行的方向,我让苏婉协调现代的海洋专家,分析这些木筏的来源和目的。”
“好。” 秦云点头,又想起一件事,“先生,格物院的‘算术班’已经招了 50 个孩子,都是穷苦人家的子弟,先生们用您传过来的教材讲课,孩子们学得很快,其中有个叫‘小石头’的孩子,对‘机械原理’特别有天赋,已经能看懂简单的织机图纸了。”
“很好。” 林天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让格物院多关注这样的孩子,重点培养,未来他们会成为大雍朝技术发展的核心力量。另外,地心元母的能量汲取装置研发得怎么样了?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还在调试。” 秦云说,“工匠们已经按照您的图纸,做出了第一个装置,但是能量共鸣的频率不稳定,有时候能汲取到能量,有时候不行,地脉偶尔会出现轻微的震动。”
“让他们不要着急,” 林天叮嘱道,“能量共鸣需要精确控制频率,你让工匠们用‘算术班’教的‘小数’知识,一点点调整装置的参数,同时密切监测地脉的波动,确保安全。我会让苏婉把更详细的‘频率控制手册’传送给你,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挂了电话,秦云走到格物院的窗边,看着院子里认真学习的孩子们,心里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 表面上,大雍朝正在走向繁荣,高产作物推广、格物院发展、海贸逐渐恢复,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暗地里,海外文明的威胁、地心元母的开采风险、系统的未知秘密,都像潜藏在平静海面下的暗流,随时可能掀起风暴。
当天晚上,秦云收到了林天传送来的 “频率控制手册”。他打开手册,里面详细记录了能量共鸣的原理、参数调整的方法,还有应对地脉异动的应急方案。手册的最后,林天写了一句话:“秦云,风暴终将到来,但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守护好现在的一切,就是为未来的挑战积累力量。”
秦云看着这句话,心里充满了坚定。他知道,眼前的宁静只是暂时的,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困难和挑战,但只要他和林天、苏婉并肩作战,只要格物院的孩子们能成长起来,只要大雍朝的百姓能过上好日子,他们就有信心应对一切风暴。
他走到货栈的屋顶上,看着京城的夜景 —— 家家户户的灯火像星星一样,点缀在黑暗中。秦云握紧了拳头,心里暗暗发誓:无论未来有什么风雨,他都会守护好这些灯火,守护好这个他已经深深热爱的古代世界。
喜欢穿越重生:我的货物通古今请大家收藏:()穿越重生:我的货物通古今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