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回响]心灵的震撼
《西安!西安!——古城密档大型主题展》正式开幕的那个清晨,天空澄澈如洗。当时钟指向九点,西安市档案馆展览厅那两扇沉重的木门缓缓开启时,等候在门外的人群如同解开了缰绳的潮水,安静而有序地涌入。这其中有接到通知的各单位代表,有闻讯而来的文史爱好者,有自发前来的普通市民,还有不少戴着红领巾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睁着好奇的眼睛。
最初的寂静,很快被一种低沉的、持续不断的惊叹与啜泣声所取代。
当人们走过复原的旧书店场景,看到那本摊开的《史记》和旁边留下的接头信号示意图时;当置身于昏暗的“德裕典当行”后院电台室模型前,听着耳机里模拟发出的、微弱而坚定的“滴答”声时;当读到“寒露”驾车冲下悬崖前发出的最后电文内容时……一种身临其境的紧张与悲壮感,牢牢攫住了每一位观众的心。
然而,真正的、无声的风暴,在“永恒的回答”展厅酝酿并爆发了。
这里的光线被刻意调暗,只有一束束精准的射灯,如同舞台追光,打在那些承载着生命重量的信物上。人群在这里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脚步,屏住了呼吸。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拄着拐杖,在陆明远那副残破的金丝眼镜展柜前,站了足足十分钟。他佝偻着背,浑浊的眼睛透过镜片,死死盯着那布满裂痕的镜片和扭曲的镜架,嘴唇微微颤抖着,最终,他抬起颤抖的手,庄重地、缓慢地行了一个军礼。他或许不认识陆明远,但他认识这种为了信念粉身碎骨的决绝。
几个年轻的大学生,围在白曼琳那支有裂痕的钢笔前。展柜旁的说明牌上,简要叙述了“蝴蝶”如何周旋于舞会沙龙,最终惨烈牺牲的事迹。一个女生小声念着,念到“遭受酷刑,坚不吐实”时,声音哽咽了。她身边的男同学沉默着,紧紧握住了拳头,目光里充满了对那种超越性别的坚韧与勇敢的震撼。
在雷万山的怀表前,一个穿着工装、像是刚下班的中年男人,看着那永远停驻的指针,红了眼眶,低声对同伴说:“解放都三天了……就三天啊……” 言语中是无尽的惋惜与对敌人残忍的痛恨。
而当所有人的目光,最终汇聚到展厅中央,那个放置在独立展柜中的深紫色檀木匣,以及旁边被放大投影在整面墙上的密码纸片和那句破译出的“西安,值得!”时,整个展厅陷入了一种近乎凝滞的寂静。
那四个字,仿佛带着陆明远最后的呼吸,带着所有牺牲者滚烫的鲜
血,带着幸存者数十年的坚守,如同洪钟大吕,撞击着每个人的灵魂。
一位母亲蹲下身,指着那四个字,对身边年幼的孩子轻声解释着什么。孩子似懂非懂,但看着母亲肃穆的神情,也乖巧地点了点头。
一个戴着眼镜、学者模样的人,反复看着密码的破译过程说明,最终长长叹息一声,喃喃道:“生命的密码……这才是真正的密码啊……”
人群中,不时传来压抑的抽泣声。没有人高声喧哗,一种庄严而悲怆的氛围在空气中弥漫、发酵。许多人在留言簿前排队,想要写下自己的感受。那厚厚的本子上,很快便留下了各式各样的笔迹:
“英雄无名,精神永存!”
“原来我们脚下的土地,曾浸染过如此多的热血。”
“‘值得’二字,重如山岳。今日生活,来之不易。”
“我是西安人,我为此感到骄傲,也感到责任重大。”
“谢谢你们,让我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
苏晓晨穿着整洁的套装,佩戴着工作人员证,穿梭在人群中。她没有去打扰任何一位沉浸其中的观众,只是默默地观察着,感受着。她看到一位年轻的父亲,将儿子扛在肩上,指着“磐石”雷万山的照片,认真地说着什么;她看到一对情侣,紧紧握着手,在赵致远的笔记前驻足良久;她甚至看到一位国际友人,在翻译的陪同下,看得格外仔细,最后在“西安,值得!”的投影前,竖起了大拇指。
这些无声的反应,这些真挚的留言,这些闪烁的泪光,比任何掌声和赞誉都更让她感到慰藉与激动。她知道,她成功了。这些沉睡的历史,这些沉默的英雄,通过这些泛黄的纸页和残破的信物,真正地“活”了过来,与今天的人们产生了深刻的情感连接与精神共鸣。
她看到江静云和吴忠友也在一个不引人注目的角落,静静地望着这一切。江静云的脸上,是那种熟悉的、沉静如水的表情,但苏晓晨能感觉到,那平静之下,是一种夙愿得偿的释然与宽慰。吴忠友的背脊挺得笔直,眼神锐利地扫过展厅,仿佛在检阅一支无形的队伍,目光中充满了自豪与怀念。
展览引发的轰动效应,迅速超出了档案馆的围墙。本地的报纸、电台、电视台纷纷前来采访报道,“西安!西安!”和“值得”成为了这座城市一时间热议的话题。学校的团队、企业的党支部、民间的社团……预约参观的电话几乎被打爆。展览原定一个月的展期,在如潮的好评和强烈要求下,被一再延长。
苏晓
晨站在汹涌的人流中,看着那一张张被震撼、被感动、被深刻影响的面孔,心中那股自破译密码后就燃烧着的火焰,不仅没有熄灭,反而越烧越旺。她意识到,挖掘、整理、研究和传承这段历史,不仅仅是为了告慰英灵,更是为了滋养当下,启迪未来。这项工作,意义深远,值得一个人投入毕生的精力。
一个清晰的、关于自己未来道路的念头,在她心中变得前所未有的坚定。她想要做的,不仅仅是策划一个展览,她想要像江静云守护密档那样,去守护更多沉睡的历史;她想要像吴忠友研究文史那样,去深入探寻那段岁月更丰富的内涵;她想要将自己从这段历史中汲取的力量和感动,传递给更多的人。
这股源自历史深处的回响,正清晰地呼唤着她,走向一条充满使命感的、薪火相传的道路。她知道,当这个展览最终落幕之时,将是她另一段人生征程的开始。
喜欢西安西安古城密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