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39章 公章

作者:鬼三范爷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何老和赵援朝描绘的那幅“政府扶持、打造品牌”的蓝图,像一剂强心针,让晓燕连着几天都干劲十足,走路都带着风。她甚至开始在心里勾勒扩建厂房、添置新设备的草图,想着怎么把冯师傅留下的手艺,更规范、更精细地传承下去。连带着对那晚街角诡异的无牌轿车,她也下意识地归为了自己过度紧张的错觉。


    然而,这满腔的热忱和希望,没过几天,就被一盆来自“正规渠道”的冷水,浇了个透心凉。


    这天上午,晓燕按照之前王秘书告知的流程,带着准备好的申请材料和“桂香斋”的各项证明,来到了市商业局。接待她的是一个四十多岁、戴着黑框眼镜、面色严肃的女科长,姓马。马科长接过材料,随手翻了翻,眼皮都没抬。


    “‘桂香斋’……个体经营,申请纳入市重点扶持老字号品牌项目?”马科长声音平板,带着股公事公办的冷漠,“材料先放这儿吧,我们需要研究研究。”


    “马科长,”晓燕陪着小心问道,“大概需要研究多久?何老和赵局长那边……”


    她本意是想提一下何老和赵局长的关注,希望能加快些流程。没想到马科长一听这话,脸色反而更沉了些,扶了扶眼镜,打断她:“林晓燕同志,我们商业局办事,有自己的规章制度和流程!不是谁打个招呼就能特事特办的!何老、赵局长他们是领导,关心经济发展是应该的,但具体业务,还得我们职能部门按章办理!”


    晓燕被噎了一下,脸涨得通红,连忙解释:“马科长,您误会了,俺不是那个意思……”


    “是不是那个意思,你自己清楚。”马科长不耐烦地挥挥手,“回去等通知吧!下一个!”


    晓燕被这不软不硬的钉子碰得晕头转向,只得悻悻地离开了商业局。她心里有些委屈,但转念一想,或许政府机关办事就是这样,规矩多,流程慢,自己确实不该提何老他们。


    这一等,就是大半个月。晓燕期间又往商业局跑了两趟,得到的答复依旧是“正在研究”、“领导还没批”、“你再等等”。她托顾知行去打听,顾知行反馈回来的消息也含糊其辞,只说商业局内部对扶持个体老字号存在一些不同意见,让她耐心点。


    眼看着扩建的计划停滞不前,晓燕心里渐渐焦急起来。这天,她正在铺子里核对账目,王秘书突然来了。


    “林老板,何老让我来问问,商业局那边,手续走得怎么样了?”王秘书问道。


    晓燕像看到了救星,连忙把在马科长那里碰壁以及后续迟迟没有进展的情况说了一遍。


    王秘书听完,眉头微皱,沉吟道:“马科长那人……是有点原则性强。不过何老既然发了话,按说不该卡这么久。”他想了想,“这样,我回头跟商业局办公室的熟人打个招呼,帮你催问一下。你也别太着急。”


    王秘书的“招呼”果然起了作用。没过两天,马科长主动给晓燕打了个电话,语气依旧不算热情,但总算有了进展。


    “林晓燕同志,你的申请,我们初步审核通过了。不过,要纳入市重点扶持项目,光我们商业局同意还不够,还需要计委、财政、工商等几个部门联合会签。你准备一下,下周一上午,带着材料,到局里来参加一个联合评审会。”


    联合评审会?晓燕心里一喜,连忙答应下来。


    为了这次评审会,晓燕做了充分的准备。她不仅把“桂香斋”的历史渊源、工艺特点、现有经营状况整理成详细的文字材料,还特意带上了新出炉的、品相最好的“金丝蜜枣”和几样其他点心,打算让领导们现场品尝。


    周一上午,晓燕早早来到了商业局指定的会议室。会议室里已经坐了好几个人,除了马科长,还有另外几个部门派来的代表,大多面无表情,翻看着手里的材料。


    会议开始,由马科长主持。她先简单介绍了一下“桂香斋”的情况,然后让晓燕做陈述。晓燕深吸一口气,站起来,尽量清晰、有条理地将“桂香斋”的历史、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说了一遍,说到动情处,还提到了冯青山的托付和自己坚守的不易。


    她讲完,满怀期待地看着在座的各位领导。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几个部门的代表互相看了看,没人率先发言。


    过了好一会儿,计委的一个胖胖的男同志才慢悠悠地开口:“林晓燕同志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不过,你说的这个发展规划,投资规模不小啊。现在国家资金紧张,方方面面都要用钱,扶持个体经济是好事,但也要考虑投入产出比嘛。你们‘桂香斋’,目前就一间小铺面,年利润有多少?能带动多少就业?未来市场风险如何评估?”


    财政局的代表也附和道:“是啊,而且扶持资金的使用,有严格的审计流程。你们个体户的财务制度是否规范?能不能确保专款专用?这些都是问题。”


    工商局的代表则对“桂香斋”的品牌归属问题提出了质疑,要求晓燕提供更权威的法律文件证明其独家所有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这些问题,一个个都像冰冷的锥子,扎在晓燕的心上。她试图解释,说何老和赵局长如何重视,说“桂香斋”的文化价值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性,说她个人的信誉和决心……可她的这些“软实力”,在那些硬邦邦的规章制度和风险评估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马科长全程面无表情地听着,偶尔在本子上记录几句。


    整个评审会,就在这种挑剔、质疑和晓燕艰难辩解的氛围中进行着。她带来的那些精心准备的点心,原封不动地放在桌子中央,无人问津。


    最后,马科长做了总结发言,依旧是那副公事公办的腔调:“林晓燕同志的情况和诉求,我们都了解了。各部门提出的问题,也都很中肯,很重要。这样吧,今天的评审会就先到这里。林晓燕同志,你回去后,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再补充完善一下材料,尤其是财务预测、风险评估和品牌法律文件这方面。等材料齐全了,我们再考虑下一步。”


    会议结束,各部门代表纷纷离场,留下晓燕一个人,呆呆地坐在空旷的会议室里,看着那盒无人品尝的点心,心里像堵了一团湿棉花,又冷又沉。


    她明白了,何老和赵局长的支持,或许能帮她挡住明枪暗箭,却未必能打通这层层叠叠、按部就班的官僚体系。在这套体系面前,她和她那间承载着梦想与传承的小铺子,显得如此渺小,如此微不足道。


    她失魂落魄地走出商业局大楼,午后的阳光有些刺眼,她却感觉不到丝毫暖意。那幅关于未来的美好蓝图,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缓缓卷起,蒙上了厚厚的灰尘。


    就在这时,一辆半旧的吉普车在她身边停下,车窗摇下,露出了柴永贵那张带着几分戏谑的脸。


    “哟,林老板,这是……又从衙门里碰了一鼻子灰出来?”柴永贵叼着烟,似笑非笑地看着她。


    晓燕看着柴永贵,这个曾经与她合作又互相提防的“江湖”人物,此刻竟让她产生了一种荒谬的亲近感。至少,柴永贵的算计和手段,是直来直去的,不像这衙门里的软刀子,杀人不见血。


    “柴爷……”晓燕张了张嘴,却不知该说什么。


    柴永贵吐了个烟圈,嘿嘿一笑:“林老板,早就跟你说过,跟那帮老爷打交道,光靠嘴皮子和上头打招呼,不好使。他们啊,认的是这个——”他伸出两根手指,搓了搓,做了个点钱的动作,“还有这个!”他又指了指盖在方向盘旁的那几份带着红戳的文件。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柴永贵意味深长地说,“你想走通这条路,光有上头的‘关心’还不够,还得懂得……怎么‘拜码头’。”


    说完,他不再多言,发动车子,一溜烟开走了。


    晓燕站在原地,看着吉普车远去的尾气,回味着柴永贵那番话,心里乱得像一团麻。


    难道……真的只有按他说的那样,用那些见不得光的手段,才能叩开这扇“正规”的大门吗?


    她抬起头,望着商业局那庄严肃穆的大门,第一次对那条看似光明的“康庄大道”,产生了深深的迷茫和动摇。


    喜欢八零小厨娘的红火日子请大家收藏:()八零小厨娘的红火日子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