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官上任第三天,宁婉(贾张氏)把处里几个年轻人叫到办公室。
小陈,小李,她指着墙上的全市地图,你们俩这几天把各区县的轻工厂都跑一遍。别听汇报,要看车间,要跟老师傅聊天。
两个年轻人面面相觑:处长,看哪些厂子?
从最困难的看起。宁婉(贾张氏)拿出笔记本,我先点了三家:平谷的笤帚厂,密云的草编社,延庆的土布作坊。
这些厂子要是能搞出出口产品,其他厂就更没问题了。
一周后,两个年轻人带着调查结果回来了。小陈汇报:处长,平谷笤帚厂都快停工了,工人三个月没发工资。
笤帚质量怎么样?
做工挺细,就是样式太老。
宁婉(贾张氏)想了想:明天我去看看。
到了笤帚厂,老厂长带着她参观车间。工人们无精打采地扎着笤帚,见她来了都躲着走。
老厂长,宁婉(贾张氏)拿起一把笤帚仔细看,这手艺不错啊。就是样式太单一。
还能有啥样式?笤帚不都这样...
我给你们找个样板。宁婉(贾张氏)从包里掏出本外国杂志,看看人家这清洁工具,带轮子的,可折叠的...
老厂长眼睛亮了:这...这我们能做?
怎么不能?宁婉(贾张氏)转向工人们,咱们的手艺不比外国人差,差的是想法!
回到市里,她立即联系外贸公司:老陈,帮忙找几个清洁工具的出口样品,要新颖的。
接着又去密云的草编社。社里都是农村妇女,编的草帽草篮堆了半仓库。
大姐,宁婉(贾张氏)拿起一个草篮,这手艺真不错。就是颜色太素。
草编不都是这个色?
可以染颜色啊。她让社员拿来染料,现场教她们编彩色图案,外国人就喜欢鲜艳的。
最后到延庆土布作坊。老织工给她看新织的土布:处长,这布结实,就是太厚,城里人不爱穿。
城里人不爱穿,外国人可能就喜欢。宁婉(贾张氏)摸着布料,关键是得会讲故事。这是手工织的,纯天然,这就是卖点!
三周后,处里召开第一次全市轻工出口会。各区县的厂长、社长都来了。宁婉(贾张氏)开门见山:
今天不念稿子,就看样品。
她让三个厂的负责人展示新产品:平谷的折叠扫把,密云的彩色草篮,延庆的土布围巾。
会场
顿时热闹起来。
老张,你们这扫把真精巧!
李社长,这草篮颜色真鲜亮!
宁婉(贾张氏)等大家议论够了,才开口:东西是好东西,关键是得让人知道。下个月广交会,咱们组团去,把这些都带上!
会后,王局长来找她:老贾,你这三把火烧得可以啊。听说那三个厂子现在都动起来了?
不动不行啊。宁婉(贾张氏)翻着生产报表,工人要吃饭,厂子要生存。光等着上级拨款不行,得自己找出路。
要想让这些厂子活起来,光给订单不够,得教他们自己找市场。
周末回四合院,三大爷阎埠贵在门口拦住她:贾处长,听说您最近在抓出口?我们学校校办工厂做了些教具,能不能...
拿样品来看看。宁婉(贾张氏)爽快答应,只要质量好,我帮你们找销路。
晚上,贾东旭笑着说:妈,您现在可是全市轻工行业的大家长了。
什么大家长,宁婉(贾张氏)整理着材料,就是给大伙搭个桥。厂子活了,工人有饭吃,比什么都强。
夜深了,她还在看各厂报来的新产品图样。窗外月色正好,照在摊开的设计图上。
转眼到了广交会前夕。宁婉(贾张氏)把参加展会的二十多家企业负责人召集起来开准备会。
这次去广州,咱们要打出北京轻工的招牌。她指着墙上的展位图,笤帚厂和草编社的展位挨着,都是日用百货类。土布作坊跟服装厂放在一起,突出手工特色。
平谷笤帚厂的老张搓着手问:贾处长,咱们这扫把真能出口?
怎么不能?宁婉(贾张氏)拿起样品,你们这折叠扫把设计得多巧妙,一按就收起来,不占地方。
密云草编社的李社长还是有些担心:外国人能看上咱们这草编活儿?
放心吧。宁婉(贾张氏)翻开外贸公司提供的资料,现在欧美就流行这种天然材质的家居用品。
出发前三天,宁婉(贾张氏)特意到各厂检查展品。在笤帚厂,她发现扫把柄的漆面不够光滑,立即叫停:
老张,这不行。外国人最看重细节,马上返工!
在草编社,她看到新编的彩色草篮,满意地点头:这个好,颜色搭配鲜亮,款式也新颖。
最让她惊喜的是延庆土布作坊。老织工们不但织出了新花色的土布,还做成了一批围巾、靠垫。
贾处长,您看这样行不?老织工捧着一件土布旗袍
,我们按您说的,在传统基础上加了新设计。
太好了!宁婉(贾张氏)仔细查看针脚,这手艺,拿到国际上也是一流的!
广交会开幕那天,北京轻工展区成了亮点。折叠扫把、彩色草篮、土布制品...每样产品前都围满了客商。
宁婉(贾张氏)穿着那身土布旗袍,用简单的英语夹杂着手势给客商介绍:
Handmade, natural...(手工制作,纯天然...)
一位德国客商对折叠扫把很感兴趣,通过翻译问:这个设计很巧妙,月产量能达到多少?
老张紧张得直冒汗,宁婉(贾张氏)接过话头:目前月产五千把,如果需要可以扩大产能。
先订一万把试销。德国客商当场拍板。
草编社的展位前更是热闹。几个法国女士对彩色草篮爱不释手,直接就要买样品。
Sorry, samples only.(抱歉,只是样品。)宁婉(贾张氏)笑着解释,But we can custom order.(但可以定制。)
最让人意外的是土布制品。日本客商对土布围巾很感兴趣,香港客商看中了土布旗袍。一天下来,订单接了不少。
晚上回到宾馆,各厂负责人聚在宁婉(贾张氏)房间汇总情况。
贾处长,今天接到八个订单!老张激动得声音发颤,我们厂有救了!
李社长也红光满面:草篮订出去五千个,还要我们开发新款式。
这才第一天。宁婉(贾张氏)给大家鼓劲,明天再接再厉!
第二天,她改变策略,让各厂负责人在展位前现场演示。老张演示扫把的折叠功能,李社长现场编草篮,老织工展示土布纺织技艺。
这种活展示的效果出奇地好。客商们看得津津有味,订单像雪片一样飞来。
展会最后一天,宁婉(贾张氏)组织了一场小型的北京轻工推介会。二十多家企业的产品集中展示,吸引了大批客商。
各位,她站在展台前,这些产品代表着北京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的结合...
推介会结束,统计订单时,连见多识广的外贸公司同志都惊讶:北京轻工这次可露脸了!总订单额在轻工类里排前三!
回北京的火车上,各厂负责人兴奋地讨论着后续生产。
宁婉(贾张氏)却已经在思考下一步:
按时交货。
老张立即表态
:贾处长您放心,我们一定把好质量关!
光把关不够。宁婉(贾张氏)说,回去要制定标准,建立质检体系。下次广交会,咱们要拿更多订单!
火车隆隆向前,车厢里洋溢着欢声笑语。宁婉(贾张氏)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田野,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这把火,总算烧起来了。
喜欢今天也在影视剧里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