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4章 父母爱情之江德华14

作者:福安坤吉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增产节约运动”的浪潮在第三被服厂愈演愈烈。


    车间里的黑板报上,每天更新着各班组的生产进度和废料率排名。


    表扬和批评的大字报也时不时出现,空气里弥漫着一种无形的竞争压力和高度紧张的氛围。


    高主任的眉头锁得更紧了。


    上级下达的增产指标很有挑战性,而节约的要求又极其严格,要求在不增加原材料消耗的前提下提高产量,这本身就存在矛盾。


    缝纫工们为了赶工,难免紧张出错,返工率略有上升,反而造成了更多的线料和工时浪费。


    江德华默默观察着这一切。一边手上稳扎稳打地保证质量,一边开始仔细琢磨每一个操作环节。


    她注意到,很多工友在裁剪大型工件后,剩下的一些形状不规则、但面积不小的布料下脚料,往往就被扫进废料筐,最终要么当抹布,要么论斤卖掉,很是可惜。


    休息时间,别人在聊天放松,她却跑到废料堆旁,仔细翻看那些被丢弃的布头。


    厚实的帆布、耐磨的卡其布、甚至一些颜色鲜亮的哔叽布边角料……她脑子里飞快地计算、组合。


    几天后,她找到高主任,手里拿着一个小本子,上面画着一些简单的草图。


    “高主任,俺有个想法,不知道行不行。”她语气谨慎却清晰。


    “啥想法?说。”高主任正为生产指标发愁,闻言抬起头。


    “俺看了咱车间那些下脚料,特别是裁完工作服剩下的。”


    江德华翻开小本子,“您看,这些大块的,拼拼凑凑,其实能做劳动手套的手掌部分,或者小号的垫肩芯。这些长条的,扎起来能当拖把布,或者缝边做成简易的工具袋、笔袋。


    俺算了一下,要是能把这类能用的下脚料都挑出来,分类利用起来,一个月下来,能省下不少新料呢!”


    高主任看着她画的那些虽然简单却实用的草图,眼睛渐渐亮了起来。


    这思路太清晰了!以前光喊着节约,却没人这么细致地去琢磨怎么从废料里“抠”出东西来!


    “好!好主意!”高主任一拍大腿,“江德华同志,你这脑子活络!不光想着节约,还想到了怎么利用!这才是真正的增产节约!”


    她立刻行动起来,召集班组长开会,将江德华的建议细化成可操作的方案:


    在车间角落设立“可利用下脚料回收筐”,由江德华负责初步指导和分类,然后安排空闲的辅助工进行初步


    处理。


    能做手套的送劳保车间,能做拖把的送后勤科……


    同时,江德华在自己工位上,也开始实践更精细化的操作。


    她调整了缝纫顺序,减少不必要的空针和回针;她发现某个压脚稍微调整一下,就能让线迹更牢固的同时减少用线量;她甚至琢磨出一个小技巧,在开始缝合大幅布料前,先用手针粗略固定几个点,能有效避免机器跑偏造成的浪费。


    她的这些细微改进,一开始并不起眼。


    但渐渐地,她所在班组的废料率明显下降,而她的个人产量也因为操作流畅、返工率极低而稳步提升,甚至超过了那些一味求快的工友。


    高主任将这一切看在眼里。


    在又一次车间生产总结会上,她特别表扬了江德华。


    “同志们!‘增产节约’不是一句空口号!咱们车间的江德华同志,就给大家做出了榜样!她不仅想到了回收利用下脚料的好办法,为厂里节约了大量原材料,她个人在生产上也做到了又快又好,废品率是全车间最低的!这才是真正理解了运动精神!大家都要向她学习,既要苦干,也要巧干!”


    全车间的目光都聚焦在江德华身上。


    工友们纷纷投来敬佩的目光。


    之前觉得她只是手艺好的几个老师傅,也不得不服气地点头。


    赵大姐更是使劲给她鼓掌。


    江德华脸上有些发烫,站起来谦虚地说:“俺就是瞎琢磨,都是大家一起干出来的。还有很多地方要向老师傅们学习。”


    她的谦逊和务实,更赢得了大家的好感。不少工友开始主动向她请教那些节约小技巧,她也毫无保留地分享。


    车间里悄然兴起了一股“巧干”的风气。虽然生产压力依然很大,但那种盲目焦虑的氛围减轻了不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扎实、更精细的生产热情。


    “增产节约运动”的深入开展,像一块试金石,检验着厂里每一个人的成色。


    江德华提出的下脚料分类利用建议被车间采纳后,成效显着。


    不仅第三被服厂的废料率在全新区评比中名列前茅,就连后勤科和劳保车间也都受益,厂部特地表扬了三车间“思路活,办法实”。


    高主任脸上的愁容少了,对江德华更是刮目相看。


    她发现这个南方来的女工,不仅手上功夫硬,脑子里更有东西,沉得住气,不骄不躁,是个能培养的好苗子。


    恰逢原来的一名生产小组长因


    家庭原因调回关内,小组长的位置空了出来。


    这个小组长虽然只是个最基层的“兵头将尾”,但管着十几号人,要负责安排 每天生产任务、协调工序、检查质量、统计工时,需要一定的技术、耐心和协调能力。


    高主任在心里掂量了几个人选,最终,在车间干部会议上,她力荐江德华。


    “江德华同志,大家有目共睹。技术没得说,这次增产节约运动里表现尤其突出,肯动脑筋,能解决问题。


    最重要的是,她为人正派,踏实肯干,在工友里威信也高。虽然来厂时间不算最长,但我认为她完全可以胜任小组长的工作。”


    会上有人提出顾虑:“她毕竟还年轻,又是南方来的,能管得住咱们东北这些老娘们儿吗?”


    高主任一挥手:“啥南方北方,到了厂里都是革命同志!我看她行!做事有章法,说话在理,工友们服她。让她试试!”


    喜欢今天也在影视剧里打工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