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84章 精兵简政定新制

作者:想做曹老板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侠儿之事暂告段落,只待九月十八日的武林盛会。朱明静下心来,忽觉时光飞逝,自云梦泽浮桥初成,率军入扬州,一晃竟已两三月有余。回首此番历程,初衷本是携张飞历练,借剿灭小股山越以练兵,孰料局势发展如滚雪球,竟演变成收服整个扬州山越的惊世之举。这结果,连朱明自己都颇感意外,可谓无心插柳柳成荫。


    然而,此战成果亦是斐然。自此以后,困扰扬州百年的山越巨患基本肃清,朱明的后方根基将前所未有的稳固。即便未来群雄并起,诸侯逐鹿,他也无需再担忧腹背受敌,可专心应对前方战事。念及此,朱明心中一块大石落地,思绪便不由自主地飘向了云梦泽。


    那里,才是他于此乱世安身立命、真正意义上的起点基业。离开数月,不知建设进展如何?以土法制成的土砖,是否已晾晒妥当,足够开始大规模建造民居?规划中的水利沟渠,是否已开始清淤治理,为未来的灌溉打下基础?道路的修建,推进到了哪一步?最为关键的夏种,有没有因垦荒不利、农具稀少或管理不善而耽误农时?这一桩桩、一件件关乎民生根基的事务,让他心生牵挂,归心渐起。


    不过,在动身返回云梦泽之前,尚有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必须处理妥当——那便是麾下已然过于庞大的军队。


    盘点眼下兵力:他自身的嫡系本部,经历连番补充与整合,已逼近十万之众;响应诏令前来的各地黄巾旧部,超过二十万人;加之从俘虏的山越降卒中精心挑选出的三万精锐。林林总总,他手中掌握的军事力量,竟已超过三十三万!


    这个数字,在如今尚名义上维持着汉室统治的格局下,显得过于骇人,也带来了巨大的后勤压力。朱明深知,兵贵精不贵多。他决心大刀阔斧地进行精简整编,计划将总兵力压缩至十二万左右。其余士卒,或分发田亩转为屯垦,或安排至其他建设岗位,化兵为民,化剑为犁。


    心中既定,朱明便召来了郭嘉、徐庶、周瑜、鲁肃、王朗、波才、张梁,以及部分核心将领,于郡守府偏厅,简略陈述了自己精兵简政的想法。


    果不其然,此言一出,众人反应各异。


    王朗作为文官之首,率先表示支持:“主公明鉴!三十三万大军,每日人吃马嚼,粮草消耗犹如巨鲸吸水,长此以往,府库难以支撑。精简至十二万,既能保持足够战力,亦可极大缓解后勤压力,使钱粮能用之于民,利于恢复元气。”鲁肃亦点头称是,认为此举利于长远发展。


    然而,以波才、张梁为代表的部分黄巾出身将领,则面露忧色。波才沉吟道:“主公,乱世之中,有兵方有立足之本。兵力雄厚,方能震慑四方,不惧来犯之敌。骤然裁撤近二十万士卒,是否……太过行险?再者,许多老兄弟追随我等转战南北,半生都在战场上度过,如今骤然令其卸甲归田,只怕……他们一时难以适应,也无耕种之能,恐生怨怼,乃至滋生事端。”


    张梁也补充道:“是啊,大贤良师,这些兄弟都是信得过的好手,就这么散了,实在可惜。”


    对于这些顾虑,朱明显然早有考量。他从容解释道:“波帅、三叔所虑,明亦深知。不愿种地,或无地可种者,绝不强求,亦不会让其衣食无着。如今云梦泽与会稽郡皆百废待兴,开矿、筑路、修渠、建城,何处不需精壮劳力?此为其一。”


    他顿了顿,继续抛出了新的规划:“其二,我欲重启镖局行当,广设分局,护卫商队,贯通南北商路。当然,此镖局不宜再直接冠我朱明龙威镖局之名号。”他看向众人,语气带着一丝无奈与清醒,“我等毕竟尚顶着‘大贤良师’之名,于朝廷而言乃是反贼。若明目张胆以我之名行事,必遭朝廷与心向汉室的世家官绅针对,寸步难行。我意,或可借江东世家之名,譬如与陆康太守商议,由陆家出面牵头,我等暗中支持。那些不愿退伍、悍勇善战的老兵,便可转入镖局,充任镖师,既能发挥所长,收入亦未必比军中差。”


    “其三,”朱明目光炯炯,“商路既开,便需有自己的商行。无论是云梦泽的渔获、未来会稽的稻米、山货,还是日后可能兴办的工坊产出,皆需行销各地。组建商队,护卫、管事、伙计,同样需要大量人手。如此多方安置,何愁裁撤之兵无处可去?”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觉得朱明思虑周详,并非简单粗暴地裁军了事,而是提供了多条可行的出路,心中顾虑顿时消解大半。


    既然提到精简军队,朱明顺势提出了他思量已久的另一项重大改革——军制革新。


    “既欲精兵,则需有与之匹配的高效指挥体系。”朱明环视众人,“我观现今军中官职,如伍长、队率、百夫长、千夫长、校尉、都尉、偏将、杂号将军,乃至军中长吏、军师、军师祭酒等等,层级繁多,名称古板,有时连我自身亦感混淆不清,不利于战时快速决策与如臂使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他深吸一口气,将自己构思的新军制蓝图缓缓道出:“我意,启用新制,化繁为简。其制如下:


    ·


    队:以一百人为基础作战单位,设队率一员。


    ·


    ·


    营:合十队为一营,满编一千人,设营长一员。


    ·


    ·


    团:合三营为一团,满编三千人,设团长一员。


    ·


    ·


    师团:合三团为一师团,另设一千人之师直属作战部队(含斥候、工兵、医护、警卫等),全师团满编一万人,设师团长一员。


    ·


    ·


    军:合三师团为一军,满编三万人,设军长一员。”


    ·


    他最后总结道:“依此新制,我计划暂编四个军,合计十二万精锐。其余部队,按方才所言,逐步裁转安置。未至诸侯公然裂土之时,拥兵数十万,目标过大,易成众矢之的,且日常维持消耗甚巨,非明智之举。”


    这番前所未闻的军制构想一出,郭嘉、周瑜、鲁肃、徐庶等年轻谋士眼中顿时爆发出浓烈的兴趣光芒。此制层级清晰,权责明确,听起来远比旧制简洁高效,更利于大规模兵团的指挥与协同作战。


    郭嘉抚掌笑道:“主公此制大妙!各军、各师团自成体系,战时独立指挥,互不掣肘,又能相互呼应,确能如臂使指,发挥最大战力!”


    周瑜也细细品味后点头:“瑜以为可行。层级简化,命令传达更为迅捷,可免去旧制中诸多冗余环节,利于捕捉战机。”


    徐庶、鲁肃亦纷纷表示赞同,认为可以借此整编之机,试行此新军制。


    见核心智囊皆无异议,朱明心中一定,便与众人就新军制的更多细节,如各级军官选拔标准、直属部队具体构成、军师如何嵌入指挥体系等,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偏厅之内,一场关乎未来军力格局的深刻变革,就在这热烈的讨论中,逐渐勾勒出清晰的轮廓。只待具体章程拟定,便可着手实施,为朱明麾下的这支强军,换上更为强劲高效的筋骨。


    喜欢魂穿三国收服一百单八将请大家收藏:()魂穿三国收服一百单八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