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13章 暗忖首都购房产

作者:望乡阁的界王大人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怀里揣着那沉甸甸的四百块钱,赵卫国感觉自己的心跳都比平时有力了几分。这笔钱,像一块烧红的烙铁,烫得他坐卧难安,也照亮了他心底一个更大胆的念头。


    夜深人静,他躺在炕上,双手枕在脑后,盯着被烟火熏得微黄的棚顶。窗外的月光清冷地洒进来,在黑土地上铺了一层银霜。爹娘和弟妹都已熟睡,隔壁传来父亲赵永贵轻微的鼾声,一切都沉浸在屯子特有的宁静里。


    这笔钱怎么用?盖房子是肯定的,新房的地基已经夯好,红松的梁柁也备下了,加上这笔钱,能起一座气派敞亮的砖瓦房,让全家彻底告别低矮的土屋。扩大参圃、尝试养殖野猪,这些计划也需要本钱。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用处,是屯里人能理解的“正经营生”。


    但另一个念头,却像荒草一样在他心里疯长——去首都,买房子!买那种带着院子、方方正正的四合院!


    这个想法源自他重生的灵魂,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笃定。他模糊地知道,用不了几年,那些现在看起来可能破旧、不起眼的老院子,价格会飙升到一个让眼下这四百块显得微不足道的天文数字。现在投入,就像是把一颗种子埋进最肥沃的黑土地,未来能长出参天大树。


    “这事儿……太悬乎了。”他在心里对自己说。要是让屯里人知道,他赵卫国拼死拼活挣来的钱,不赶紧盖房子娶媳妇(虽然他已经和小梅定了亲),反而要扔到千里之外买个看不见摸不着的破院子,非得说他脑子让黑瞎子舔了不可。就连最信他的王猛和李铁柱,恐怕也理解不了。


    他翻了个身,动作很轻,怕吵醒家人。目光落在窗台上那本卷了边的《农村科技》上,那是他托人从县里捎回来的。信息,他现在最缺的就是信息。这年头,没有网络,电话都是稀罕物,想打听千里之外的事情,难如登天。


    “得先知道门朝哪儿开。”他暗自思忖。唯一的渠道,似乎就是报纸和广播。省报、《人民日报》,上面或许不会有直接的房产信息,但能让他了解政策风向,感受那个遥远城市的脉搏。


    第二天,他去公社办事,特意绕到邮局。穿着绿色制服的工作人员隔着柜台,头也不抬地问:“订报?《人民日报》一个月一块二,省报七毛。”


    价格不便宜,但赵卫国还是咬牙订了《人民日报》和省报。当他把钱递过去的时候,心里有种异样的感觉,仿佛这不仅仅是一笔订报的钱,而是通往另一个世界的第一张船票。


    回到收购点,王猛看他拿着订报收据,好奇地问:“卫国,你订这玩意儿干啥?上面还能教咱咋打猎啊?”


    赵卫国笑了笑,含糊道:“随便看看,了解了解外面啥样。”


    王猛撇撇嘴:“有那钱,不如买几斤肉实在。”他显然无法理解。


    赵卫国没再多解释。他知道,这条路注定孤独。他开始更加留意那些来卖山货的、走南闯北的司机和采购员,偶尔会递上一根烟,旁敲侧击地问问外面的情况,尤其是关于首都的。大多数人说的都是天安门、故宫,对于买房这种事,都当笑话听。


    晚上,他坐在灯下,摊开新到的《人民日报》,闻着油墨的香气,一字一句地读着那些关于改革、关于经济发展的报道。那些方块字在他眼里,逐渐串联成模糊的图景。小梅安静地坐在炕沿做针线,偶尔抬头看他一眼,眼神温柔,虽然她也不明白未婚夫为啥突然对报纸这么着迷。


    黑豹趴在他脚边,似乎感受到主人平静表面下的心潮起伏,用脑袋蹭了蹭他的腿。


    赵卫国放下报纸,摸了摸它厚实的皮毛,低声道:“伙计,你说,咱们将来要是真能在北京有个落脚的地方,该是啥样?”


    黑豹自然不会回答,只是舒服地打了个哈欠。


    喜欢重回1982:狩猎兴家请大家收藏:()重回1982:狩猎兴家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