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42章 第142章

作者:是木头不呆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吾乃西方教准提道人,今日见你为弘扬佛法广建寺院,为西方极乐世界积累了海量功德,特来收你为徒,你可愿意?”


    金蝉子早知有此一着,脸上不见丝毫波动,从容答道:


    “愿意!”


    准提道人大喜,又问金蝉子姓名,欲为其取一个契合西方佛门的法号。


    金蝉子摇头道:


    “多谢老师厚爱,我已有法号,名为金蝉子。”


    准提道人对这个法号十分满意,觉得与西方教佛法颇为相合。又见金蝉子乃六翅金蝉化形,联想起先前的六翅黑蚊蛟道人,顿觉西方教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虽失了三品道德金莲,却得了金蝉子这般天资卓越的 ** ,也算圆满。


    至此,魔祖罗喉残魂的两大分身紧那罗与金蝉子,先后在西方极乐世界扎根,并成为西方二圣接引准提座前最得宠的 ** 。


    三仙岛的李鹏垂钓时闻此喜讯,兴奋得险些折断鱼竿。


    心中暗叹:西方二圣接引准提当真自寻死路,收了一个魔祖分身犹不知足,竟同时收下两个,真是贪心不足。


    为促成西方佛门大兴,他们已完全迷失心智。


    此时的西方二圣却毫无觉察,反觉西方教实力正逐步恢复,如今已隐隐超越阐教与道教,就连号称万仙来朝的截教也难以与人才济济的西方教相提并论。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西方教虽独霸洪荒西方,对东方地界的发展却始终有限。


    西方教显现大兴征兆,西方二圣接引准提意图乘胜追击,将触角伸向东方世界谋求发展。


    相较之下,不久前才与西方二圣结怨的元始天尊,其阐教威望已大不如前。


    原始天尊座下曾威震四方的十二金仙,如今已有四人离去,致使阐教内部纷争不断,人心涣散。若非原始天尊亲自坐镇,偌大的阐教恐怕早已分崩离析。


    尽管原始天尊出手稳住了局面,却仍担忧西方教会趁虚而入,派遣佛子大肆传扬佛法,侵蚀阐教根基。为此,原始天尊深感忧虑,决定不再被动等待,欲与同样面临西方教压力的太上老子联手应对。


    老子见原始匆匆而来,说明来意后,神色平静地说道:“师弟可曾听闻,树大招风,风必摧之?西方二圣接引、准提看似风光无限,实则暗藏危机。他们收容截教三千草头神,美其名曰红尘客,又贪心不足,将慈航道人、普贤道人、惧留孙、文殊广法天尊等纳入西方,封为菩萨大佛,更招揽众多洪荒散修,早已因果缠身。


    “如今有西方二圣强行压制,尚能维持平衡,一旦爆发,纵使道祖亲临也难以挽回。若我是接引、准提,必会韬光养晦,舍弃部分无用门徒,以避因果。”


    老子之言虽非玄奥,其他圣人也皆可推演,但西方二圣为复兴西方教早已不顾一切,要他们放弃门下 ** ,无异于割肉放血,岂会听从?


    原始天尊虽觉师兄之言有理,却认为远水难救近火。西方教虎视在侧,若不出手应对,坐等其自然衰败,只怕阐教早已被其吞噬。因此,原始天尊等不起,也不能等。


    “师兄,请助我一臂之力!”原始天尊言辞恳切,姿态极低。老子沉吟片刻,终是无法推拒。


    “也罢,但此事需从长计议,不可急躁。”


    老子本不愿在此时出手,因封神量劫方过,洪荒需休养生息,此时生事恐招致道祖严惩。然而西方二圣接连动作,令西方教气运大涨,竟隐隐压过道教与阐教之和,这让太上老子颜面难安。


    于是老子在心中盘算一番,决意亲自出手削弱西方教的气运。他自然不会明着与西方教为难,而是打算用计谋将整个西方教纳入局中。


    得到师兄老子的答复后,元始天尊心情稍宽,便辞别老子返回昆仑玉虚宫,依师兄吩咐暂时闭关,对洪荒诸事不闻不问。


    元始离去后,老子随即行动起来,骑着大青牛离开小山,游走于洪荒世界。


    表面上是游历洪荒、体悟世情,实则是寻找机会夺取西方教气运——这正是李鹏所知的老子西出函谷关,紫气东来,化胡为佛。


    道教教义本为无为,老子的举动并未引起西方二圣接引、准提的注意。


    老子出函谷关后,并非漫无目的游荡,而是直奔蜀中,找到一个牧羊的人族孩童。


    这孩童来历不凡,前世原是截教四大嫡传之首的多宝道人。


    多宝道人因在凌霄宝殿诛杀叛徒长耳定光仙,触怒西方二圣,被玉帝昊天下令打落凡尘,需经历七七四十九番劫难方可重返仙班。


    截教通天教主遵照老师李鹏的嘱咐,未加阻拦,任由这位最杰出的 ** 贬落凡间,成了牧童。


    如今这牧童已历四十八劫,只差最后一难便能功德圆满,再归仙位。


    这一日,东方紫气缭绕,云霞蒸腾。留守护卫多宝的金灵圣母见状,心知果然如老师所料,有大能圣人降临。她望了眼牛棚中酣睡的牧童,面露复杂神色。


    “大师兄,今日一别,愿来日再续同门之谊!”


    说罢便驾祥云离去,回金鳌岛向通天教主复命。


    一切皆依李鹏的谋划推进,老子果然来找截教大 ** 多宝道人了。


    老子见到小牧童,未多言语便将其收入门下,命他牵引坐骑大青牛。


    此后多宝便随老子游历人间名山大川。


    此时的人间早已换了天地,在国师申公豹辅佐下,商朝焕发生机,国力臻至鼎盛,然盛极必衰之理已隐现端倪。


    数百年后,纣王身故,申公豹亦辞别商朝而去。


    继任的商王沉溺逸乐,荒废朝政,终为日益强盛的西岐所灭。


    如今天下已归西岐所有,并建国号为周。


    朝代更迭、权柄转移之际,截教、阐教、道教等暗中掌控人族的各方势力达成协议,允由周朝取代商朝统御人间,但从此人皇将永久失去人族气运加持。


    封神大劫之后,诸教气运皆损,各自寻求重振之机,此时人皇自愿退让,正合其意。


    自此人族君主仅能称王,不再享有人族气运护持,而这份气运尽归诸教瓜分。


    人皇气运被诸教分尽,引起三仙岛李鹏等人的强烈不满。


    人教教主伏羲、儒教教主仓颉,以及人族武圣李武,联袂前往,欲向阐教与道教讨还公道。


    三仙岛如今声势浩大,人多势众,老子与原始天尊二人相形见绌。


    加之他们已与西方接引、准提二圣交恶,外援无望,只得向三仙岛三位圣人低头求和。


    几经交涉,老子与原始作出重大让步,将辛苦凝聚的大教气运分出一半有余予三仙岛诸教。


    老子与原始虽心有不甘,却别无他法。


    老子为道教长远计,最终提议:人族气运归属,当依民心所向,各凭本事争取,不得以势相迫。哪一教得人族信徒拥护,便可名正言顺享其气运,他教不得强夺。


    李武、仓颉、伏羲商议后表示同意。


    他们认为,老子门下 ** 稀少,且其本人无意广收门徒,如此分配气运,对道教极为不利。


    而阐教自封神一役元气大伤,门下人心涣散,众 ** 对现状失望,早已离心,能得之气运亦必有限。


    至于西方二圣接引准提所创的西方教,遭到诸圣厌弃,并未列入人族气运分配之中。


    接引与准提闻讯,面皮颤动,怒意难平。西方极乐净土虽实力渐长,却尚不足以与漫天圣人相抗,只得将这口气咽下。


    李武、仓颉与伏羲并不在意人族气运多寡,此争不过为颜面而已。既已得回面子,便不再与老子、元始纠缠。


    何况论及门徒之众,仍属号称“万仙来朝”的截教。如今通天教主已投身三仙岛门下,甘为众人师弟,这份人族气运让予他也无妨。


    诸圣对人族气运分配大致满意,稍作寒暄后,便各自归返洞府。


    元始天尊对老子的安排颇感不解,如此分配对道教而言并非益事。但见老子神色淡然,也不便多言,遂拱手告辞。


    老子目送诸圣离去,脸上浮现一丝深沉难测的神情。


    西方教肆意扩张的弊端渐显,那批自截教而来的三千红尘客,实力大增后,已成分走西方教气运的重要势力,颇有与接引、准提分庭抗礼、另立门户之势。


    接引与准提大为恼怒,只得将佛法东传的计划无限推迟。


    元始天尊遵从老子建议,再度闭关,教中诸事皆交予大 ** 广成子打理。


    而截教通天教主则长居三仙岛潜心修行,教中事务尽托金灵圣母处置。


    人教与儒教按部就班发展,并不执着于争夺人族气运,这为老子创造了良机。


    为使人族中道教得以光大,老子决意亲自出手,不惜自降身份,亦无所顾惜。


    一个宏大的计划在心中成形,老子开始频繁游历人族各地,欲收记名 ** ,代传道教仙法。


    此时人间亦有变迁,周朝自西周转入东周。


    老子化身名为李耳的算命先生,走街串巷,体察世情,寻访与道教有缘之人。


    一日,卦摊前来了一位眉清目秀、文质彬彬、身形修长的青年。


    一位年轻人。见到老子后立刻恭敬行礼。


    “仙长在上,请受李玄一拜!”


    老子感到诧异,不明白这书生如何识破自己并非凡俗之人。


    青年从容道出缘由。他名叫李玄,本是个落魄秀才,屡次科举落第,因而心灰意冷,看破红尘,离家至石笋山潜心修道。


    多年修行虽进展缓慢,但眼力已开,见老子周身紫气缭绕,便知是得道真仙。于是决心拜入其门下修行。


    老子对李玄的资质颇为满意,袖袍一挥,二人瞬间移至石笋山。


    老子升至半空,仙乐缭绕,祥云弥漫,霞光璀璨,瑞彩纷呈。一旁现出牵牛童子和一头青牛。


    李玄认出老子法相,再度叩拜。


    “不知圣人亲临,李玄有罪!”


    老子面露微笑,沉声道:


    “你无师自通,修行至此实属不易。我欲携童子云游他处,你可同行。务必十日内神魂抵达我的居所,不得有误,切记!”


    言毕,乘青牛远去。


    十日之期转瞬即至,李玄命得意 ** 扬子守护自己的肉身。


    嘱咐道:若七日神魂未归,便是已登仙班,肉身无用,当即火化。


    说罢凝神静气,灵魂出窍,气息断绝。


    第六日深夜,守候的扬子从梦中惊醒,见床前不知何时立着一位白须老翁。


    老翁面容慈祥,鹤发童颜,对他说道:


    “汝母将逝,当速尽孝,不可延误!”


    老者消失后,扬子思忖忠孝难两全。师父已离去六日,想必早已成仙。为尽孝道,不如尽早火化尸身。


    扬子将李玄 ** 火化,痛哭一场,随即返家。


    李玄的 ** 处理完师父尸身后匆忙归家。


    果如梦中仙人所言,老母病危,不久便与世长辞。扬子暗自庆幸得见母亲最后一面。


    再说李玄,第七日黄昏时分元神归位,刚回到石笋山上空。


    李玄刚落地便闻到浓重焦糊味,心知不妙。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