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星者”卫星悄无声息地滑过轨道,其高精度传感器如同无形的触须,持续扫描着下方那片被迷雾笼罩的公海区域——那个神秘坐标所在。在“深潜者”基地主控室内,顾临、威龙和麦晓雯紧盯着传回的数据流,任何一丝异常都可能是揭开谜底的关键。
“能量读数有轻微异常,”威龙指着频谱分析图上几个几乎难以察觉的尖峰,“不是常规的地磁扰动或太阳风活动,更像是……某种极高频、极短促的定向能量脉冲,编码方式未知,与潮汐监狱监测到的背景波动存在某种谐波关系。”
麦晓雯调动卫星的合成孔径雷达和红外扫描,“海面没有舰船,水下也没有大型潜航器信号。但这里,”她放大一片海域的热力图,“存在一个范围约五百米、持续数小时的微弱热异常,温度仅比周围海水高出零点几度,形态不规则,不像是地热活动。”
没有实体接触,没有直接通讯。只有这些如同幽灵留下的、需要极高技术手段才能捕捉的细微痕迹。这更像是一种测试,测试“万用阁”是否具备“聆听”的资格。
“‘灵枢’,全力破译该能量脉冲的编码模式,分析其与‘先驱’能量特征的关联性,建立可能的通讯模型。”顾临下令。他意识到,对方(无论是什么存在)在用一种极其隐蔽、近乎技术炫耀的方式与他们接触。
【任务建立。破译中……检测到基础数学逻辑与物理常数应用,编码层级远超当前人类通用协议。正在构建交互接口……预计需要72小时。】
线索有限,但方向已然指明。这次神秘的“邀请”背后,必然与潮汐监狱下的秘密紧密相关。顾临没有急于行动,他需要更多信息,也需要时间。
就在“灵枢”全力解析深空暗码的同时,“万用阁”的日常并未停滞。
来自阿萨拉抵抗军的一份新订单被送达。他们急需一批能够对抗哈夫克新型单兵外骨骼的便携式电磁干扰装置,要求体积小、功耗低、能有效瘫痪或干扰外骨骼的传感器和动力辅助系统,用于城市巷战。
“这个订单技术门槛不低,但正好可以测试我们基于‘先驱’能量场研究的一些衍生技术。”威龙评估道,“我们可以利用为‘守护者’系统开发的小型化能量脉冲技术,设计一种定向EMP手雷或榴弹。”
“接单。”顾临批准,“让工程二组负责,周期控制在三周内。这既能巩固与阿萨拉的关系,也能为我们积累对抗先进单兵装备的经验。”
与此同时,“星港”计划也在稳步推进。深井加固工程虽然使用了替代材料,但在工程团队的精心施工和微型能量场的辅助下,进展顺利。反应堆基座开始浇筑,独立的能源系统建设进入了最关键阶段。来自GTI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和多频段信号稳定器发挥了重要作用,提升了施工效率和系统可靠性。虽然整体进度因之前的袭击稍有延迟,但根基正变得越来越稳固。
几天后,“灵枢”完成了对神秘能量脉冲的初步破译。
【破译完成度:37%。解析出基础信息框架:包含一个重复的、代表‘危险/警告’的标识符;一个指向‘潮汐监狱’核心区域的坐标参考系;以及一个未完成的、疑似关于‘能量过载’或‘系统失控’的动态参数序列。信息源表现出高度的……逻辑性与非情绪化特征。】
信息依旧破碎,但“危险”、“潮汐监狱核心”、“能量过载/失控”这些关键词,与之前关于哈夫克“冥府”能源和“方舟”计划的推测不谋而合。这更像是一个来自内部的、非人类视角的预警。
“他们(或者它)在试图告诉我们什么。”顾临沉吟道,“关于潮汐监狱下面那个‘东西’的状态……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不稳定。”
就在这时,麦晓雯收到了一条经由加密商业渠道传来的、来自哈夫克技术革新派中间人的信息。信息措辞隐晦,但核心意思明确:埃里希·冯·克拉默希望就“之前提议的数据共享”以及“共同应对某些非传统威胁”的可能性,进行非正式的秘密磋商。
哈夫克内部,显然也并非铁板一块。克拉默代表的派系,似乎对雅各布主导的、越来越激进的“方舟”计划也有所担忧。
顾临看着这条信息,又看了看“灵枢”破译出的警告片段,心中渐渐形成了一个计划。
“回复克拉默的中间人,”顾临对麦晓雯说,“表示我方对探讨‘非传统威胁’的议题感兴趣,但需要对方展现更多诚意,例如,提供关于‘潮汐监狱近期能量循环异常’的、更详细的技术观察数据作为讨论基础。”
他打算利用哈夫克内部的裂隙,同时借助那神秘信息来源的警告,双管齐下,一方面获取更多关于潮汐监狱核心的情报,另一方面试探哈夫克内部不同派系的态度和底线。
喜欢重生之我在三角洲卖导弹请大家收藏:()重生之我在三角洲卖导弹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