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港”计划工程指挥部内,气氛压抑得如同沙海上的积雨云。全息屏幕上,代表工程进度的光流图上,刺眼的红色延迟标记如同伤口般蔓延。威龙站在台前,声音因连续熬夜而沙哑,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情况大家都清楚了。”他环视着工程团队的核心成员,“T-31凝胶和PRCU-7单元被毁,常规路径已断。但‘星港’不能停。我们必须在十四天内,找到替代方案,完成井壁初步稳定和能源测试平台的搭建。”
台下响起一片细微的骚动。十四天,完成原本需要一个月的工作,还要在没有关键材料的情况下?这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
“我们没有选择。”威龙加重了语气,“老板顶住了外部的压力,为我们争取了时间和资源。现在,轮到我们了。”
他调出了“灵枢”连夜运算出的数十个替代方案模型。
“关于井壁加固,‘灵枢’提出了三个方向。”威龙快速切换着屏幕,“方案A:采用我们库存的K-9速凝水泥混合‘先驱’装置外壳研磨出的粉末,模拟T-31的能量阻尼特性。风险:粘合强度和耐久度可能不足,需要加装额外的应力监测网。方案B:利用我们为‘铁幕’系统储备的微型能量场发生器,在井壁关键节点构建低强度稳定力场,临时替代物理加固。风险:能耗巨大,且长期稳定性未知。方案C:最激进,直接调用‘先驱’装置本体,利用其固有能量场笼罩整个井区,但……这无异于将我们的核心秘密暴露在潜在的风险中。”
工程师们立刻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计算着每一个方案的可行性、风险和资源消耗。
与此同时,在基地的另一端,骇爪的“回礼”也已准备就绪。他没有选择血腥的报复,而是将目标锁定在哈夫克边境哨所的自动化防御系统和一条为前线据点输送精密电子元件的后勤链路上。
“目标:‘黑岩’哨所自动化火力平台。”骇爪对操作员下令,“注入‘逻辑蠕虫’,不是摧毁,是让它们的敌我识别系统在特定时间段内,将附近所有超过八十 decibel 的噪音源——比如他们自己的越野车引擎——误判为‘高威胁目标’,持续……六小时就够了。”
“目标:后勤车队导航系统。”他切换到另一个界面,“植入‘幽灵路标’,让他们的车队在通过K7区域时,接收到的GPS信号产生五百米的系统性偏移,引导他们开进那片流沙区。记得,在最后时刻解除干扰,别真把人全埋了。”
这些手段不会造成直接人员伤亡,却能最大程度地制造混乱、延误和内部猜疑,让哈夫克边境部队在接下来几天里焦头烂额,却又抓不到任何把柄。这正是对“血爪”袭击的精准回应——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数天后,GTI的索尔森上校再次发来通讯,这次他的语气更加务实。
“顾先生,对于贵方遭遇的‘不幸’,我们深表遗憾。”索尔森开门见山,“哈夫克的行径愈发肆无忌惮。我们认为,是时候加强我们之间的实质性合作了。”
他传输过来一份更新的“熔炉”计划合作草案,以及一份独立的、标注为“紧急技术援助”的物资清单。
“清单上的高标号碳纤维复合材料和多频段信号稳定器,是我们库存的富余物资,或许能解贵方‘星港’计划的燃眉之急。作为交换,我们希望贵方能加速‘守护者’系统的量产化进程,并优先供应我东部战区的装甲部队。”
这份援助来得及时且关键。碳纤维复合材料可以作为井壁加固的辅助支撑结构,而信号稳定器能提升“先驱”能量场方案的可靠性。GTI在雪中送炭的同时,也再次明确了他们的需求——他们需要“万用阁”的军事技术来对抗哈夫克。
顾临没有立刻接受,而是指示麦晓雯与GTI进行细节谈判,确保这批援助物资的交付不受后续合作条款的过度束缚。
也就在同一天,“星港”计划工程指挥部传来了好消息。经过反复测试和权衡,工程团队最终选择了以方案A为主,方案B为辅的混合策略。利用K-9水泥混合“先驱”粉末,虽然性能略逊于T-31凝胶,但足以满足初步稳定要求。同时,在关键应力点布设微型能量场发生器作为保险,大大降低了风险。
“深井加固作业,重新开始!”威龙在工程频道中宣布,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的振奋。
而在主控室,顾临看着“灵枢”截获的、关于哈夫克边境哨所莫名其妙的内讧和后勤车队误入流沙区的混乱报告,脸上没有任何表情。骇爪的“回礼”已经送达。
“灵枢,”顾临吩咐,“加强对潮汐监狱能量波动的监控。哈夫克这次吃了暗亏,不会轻易罢休。我怀疑,他们很快会有新的动作,可能会与‘冥府’能源和那个监狱下的秘密有关。”
【监控权限已提升。检测到潮汐监狱底层能量循环频率出现微小调整,疑似为某种高能耗活动进行预充能。正在持续关注。】
顾临目光微凝。风暴并未过去,只是暂时改变了方向。哈夫克的报复或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而他们必须在这短暂的喘息时间内,让“星港”的根基扎得更深,让星火彻底燃起,才能迎接下一轮,可能更加猛烈的冲击。
沙海折戟之痛犹在,但“星港”的建设并未停止,反而在极限压力下,迸发出了更加强韧的生命力。这微弱的星火,在各方势力的夹缝中顽强燃烧,等待着燎原之日。
喜欢重生之我在三角洲卖导弹请大家收藏:()重生之我在三角洲卖导弹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