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王复生率领特别小组全体成员,对琴岛市委、市政府进行了正式回访。与昨天的接风性质不同,这次会面直接安排在了市政府会议室,规格更高,议题也更明确、更务实。
椭圆形的会议桌旁,一边坐着以王复生为首的五人小组,另一边则是以荣书记、江市长为核心的琴岛市相关领导,包括常务副市长孟市长、分管工业与科技的周副市长,以及市发改局、科技局、能源局的主要负责人和市电力公司的总经理等等。阵容齐整,显示出地方对项目落地执行层面的高度重视。
没有过多的寒暄客套,会议直接切入主题。
江市长率先发言,他打开面前的文件夹,语气干脆利落:“王组长,各位特别小组的同志,首先我代表琴岛市政府,明确表个态:对于精炼工厂项目,我们地方上一定倾尽全力,做好保障。目前,项目初步选址位于董家口经济区内,符合总体规划。土地征收的前期摸底和群众工作已经完成,具备随时供地的条件。在水、电、排污等基础设施配套方面,我们组织了专题论证,现有的管网和容量完全可以满足项目一期需求,即便后续有扩容需要,我们也有成熟的预案,确保不会因为基础设施问题影响项目进度。”
他的意思很明确:我们这边万事俱备,就等你们了,希望项目能尽快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王复生认真听完,点了点头,问出了一个关键问题:“江市长,感谢市里周密的准备。那么,相关的用地预审和项目推荐报告,已经按程序递交上去了吗?”
这个问题由分管具体工作的孟市长接过话头:“王组长,放心。所有的推荐文件和初步的用地申请,我们已经通过正式渠道,以加急文件的形式上报至省发改委和自然资源厅,抄报了国家相关部委。目前正在流程中审批。”
王复生对于这类报告需要多久才能走完流程、摆上最终决策者的桌面,心里并没有确切概念。但他相信,有王正主任在京城协调,加上项目本身的战略重要性,速度绝不会慢。他将目光投向身旁的周亦儒。
周亦儒心领神会,轻轻推了下眼镜,用他那一贯平稳、客观的语调补充说明,既是对王复生的汇报,也是向在座的市领导传递信息:“根据常规流程,此类报告从地方递交,经过逐级审核、汇总、上报,到最终摆上部委乃至更高层级决策会议的桌面,通常视议题复杂程度和当前工作排期,周期在数周至数月不等。但如果进入‘绿色通道’或‘加急流程’,比如涉及国家战略、重点项目的,这个周期可以大幅缩短至数天到数周。就精炼厂项目而言,其战略定位与当前最高政策导向高度契合,已经被纳入重点关注和快速审批序列。因此,我个人研判,相关批复在一周内下达,是大概率事件。”
周亦儒这番话,语气平和,用的是“个人研判”、“大概率”,但听在久历官场的荣书记、江市长等人耳中,味道就完全不同了。他们自动过滤了那些谨慎的修饰词,精准地捕捉到了核心信息——“一周内”。一个在部委核心机构工作、熟悉规则和内部风向的秘书,其“个人认为”往往比地方官员的正式汇报更接近事实。这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周副市长顺势问道,语气带着恰到好处的期待:“既然上层的审批节奏如此明朗,那么王组长,你们特别小组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否可以明确一下?我们市里也好全力配合,做好衔接。”
这话问得含蓄,但意思在场的人都懂:审批这边看来问题不大,你们别干等着,该动起来了,尤其是先去地块实地看看,掌握第一手情况,才好向你们的上级汇报。我们都准备好了,时间宝贵。
赵劲松立刻接过话头,反应迅速,展现了出色的协调能力:“周市长说得对。我们小组下一步的计划,就是立即开展实地勘察。近日,我们就去董家口项目拟选地块进行现场查勘,详细了解地形、地貌、周边环境。同时,我们已经接到通知,国内几家顶尖设计院的代表近期也会陆续抵达琴岛。我们准备在现场与他们进行初步对接,让他们也尽早熟悉情况,为后续的设计招标和方案优化打下基础。”
听到这个明确且立刻就要付诸行动的计划,琴岛市的领导们脸上都露出了满意的神情。他们深知如此庞大的项目绝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但只要方向正确,并且能像现在这样,一步接一步地扎实往前推进,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环环相扣,那么项目成功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
最主要的核心关切得到明确回应后,会议室内的气氛变得更加轻松融洽。接下来的讨论,便集中在了一些相对具体但仍需协调的细节上。
比如,市能源局的负责人提出:“王组长,项目一期预计的用电负荷很大,虽然主干电网能够支持,但接入点的选择和双回路保障方案,还需要和设计院进一步敲定,确保万无一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又如,市发改局的领导补充道:“关于项目涉及的一些特殊性原材料(他们隐晦地指代王复生提供的核心资源)的运输、存储标准和监管流程,目前国家和地方层面都还没有现成的规范。我们建议,由特别小组牵头,会同MSS的同志和我们地方相关部门,共同制定一个临时性的安全管理细则,作为项目推进的依据。”
这些问题都属于执行层面,双方很快达成了“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共识。
会议接近尾声时,荣书记提出了一个更贴近实际工作生活的问题,他看向王复生,语气关切:“王组长,还有一个现实情况。董家口片区离市区确实比较远,即便在不堵车的理想路况下,单程通勤也要将近两个小时。这对于你们小组,特别是需要时常往返市区协调工作的各位成员来说,会非常不方便。对于这一点,你们有什么初步的考虑或者困难吗?”
王复生被问得一愣。他自己有什么看法?地方是上级定的,远是客观事实,为了工作,总不能嫌远就不干了。他只好无奈地笑了笑,回答道:“书记,地方是远了点,但这都是为了工作。我和同事们克服一下,没问题。好在现在陆路交通还算方便,还有地铁。”
荣书记点了点头,没再继续追问,但心里却在盘算。他清楚,董家口的“远”是相对于琴岛主城区而言,若论辐射周边城市,其地理位置反而更有优势。而且那片区域虽然偏,但并不僻,港口码头林立,大型企业众多,生活配套设施基本齐全,满足日常需求没问题。组里其他成员或许可以在那边就近安排住宿,但王复生的家安在市区,让他每天耗费四小时在路上,于情于理都不太合适,也影响工作效率。他这个做书记的,得想办法帮忙解决这个难题。
王复生似乎看穿了荣书记的心思,他不想给地方上添太多麻烦,便笑着主动开口,用半是认真半是玩笑的语气说道:“书记,您不用太为我的通勤问题操心。工作优先,我能自己想办法解决……实在不行的话,买一架水上飞机往返琴岛湾,也不是不可能嘛。”
他这话本意是缓和气氛,表示自己会尽力克服困难,甚至不惜成本。
然而,此话一出,整个会议室却陷入了一片奇特的寂静。
几位市领导、局长们脸上礼貌性的微笑瞬间凝固了,眼神里充满了错愕和难以置信。他们看着王复生那不像完全在开玩笑的表情,第一次如此直观地感受到,这位年轻的王组长口中的“不差钱”,和他们通常理解的,可能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周亦儒下意识地推了推眼镜,赵劲松则努力控制着面部肌肉,刘美玲和路茜更是悄悄交换了一个震惊的眼神。
买水上飞机通勤?这解决问题的思路,未免也太……“王复生”了。
王复生看了一眼周围人凝固的表情和错愕的眼神,心里立刻“咯噔”一下,马上意识到自己刚才那话说过头了。
水上飞机?这玩意儿……不是买不起,但仔细一想,实在有点鸡肋。它虽然对起降场地要求比普通飞机低,找个平静的海湾或大湖就能用,但缺点也是一大堆:飞行速度慢吞吞,比直升机快不了多少;特别容易受天气影响,风大点、浪高点就可能停飞;坐起来也不舒服,噪音大,颠簸感强;而且维护保养特别麻烦,毕竟海水腐蚀性强。最关键的是,还得专门养飞行员和地勤团队,每个月固定就是一大笔开销。
是,我王复生是有钱,但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虽然和风刮来的差不多)。这么一比,还不如买架直升机呢……哎?直升机好像不错?速度还行,用起来也相对灵活,关键是开出去多有派头……
他的思维又开始习惯性地跑偏,沉浸在“直升机 vs 水上飞机”的对比中,眼神都开始有点发飘。
孟副市长看着王复生脸上那变幻莫测、明显神游天外的表情,心里暗笑,知道这小子的思路肯定又不知道拐到哪个岔道上去了。他连忙轻咳一声,主动打了个圆场,笑着对众人说:“王组长真是幽默,会开玩笑!不过嘛,哈哈,这也从侧面证明了王组长的雄厚实力啊!”
他这一带头,会议室里原本有些凝固的气氛瞬间冰释,大家都配合地发出了善意的笑声,仿佛刚才那石破天惊的“水上飞机通勤”方案,真的只是一个活跃气氛的玩笑。这件事,也就顺势被揭了过去。
会议接着又商讨了一些其他细节,最终在务实而融洽的氛围中顺利结束。由于事先赵劲松已经与市里沟通过,王复生晚上要在家中设宴,为组员接风,因此市里便没有安排正式的晚宴。
双方在会议室门口礼貌道别,荣书记、江市长等领导再次表达了全力支持的态度,并嘱咐有任何需求随时联系。
王复生一行人再次登上了那辆管委会安排的黑色MPV。车子平稳地驶出市政府大院,汇入傍晚的车流,向着王复生那座位于市区、却自成天地的别墅群驶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当MPV沿着幽静的山路盘旋而上,王复生指着前方一片隐在苍翠林木间、若隐若现的中式别墅群,语气平常地说:“喏,前面就到了,这就是我家。”
车内的组员们透过车窗望去,只见那片建筑群飞檐翘角,黛瓦白墙,错落有致地散布在山坡上,与自然环境完美融合,气度不凡。他们心里还暗自琢磨,王复生的家想必是其中一栋特别宽敞豪华的别墅——即便如此,也足够让他们这些见多识广的京城官员感到惊讶了。周亦儒甚至在来的路上已经快速用手机查过,这一带是琴岛顶级的豪宅区,地价虽不能与京城核心区相比,但在这个准一线城市也堪称天价。而且,判断别墅档次高低,先看园林绿化,他们注意到沿途种植的都是罗汉松、黑松等名贵树种,更觉此处非同一般。
车辆缓缓驶近别墅群的主出入口,眼前的一幕彻底颠覆了他们的想象,也让开车的陈师傅手一哆嗦,差点踩错了踏板——
只见入口处,一位三四十岁的中年人(孙管家)领着两排精壮干练的保安,他们统一穿着剪裁合体的黑色西装,身形笔挺,动作整齐划一地向着MPV敬礼,声音洪亮:“恭迎老爷回家!”
这阵仗,哪里是回一个“家”,分明是进入了某个戒备森严的私人领地。
王复生在后面见怪不怪地吩咐:“陈师傅,没事,开过去就行。对,就前面那个大门,停那儿。”
车子停稳,众人带着满心的震撼和疑惑下了车。眼前的景象让他们再次屏息——
只见一位身着老式服饰、气质儒雅中透着精干的老者(顾管家),率领着数十位男女仆人,整齐地侍立在府门两侧。这些仆人衣着整洁,神态恭谨,男女分明,秩序井然。见到王复生,他们齐刷刷地躬身行礼,动作流畅得如同演练过千百遍,声音不高,却异常清晰整齐,带着一种古老的韵律感:“恭迎老爷回府。”
这无声的威仪和扑面而来的、与现代都市截然不同的秩序感,让刚下车的赵劲松、周亦儒、刘美玲、路茜四人感到心神激荡,一时竟有些手足无措。
王复生对此似乎早已习惯,只是微微颔首,随即侧身,将自己的四位核心组员介绍给顾管家:“老顾,这几位是我在筹备组的同事,赵处长,周秘书,刘科长,路茜同志。这段时间他们会常来。”
顾管家闻言,立刻带领身后众仆人,再次向四位客人恭敬地行了半躬礼,齐声道:“恭迎各位贵客。”
面对这接连而来的、只在古装剧里见过的阵仗,赵劲松毕竟是副处级干部,见过些场面,他迅速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脸上努力维持着镇定,甚至挤出一丝从容的微笑,对着顾管家和众仆人微微点头还礼,试图表现出一种“见过世面”的沉稳,但微微紧绷的肩线还是泄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
周亦儒的震惊则完全内敛,他扶了扶眼镜,镜片后的目光锐利而快速地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和建筑细节,大脑如同最高效的处理器,想从这超乎想象的场景中分析出更多的有效信息——关于他这位上司的真实背景和实力。分析的结果是:我的上司不光有钱,还有底蕴,看来祖上是做过大官的。
刘美玲作为财务人员,对规模和价值的感知最为敏锐。她看着这偌大的府邸、训练有素的仆从,心里已经开始下意识地估算维持这一切运转所需的惊人开销。最后的结果是:得花不少钱。
路茜年纪最轻,性格也最外露,她几乎完全掩饰不住自己的震撼和好奇。眼睛瞪得大大的,像进了大观园的刘姥姥,不住地左顾右盼,从气派的门楼到恭敬的仆人,再到远处隐约可见的别墅群,感觉眼睛都快不够用了,脸上全是兴奋。
喜欢杀死这个走阴人请大家收藏:()杀死这个走阴人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