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难得的暖阳,透过宽大的玻璃窗,洒在“渔乐拾光”公司会议室的桌面上,映出一片明亮。然而,坐于主位的王刚,心思却似乎不完全在此。他面前摊开着新一季度的销售数据报表,「凌云」系列钓竿的市场表现依然强劲,但他的目光却不时瞥向静音放在桌角的手机。
家庭微信群「幸福大家庭」里,信息正以前所未有的频率跳动着。
最终,在全家人的一致建议,尤其是两位经验丰富的母亲——李秀兰和冯英的坚持下,“为了绝对的安全起见”,沈燕和余冬梅这两位准妈妈,提前住进了本市最好的私立妇产医院,进行最后的待产。
王刚迅速结束了会议,言简意赅地布置完后续工作。他回到办公室,关上门,并没有立刻赶往医院,而是打开了手机摄像功能。背景是办公室那面挂着公司Logo和文化墙的干净墙面。
“嗨,各位‘鲸粉’和喜欢小颖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王刚。”他对着镜头,露出一如既往的沉稳笑容,但细看之下,眼神里比平时多了几分不易察觉的紧绷和期待,“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个好消息,我们家的两位准妈妈——我的弟妹冬梅,以及我的好兄弟李鹏的妻子沈燕,已经正式入院,准备迎接我们家的新成员了!”
他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错辨的喜悦:“所以,在这里也要跟所有支持我们的朋友请个假。接下来这个月,‘刚哥爱钓鱼’和‘幸福小颖的日常’两个账号,视频更新可能会慢一些,频率会降低。希望大家能够理解。对于我们来说,眼下没有什么比迎接新生命更重要。在此,也提前感谢大家的祝福,等宝宝平安出生,我们会第一时间跟大家报喜!”
视频录制完成,他交给运营团队简单剪辑后发布。这是对百万粉丝的交代,也是一份喜悦的分享。处理完这项“必要工作”,王刚深吸一口气,他知道,真正的“战役”即将打响,而他,需要稳住后方,同时成为前方最坚实的依靠。
医院的VIP产休区,安静中透着一种无形的紧张。空气里弥漫着消毒水的味道,混合着窗外透进来的阳光,形成一种奇特的、关乎生命起点的氛围。
两间相邻的套房,成了临时的家。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干扰,也为了保护隐私,王刚动用了一些关系,选择了最好的病房。
经过一系列详尽的身体检查和评估,医生给出了专业的建议。余冬梅的身体条件和胎儿情况,更适合进行剖腹产。这个决定让性格本就温顺的冬梅稍稍松了口气,对于未知的顺产过程,她内心始终怀着一丝恐惧,规律的剖腹产仿佛让她有了一个明确的“倒计时”。而沈燕,身体素质一向很好,胎儿胎位正,所有指标都非常理想,她本人也希望能体验一个更自然的生产过程,于是坚定地选择了顺产。
于是,相同的期待,化作了两种不同的等待节奏。
得知冬梅决定剖腹产,并确定了手术时间后,王晶仿佛进入了一种“倒计时”战备状态。他几乎寸步不离地守在冬梅的病床边,那双在坑边稳如磐石、控鱼溜鱼时充满力量的手,此刻却显得有些无处安放。他一会儿问冬梅“渴不渴?”,一会儿又检查床头的呼叫铃是否灵敏。
“晶子,你别转了,转得我头晕。”冯英看着王晶坐立不安的样子,忍不住好笑又心疼,“医生都说了,这是个小手术,很安全。你看冬梅都没你这么紧张。”
王晶搓了搓手,憨憨地坐到床边,握住冬梅的手,低声说:“我就是……就是忍不住。”他看着冬梅平静中带着一丝忐忑的脸,眼神里充满了保护欲。他将耳朵轻轻贴在冬梅隆起的肚皮上,听着里面那个小生命有力的胎心,喃喃道:“宝宝,乖,很快就能见到你了。爸爸在外面等你。”
他的世界,在这一刻缩小到了这间病房,所有的注意力都聚焦在了那个即将到来的、被精确计算好的时间点上。
相比于王晶的目标明确,李鹏的陪伴则更像一场“持久战”。顺产是一个自然发动的过程,时间不确定,可能很快,也可能很慢。
李鹏展现了他技术男特有的细致和准备充分。他的背包里,仿佛一个百宝箱:充满了电的充电宝(三个)、降噪耳机(以备沈燕需要休息时用)、各种小零食、保温杯里是冯英熬好的补充体力的浓汤,甚至还有一本厚厚的《新生儿护理百科全书》——虽然沈燕笑他临时抱佛脚。
他不再像王晶那样焦躁地踱步,而是大部分时间安静地坐在沈燕床边的椅子上,一只手始终握着沈燕的手。当沈燕因为不规律的宫缩而微微蹙眉时,他会立刻紧张起来,按照产前课上学到的方法,为她按摩后腰,或者引导她调整呼吸。
“鹏哥,我没事,就是有点胀。”沈燕看着丈夫额角细微的汗珠,反而安慰起他来。
“嗯,我知道。”李鹏点头,手上的动作却没停,“你保存体力,别说话。要不要喝点水?或者听听音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他用自己的方式,构建了一个稳定、安心的“能量场”,将沈燕包围其中,共同面对这场未知的、需要耐心和勇气的等待。
李秀兰和冯英这两位准奶奶,成为了医院和家之间的桥梁。她们分工明确,一个主要负责在医院协调、陪伴,一个则坚守家中厨房,负责“弹药补给”。
冯英更多时间待在医院,她用过来人的经验,安抚着两个年轻准妈妈的情绪。“别怕,女人都要过这一关,看见宝宝的那一刻,什么苦都忘了。”她帮着整理产妇和宝宝即将用到的物品,那些小小的衣服、包被,在她手中被折叠得整整齐齐,仿佛在完成一个庄严的仪式。
李秀兰则在家里大显身手。灶台上永远煲着汤,鸡汤、鱼汤、排骨汤,轮番上阵,确保送到医院的永远是热气腾腾、营养十足的食物。她一边忙活,一边对过来帮忙的徐小颖念叨:“生孩子是力气活,生完了更得补!可不能马虎。”
徐小颖则成为了信息传递的中心。她带着小鲸鱼,穿梭于医院和家之间,将医院的最新情况带给家里的长辈,又将家里的温暖和食物带到医院。小鲸鱼似乎也感知到家族的重大时刻,变得格外乖巧,趴在冬梅或沈燕阿姨的床边,用小手轻轻摸着她们的肚子,奶声奶气地说:“妹妹(他固执地认为都是妹妹),快出来跟我玩呀!”童言稚语,总能冲淡病房里些许的紧张气氛。
王刚并没有长时间待在医院。他深知,越是这种时候,越需要有人维持“大后方”的正常运转。他坐镇“渔乐拾光”,高效处理着各项公务,确保公司的齿轮在他短暂分心时依旧能顺畅转动。
但他的心,始终系在医院。手机保持着二十四小时畅通,家庭微信群的任何一条信息都不会错过。他会定时打电话给王晶和李鹏,询问情况,给予鼓励。
“晶子,稳住,听医生的。”
“鹏子,陪着燕子,需要什么随时说。”
简短的话语,却带着让人安心的力量。他是这个大家庭,乃至这个小小事业联盟的“定海神针”。他用他的方式告诉所有人:前方有我们紧密守护,后方有我稳固支撑,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夜幕降临,医院走廊的灯光变得柔和而安静。冬梅已经服用了术前药物,在王晶的陪伴下安然入睡,为明天的手术积蓄体力。隔壁房间,沈燕的宫缩似乎变得频繁了一些,李鹏正按照助产士的指导,帮她记录着间隔时间。
王刚处理完公司最后一份文件,驱车来到医院。他没有去打扰任何一间病房,只是静静地站在走廊尽头,透过窗户,望着外面城市的万家灯火。
紧张,是的,那种对未知、对亲人疼痛的担忧,如同夜色般弥漫在心间。
但期待,更如同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清晰而坚定。
两种情绪交织,化作了一种沉静的力量。
等待,是所有告白中最漫长,也最充满希望的一种。他们所有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等待着那一声宣告新纪元开始的啼哭,等待着属于他们这个大家庭的,最新、最动人的篇章。
喜欢钓鱼让我走上人生巅峰请大家收藏:()钓鱼让我走上人生巅峰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