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后第三日,按照规矩,太子妃需入宫向皇后娘娘请安。
我一夜未眠,清晨天不亮便起身梳妆。
丫鬟为我换上正式的宫装,描了淡雅的妆容,尽量让我看起来端庄得体。
可看着铜镜里依旧带着怯懦的自己,我还是忍不住心慌。
萧景琰不知何时走了进来,看着我紧张的样子,轻笑一声:“不用怕,有我陪着你。”
他走到我身边,拿起一支玉簪,轻轻插在我的发髻上:“这支玉簪是我母亲当年的遗物,今日你戴着它入宫,皇后娘娘看在我母亲的面子上,也不会太过为难你。”
玉簪冰凉温润,触手生凉,却让我心中安定了不少。
我看着萧景琰,轻声道谢:“多谢殿下。”
入宫的马车平稳行驶,萧景琰坐在我身边,低声嘱咐我:“待会儿见到皇后娘娘,不必多言,她问什么,你答什么便是。
若是她故意刁难,你不用理会,我会替你解围。”
我点点头,将他的话记在心里。
来到皇后宫中,只见皇后端坐在主位上,穿着明黄色的宫装,头戴凤冠,神色威严。
两旁站着几位嫔妃和宫女,目光齐刷刷地落在我身上,带着探究和审视。
“臣妾参见皇后娘娘,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我按照礼仪,屈膝行礼。
“起来吧。”皇后的声音平淡,听不出喜怒,“抬起头来,让哀家瞧瞧。”
我缓缓抬头,迎上皇后的目光。
她的眼神锐利如刀,仿佛要将我看穿。
我心中一紧,下意识地攥紧了衣袖。
“果然是个美人胚子,难怪景琰对你上心。”皇后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意,却不达眼底,“只是不知,相府的教养,你到底学了几分。”
“臣妾愚钝,还请皇后娘娘指教。”我低声回答,姿态放得极低。
接下来的半个时辰,皇后东拉西扯,一会儿问我闺中趣事,一会儿考我诗书礼仪。
我小心翼翼地应对着,尽量模仿着姐姐的语气和神态,好在有惊无险,没有露出太大的破绽。
就在我以为请安即将结束时,皇后突然说道:“听说你有个庶妹,名叫苏照,与你长得极为相似?”
我的心跳骤然加快,没想到她会突然提起我。
我强作镇定:“回娘娘,确有此事。
妹妹自小体弱,一直在府中静养,很少外出。”
“哦?是吗?”皇后挑眉,“哀家倒是想见见她,看看是不是真的与你一模一样。”
“妹妹胆小怕生,怕是惊扰了娘娘。”我连忙说道,心中暗自庆幸母亲早已将我留在相府的痕迹抹去,对外只说我染病静养,很少有人见过我的真面目。
就在这时,萧景琰开口了:“母后,阿照体弱,恐难承受宫中之气,还是算了吧。”
皇后看了萧景琰一眼,眼中闪过一丝不悦,却终究没有再说什么:“也罢,既然如此,哀家便不强人所难了。
时辰不早了,你们退下吧。”
走出皇后宫,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后背已经被冷汗浸湿。
萧景琰握住我的手,轻声安慰:“没事了,别担心。”
回到东宫,刚坐下没多久,就有丫鬟来报,说相府有人送来一封信。
我心中一紧,连忙让人把信拿来。
信封上没有署名,只有一个小小的“媛”字,是姐姐的笔迹。
我拆开信,里面的字迹潦草,看得出来姐姐写的时候很匆忙:
“阿照,姐姐对不起你,让你替我承受这一切。
我与沈郎如今在江南安好,你不必担心。
东宫凶险,萧景琰心思深沉,你一定要多加小心。
记住,千万不要对他动心,他接近你一定另有目的。
若是有机会,姐姐会想办法救你出来。”
看完信,我的手忍不住颤抖。
姐姐的话像一根刺,扎进了我的心里。
萧景琰对我这般温柔,难道真的另有目的?他接近我,是为了相府的势力,还是为了别的什么?
我想起他年少时救我的恩情,想起他替姐姐逃走的仗义,想起他在东宫对我的保护,心中充满了矛盾。
就在这时,萧景琰走了进来,见我脸色苍白,手中拿着一封信,眉头微蹙:“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我慌忙将信藏在身后,摇了摇头:“没……没什么,只是母亲让人送来的家书。”
萧景琰的目光落在我藏在身后的手上,眼神深邃:“是你姐姐写来的吧?”
我心中一惊,抬头看着他:“你……你怎么知道?”
“我派人盯着相府,她的信一送来,我就知道了。”萧景琰走到我面前,语气平静,“她是不是让你不要对我动心?说我接近你另有目的?”
我惊讶地看着他,没想到他什么都知道。
“阿照,”萧景琰握住我的手,目光认真,“我知道你现在很难相信我,可我对你的心是真的。
我接近你,不是为了相府的势力,也不是为了别的什么,只是因为我喜欢你。”
他的眼神太过真诚,让我无法怀疑。
可姐姐的话又在耳边回响,让我犹豫不决。
“殿下,我……”我张了张嘴,却不知道该说什么。
萧景琰轻轻叹了口气:“我不逼你。
你慢慢想,总有一天,你会相信我的。”
他转身离开,留下我一个人坐在房间里,手中紧紧攥着那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