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时分,望安岛造船厂内蒸汽机的轰鸣声震耳欲聋。
三座新建的干船坞同时开工,工匠们正在赶造新一代风暴级战舰。
整个港湾弥漫着焦煤和桐油的气味,海鸥在船坞上空盘旋鸣叫。
陈启明站在新建的指挥塔上,望着下面忙碌的景象,眉头却越皱越紧。
短短半年时间,望安岛的规模扩大了整整三倍,但这种快速扩张带来的问题也开始显现。
雷震快步走来,靴子踏在新建的水泥地面上发出清脆的回响。
他递上刚统计完成的装备清单,语气中带着忧虑。
新下线的五艘雷霆级已经全部装备线膛炮,但熟练炮手严重不足。
新兵训练至少需要三个月,而且最新式的瞄准具他们至少要练习上百次才能掌握。
沈继舟从实验室匆匆赶来,白大褂上还沾着油污。
手中拿着刚测试完毕的复合装甲样本,声音带着疲惫。
新材料的防护性能提升四成,但各船厂的生产标准不统一。
三号船厂的产品合格率只有七成,而且最近一批钢材的韧性指标波动很大。
这时,码头方向突然传来刺耳的金属摩擦声,随后是工匠的惊呼。
新建的万吨级船坞在吊装主龙骨时发生轻微倾斜。
虽未造成伤亡,但暴露出基础设施跟不上发展速度的问题。
几个年轻工匠惊慌失措地跑来汇报,说是因为新安装的蒸汽吊车操作不当导致。
这是本月第三次工程事故了。
负责船厂建设的工程师满脸愧疚地擦拭着额头的汗水。
新招募的工匠对大型构件吊装经验不足,而且我们使用的很多新设备都还没有完善的操作规程。
这场意外让陈启明意识到,单纯的技术领先并不足以支撑持续发展。
管理体系必须跟上扩张步伐,否则就像一艘超载的巨轮,每个接缝都在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
当晚的议事厅内,鲸油灯将每个人凝重的面容照得忽明忽暗。
墙上悬挂的望安岛全景图显示,基地规模已经比年初扩大了五倍。
新建筑像蘑菇一样在各个角落冒出来。
我们扩张得太快了。
司徒文指着地图上密密麻麻的新建区域,手指轻轻划过三个新船厂、两座炼铁厂和火药工坊的位置。
这些设施都在同步建设,但管理人员严重缺乏,现在每个工坊的管事都要兼顾三四个岗位。
阿成拿出最新的侦察报告,将图纸在桌上铺开。
荷兰人专注于量产成熟的卡拉克战舰,采用标准化工艺,虽然创新不多但质量稳定。
葡萄牙人在改进火炮精度,他们的新式瞄准具据说很精准。
就连倭寇也在研究新的接舷战术,他们都在自己的优势领域稳步发展。
更令人担忧的是医馆送来的统计报告。
本月因操作新式设备受伤的工匠中,有六成是入职不足三个月的新人。
而且事故多发生在傍晚换班时分,显然是疲劳作业所致。
陈启明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灯火通明的工业区。
三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滩,如今却已成为拥有两万人口、设施齐全的基地。
但繁荣背后,隐患正在积累,就像一艘船壳开始锈蚀的战舰。
从明日开始,所有新建项目暂缓,重点整顿现有设施。
陈启明的决定让众人惊讶,会议室里顿时响起窃窃私语。
雷震当即表示反对,拳头重重砸在桌面上。
现在各方势力都在快速发展,我们停滞不前就是退步!
等到荷兰人的新舰队成型,我们拿什么去对抗?
我们不是在停滞,而是在巩固。
陈启明指向窗外新建的技术学院。
要让每个工匠都真正掌握技术,而不是简单模仿。
我们要建立的是能够持续发展的体系,而不是靠透支未来换取眼前的繁荣。
新的整顿政策很快颁布。
所有工匠必须通过严格考核才能上岗。
各工厂实行标准化生产流程。
同时建立质量追溯体系。
此外还规定了每日最长工时,确保工匠有足够时间休息和学习。
然而,整顿刚刚开始,新的问题就接踵而至。
十日后,霹雳号在试航时出现轮机过热。
新研发的高强度钢材在持续高速运转下出现疲劳裂纹。
虽然及时处置避免了严重事故,但暴露出材料研发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脱节。
更令人担忧的是,同样的问题在其他四艘同型舰艇上都存在。
需要进行大规模返工。
更严重的是,随着规模扩大,资源消耗速度远超预期。
沈继舟的统计显示,按照当前发展速度,优质铁矿只够维持半年。
而新建的炼焦炉每月就要消耗两千吨煤炭。
木材储备更是捉襟见肘。
为了建造新船,已经不得不砍伐较远的山林,运输成本大幅增加。
与此同时,外部压力与日俱增。
侦察船带回消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荷兰东印度公司从欧洲聘请了新的船舶工程师。
正在巴达维亚建立标准化船厂,采用流水线生产方式。
据说月产能达到五艘战舰。
葡萄牙人则与日本幕府合作。
在长崎开设火炮工厂,专门仿制并改进西洋火器。
就连倭寇也改变了战术。
开始使用改装过的快船,专门袭击落单的商船。
他们的新首领据说是个懂水战的原明军将领。
这日深夜,陈启明独自登上西山了望塔。
俯瞰着脚下灯火通明的望安岛。
三年时间,这个荒岛已经发展成为东海地区举足轻重的势力。
但这种超常规发展带来的隐患也开始显现。
他注意到新扩建的居住区规划混乱。
工匠们的住所离工坊太近,长期受到噪音和污染影响。
次日召开的全体会议上,新的发展方案引起激烈争论。
几个年轻将领主张继续扩张,认为应该趁胜追击。
而老成持重者则建议稳扎稳打。
会议从清晨持续到深夜,蜡烛换了好几根。
我们需要调整发展思路。
陈启明展开新的规划图,上面用不同颜色标注出重点区域。
接下来半年,重点解决三个问题:人才培养体系、标准化生产、资源可持续供应。
具体措施包括。
建立分级培训制度,从识字班到专业技术学校。
制定详细的生产标准和工艺流程。
派出勘探队寻找新矿源,同时开发替代材料。
还特别规定每个工匠每周必须参加至少两次技术培训。
雷震仍然担忧,指着地图上标注的敌方势力范围。
但如果外部势力趁这个机会追赶上来,我们好不容易建立的优势可能荡然无存。
真正的优势不在于一时领先,而在于持续创新的能力。
陈启明指向新建的研发中心。
我们要建立的是能够不断自我更新的体系。
就像下棋,不能只看眼前一步,要看到后面十步。
新的政策逐步显现效果。
一个月后,勘探队在台湾北部发现优质煤矿,解决了能源危机。
技术学院首批毕业生投入工作,工匠整体技能水平显着提升。
更令人惊喜的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基层工匠自发进行了多项创新。
一个年轻工匠改进了炮架设计,使火炮转向速度提升两成。
另一个老船工发明了新式船帆,在逆风时也能保持七成速度。
陈启明趁机设立创新奖,鼓励工匠提出改进建议。
短短三个月,就收到各种创新提案二百余件,其中三十多项被采纳应用。
最令人惊喜的是一名普通铁匠提出的高炉改造方案,使炼铁效率提升了十五个百分点。
然而,就在内部整顿初见成效时,新的危机悄然降临。
这日清晨,了望塔发出紧急警报。
远方海平面出现大批帆影。
看规模至少是三十艘以上的大型舰队。
而且船型前所未见,航速极快。
更令人不安的是,这些战舰排列成一种陌生的战斗队形。
显然采用了新的战术理念。
望安岛,迎来了真正的考验。
陈启明望着逐渐清晰的敌舰轮廓,心中明白。
经过整顿的望安岛,将要面对的是一场完全不同级别的较量。
他注意到敌舰的船帆样式特殊,吃水线很深。
显然装载了大量物资,这是要打持久战的架势。
海风卷着硝烟的气息扑面而来,新的风暴即将来临。
喜欢大明:刚穿越就被锦衣卫抓了请大家收藏:()大明:刚穿越就被锦衣卫抓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