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49章 技术突破

作者:英泉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黎明时分,海风带着咸湿气息吹过海鹰号的甲板,陈启明手中把玩着一块泛着幽蓝光泽的金属。


    这就是从送来的样品中提炼出的特种钢。沈继舟仔细检测后汇报,韧性和硬度都远超我们现有的材料。


    雷震拿起一块样品,在晨光下仔细观察:这种金属的纹理很特别,像是经过特殊工艺处理。


    阿成递上刚破译的技术手稿:手稿中提到需要一种南洋特有的矿石,配合特殊冶炼工艺才能制成。


    陈启明轻轻敲击金属块,发出清脆的响声:龙王这次是下了血本。


    舰队在航行途中,工匠们已经开始在实验室里尝试复现这种材料。


    第一次冶炼试验并不顺利,炉温控制出现偏差,得到的金属质地不均匀。


    需要更精确的温度控制。首席工匠记录着数据,我们得改造现有的熔炉。


    与此同时,密码手稿中隐藏的燧发机构图纸引起了技术团队的注意。


    这个击发结构比我们现有的火绳装置精巧得多。沈继舟在图纸上标注着,但有几个关键尺寸被刻意模糊了。


    陈启明召集核心技术人员开会:我们不能完全依赖的图纸,必须有自己的创新。


    技术团队分成两组,一组负责材料研究,一组进行机构改进。


    七日后,材料组传来突破性进展:在尝试了三种不同配比后,终于炼出接近样品质量的钢材。


    关键是冷却工艺。工匠长兴奋地汇报,必须采用分级淬火技术。


    而机构改进组则结合望安岛现有的技术积累,设计出更可靠的燧发装置。


    我们在图纸基础上增加了保险机构,防止走火。工程师展示着新图纸。


    首次实弹测试选在一个无风的清晨,新型火铳的轰鸣声格外清脆。


    射程测试结果令人振奋:新火铳的有效射程达到八十步,精度提升近四成。


    但连续射击测试暴露出问题:击发机构在第十次射击后出现卡壳。


    材料强度不够。沈继舟检查后判断,需要更好的弹簧钢。


    这个问题正好可以用新研发的特种钢解决,技术突破形成了良性循环。


    就在技术攻关取得进展时,阿成带来了一个意外消息:他们在荒岛发现了一种特殊矿产。


    这种矿石的金属含量很高,正好符合手稿中提到的辅料要求。


    这个发现让材料研发取得重大突破,新炼出的钢材质量甚至超过了提供的样品。


    更令人惊喜的是,在破解手稿中的密码时,技术人员意外发现了一种新的火药配比。


    这个配比能让火药燃烧更充分,威力提升两成以上。


    陈启明立即意识到,这些看似零散的技术突破,正在形成一个完整的技术体系。


    一个月后,首批完全自主生产的新式火铳正式列装精锐部队。


    实弹演练中,士兵们对新武器的性能赞不绝口:后坐力小,精度高,装填速度更快。


    但陈启明保持着清醒:龙王不会无缘无故提供这些技术,一定有所图谋。


    果然,不久后的使者再次出现,这次带来的是一份合作提议。


    主人希望与贵方共同开发新式战舰。赵先生递上详细方案,我们可以提供造船技术。


    陈启明仔细审阅方案,发现其中暗藏玄机:对方想要蒸汽机的核心技术。


    告诉赵先生,我们对技术合作持开放态度,但必须建立在平等基础上。


    他指示技术团队准备一份技术交换清单,列出愿意分享的非核心技术。


    谈判持续三日,最终达成初步协议:望安岛提供改进型火炮技术,换取大型战舰的建造工艺。


    但陈启明暗中命令技术团队:所有分享的技术都要设置技术陷阱。


    在图纸关键尺寸上做微小改动,让他们需要反复调试才能投产。


    与此同时,望安岛的技术研发进入快车道。


    新材料很快应用到舰炮制造上,新下线的火炮重量减轻两成,射程增加一成。


    更重要的突破发生在蒸汽机领域,新的密封技术让输出功率提升三成。


    现在我们的明轮战舰,航速可以超过任何帆船。雷震在试航后兴奋地报告。


    然而,就在技术蓬勃发展时,一个潜在危机悄然浮现。


    阿成的侦察队发现,荷兰东印度公司也在研发新式战舰,而且进展神速。


    他们在巴达维亚新建了大型船坞,雇用了大批日本工匠。


    更令人不安的是,葡萄牙人从果阿调来了新的工程师,据说精通火炮设计。


    陈启明意识到,技术竞赛已经全面展开,稍有松懈就可能落后。


    他下令加快雷霆级战舰的研发速度,同时开始规划更先进的风暴级战舰。


    深秋的一个黄昏,技术团队带来一个重大喜讯:自主研发的后装线膛炮试验成功。


    射程达到四里,精度提高五成。沈继舟汇报时难掩激动,这是革命性突破。


    这个消息让整个望安岛沸腾,意味着他们在舰炮技术上已经领先所有对手。


    但陈启明在喜悦之余,更关注另一个问题:如何保护这些技术成果。


    立即制定技术保密条例,核心工艺分拆管理,严禁外泄。


    与此同时,他派出更多侦察人员,密切关注各方势力的技术动向。


    寒冬来临前,望安岛完成了第一轮全面技术升级。


    新式火铳装备陆军,改进型火炮列装战舰,蒸汽机效率大幅提升。


    但陈启明站在擎海号的舰桥上,望着远方的海平线,心中清楚:技术优势只是暂时的,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而且,他始终没有忘记那个最关键的问题:为何要不遗余力地帮助望安岛提升军事实力?


    这个疑问,就像海平面下的暗流,随时可能掀起新的风浪。


    喜欢大明:刚穿越就被锦衣卫抓了请大家收藏:()大明:刚穿越就被锦衣卫抓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