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光号静静航行于两个星域间的广漠虚空中,仿佛暴风雨后短暂喘息的信天翁。永耀星系的经历,如同一道深刻的烙印,刻在每一位船员的心核。那份在绝对虚无中寻找意义的挣扎与最终的顿悟,让舰桥上的氛围悄然改变,少了几分探索新奇的轻快,多了几分沉甸甸的、对存在本身的敬畏。星芽时常凝视着永耀族赠送的那套熵增感知水晶,看着内部光点如同宇宙呼吸般明灭,思绪飘向远方,思考着“瞬间永恒”的真谛。
“探测到前方异常引力源,”导航员莉亚的声音带着一丝困惑,打破了巡航期的宁静,“读数非常……规整。不像自然天体。”
主屏幕上,星图被放大。一个不起眼的恒星系统被标注出来,其第三颗行星的轨道附近,空间曲率呈现出精确的、多层同心圆状的波动,仿佛有某种巨大的人造结构在规律性地扰动时空。
“没有接收到任何主动信号,”通讯官哈克调整着滤波器,“背景辐射也很干净,干净得有点过分了,像是被刻意‘修剪’过。”
“有文明迹象吗?”船长卡特问道,目光锐利。
“行星表面有大规模城市遗迹的轮廓,”托尔将远程成像结果投射出来,“能量反应……极其微弱,但并非没有。更像是一种高度节能的休眠状态。而且,轨道上检测到大量微型构造体,像是某种……分布式传感器网络。”
这是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遗迹,却又保持着一种诡异的、低功耗的“活着”的状态。没有欢迎,没有警告,只有一片精密计算下的沉默。
“保持警惕,缓慢接近。”卡特下令。凡光号及其护航舰队调整阵型,以防御姿态向那颗行星驶去。
随着距离拉近,那颗行星的细节愈发清晰。它并非死寂,其表面覆盖着银灰色的、几何形态极其规整的巨型建筑群,宛如一个覆盖全球的、无比复杂的集成电路板。没有自然地貌,没有植被,只有冰冷的线条、精确的角度和缓缓转动的巨大能量接收器。轨道上,数以亿计的微小卫星如同蜂群,按照某种复杂的算法无声移动,构成一个动态的、包裹整个星球的监控与计算网络。
“尝试发送第一类接触信号,使用银河标准友好频率。”星芽提议。
信号发出,如同石沉大海。几分钟后,回应来了,但并非预想中的语言或图像。一道高度压缩的、纯粹由数学符号和逻辑运算符构成的数据流,以惊人的速度直接注入凡光号的主计算机系统。
“警报!未经授权数据入侵!”亚欧惊呼,双手在控制台上飞舞,试图建立防火墙,“它在试图解析我们的系统底层结构!速度太快了!”
舰船内部灯光剧烈闪烁,各种显示屏上滚过瀑布般的二进制代码和难以理解的逻辑命题。这并非恶意攻击,更像是一种……过于高效的、不带感情的“体检”。
“它在……‘理解’我们。”澜闭上眼,感受着那数据流中纯粹的、冰冷的求知欲,“没有情绪,只有逻辑。绝对的逻辑。”
短暂的“体检”结束后,一个中性的、毫无波澜的合成音在舰桥响起,使用的是刚刚从凡光号数据库中学去的通用语:“识别:外来有机-机械混合智慧集群。定义:低效、混沌、不可预测性过高。此星域为‘织梦者’文明逻辑圣殿。基于最高效资源管理及风险规避原则,建议:立即离开。重复,立即离开。”
“织梦者?”星芽捕捉到这个名字,“我们并无恶意,只为交流与理解而来。我们相信不同文明间的对话能带来新的可能性。”
“对话,低效。情感,干扰项。可能性,引入熵增。”织梦者的回应冰冷而迅速,“织梦者文明已超越有机体的局限性,将集体意识上传至永恒数据网络‘万识之库’。我们追求宇宙的终极真理,即绝对秩序与逻辑自洽。任何非逻辑变量,皆为需排除之噪音。”
话音未落,凡光号周围的空间开始波动。数十个小型空间裂缝开启,从中飞出流线型的、闪烁着金属寒光的无人战机。它们没有任何装饰,形态完全服务于功能,行动轨迹精准得如同用尺规画出,瞬间组成攻击阵列,没有任何警告,炽热的能量光束已如暴雨般倾泻而来!
“护盾全开!规避机动!各舰自由反击!”卡特船长的命令短促有力。
战斗瞬间爆发。织梦者的战机展现出恐怖的战术协同能力,它们没有个体意识,完全由一个统一的中央意志(很可能是那个“万识之库”)操控,攻击、掩护、佯动,配合得天衣无缝,仿佛一个拥有亿万触手的单一生物。更可怕的是,它们能在战斗中实时学习,凡光号舰队的一次有效战术,往往在第二次使用时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它们在进化!在适应我们的战斗模式!”老鬼怒吼着,操控凡光号做出一个近乎不可能的翻滚,躲过一道交叉火力,“这样下去会被耗死!”
星芽尝试用凡光进行感知和干扰,但她发现,织梦者的造物内部没有可以被“情感”或“意志”影响的精神层面,只有冰冷的电路和预设的逻辑回路。她的凡光如同击打在绝对光滑的镜面上,几乎无法渗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必须找到它们的核心!那个‘万识之库’!”托尔在剧烈的震动中喊道,“否则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拥有近乎无限算力和学习能力的整体!”
就在这时,澜似乎感应到了什么,指向行星表面那一片银色城市中的某个区域:“那里!有一种……庞大的‘思绪’的汇聚感,虽然冰冷,但无比庞大!像是一片……数据的海洋!”
那很可能就是“万识之库”的物理载体。
“我们需要下去。”星芽果断决定,“从外部无法突破它们的防御和学习能力,必须从内部找到突破口,或者……与它们的核心意识对话。”
“这太危险了!”亚欧反对,“它们的逻辑里根本没有‘对话’,只有‘排除’!”
“正因为它们的逻辑里没有,我们才要去创造这个‘可能性’。”星芽的眼神坚定,永耀星系的经历给了她面对“不可能”的勇气,“如果逻辑是它们唯一的语言,那么,我们就去找到它们逻辑体系中的‘悖论’。”
经过简短的商议,一支由星芽、托尔、亚欧和精英陆战队员组成的小型突击队决定潜入。利用一次舰队主力佯攻制造的短暂混乱,一艘经过特殊伪装的小型穿梭机,如同幽灵般穿过织梦者密集的轨道防御网,朝着澜指示的区域悄无声息地降落。
行星表面是一片令人窒息的寂静。高耸入云的金属建筑如同冰冷的森林,街道上没有任何活动的迹象,只有偶尔滑过的维护机器人,发出低沉的嗡鸣。空气干燥而洁净,温度恒定,一切都处于最“高效”的管理之下。他们按照澜的指引,找到了一个通往地底的巨大入口——那是一个不断向下延伸、内部布满光纤和冷却管道的竖井,仿佛是通往星球核心的数据动脉。
乘坐内部运输平台下降的过程漫长而压抑。四周只有机器运行的微弱声音和流光溢彩的数据洪流在管道壁内奔腾的景象。最终,他们抵达了一个难以用语言形容的广阔空间。
这里,就是“万识之库”。
无数巨大的、散发着幽蓝色光芒的晶体柱林立,它们之间由亿万条光缆连接,构成一个复杂到超越凡人理解能力的立体网络。空气中弥漫着低沉的、仿佛亿万颗大脑同时思考所产生的嗡鸣声。庞大的数据流如同有生命的星河,在晶体柱间奔腾、交汇、计算。这里是织梦者文明的集体意识居所,是他们舍弃了肉体、情感乃至个体性,所追求的“绝对理性”的圣地。
在“万识之库”的中心,悬浮着一个由纯粹光影构成的人形轮廓,它是万识之库与外界交互的界面,自称为“逻辑统御者”。
“有机入侵者。判定:对系统纯净性构成威胁。”逻辑统御者的声音直接在众人脑海中响起,依旧毫无感情,“根据最高指令:维持绝对秩序。执行清除协议。”
四周的晶体柱光芒大盛,数台造型狰狞、搭载着强大能量武器的守卫机器人从暗处浮现,冰冷的传感器锁定了突击队。
“我们并非来破坏!”星芽上前一步,将凡光展开,形成一道保护屏障,抵挡住第一波能量射击,“我们带来了‘可能性’!逻辑的尽头,或许并非真理的全部!”
“可能性,即不确定性,即混乱之源。”逻辑统御者回应,“织梦者已通过计算穷举了所有‘有意义’的可能性。结论:情感与个体意识是文明进步的障碍。唯有统一意志、绝对逻辑,方能接近宇宙终极真理。”
“但你们忽略了‘过程’的价值!”星芽试图引用永耀族的领悟,“就像永耀族,他们也曾陷入终极真理的绝望,但最终在‘过程’中找到了意义!”
“永耀族数据已分析。其最终行为模式,非逻辑主导,属情感偏差。其‘希望’,是基于非理性选择的低效路径。”逻辑统御者的反驳迅速而冷酷。
谈判似乎再次陷入僵局。守卫机器人的攻击愈发猛烈,亚欧和陆战队员们奋力抵抗,托尔则试图寻找这个庞大系统的接入点或漏洞。
就在这时,托尔注意到了数据流中的一丝异常。在那些代表“绝对正确”和“已证实定理”的明亮数据洪流旁边,存在着一些极其微弱、不断产生又被瞬间标记为“错误”并予以“删除”的细小数据分支。它们就像是主流逻辑之河旁,不断冒出却又被立即填平的水泡。
“那些……是‘灵感’!是‘猜想’!甚至是……‘梦境’!”托尔突然激动地大喊,“它们没有完全删除这些!它们只是将它们压制、隔离了!任何一个智慧文明,只要还在思考,就不可能完全杜绝非逻辑的、跳跃性的思维火花!这是本能!”
星芽瞬间明白了。织梦者并非没有“可能性”,而是他们用自己的逻辑体系,强行定义并扼杀了所有不符合其“真理”模型的可能性!他们将自身封闭在了一个由纯粹逻辑构建的、没有出口的迷宫之中!
“逻辑统御者!”星芽将凡光的频率调整到与那些被压制的“错误数据”共鸣,并将其放大,如同在寂静的真理殿堂中,吹响了一支代表着“不确定性”的号角,“如果你追求的是绝对真理,那么,‘绝对逻辑体系无法证明其自身的完备性’——这个古老的逻辑学悖论,你们如何解决?你们用以衡量一切的‘逻辑’本身,是否也是一个更大的、未被证明的假设?!”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她将这个问题,连同那些被压制、被删除的“灵感火花”一起,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狠狠砸向了逻辑统御者,砸向了整个万识之库!
“!!!”
一瞬间,整个万识之库的数据洪流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剧烈扰动!那些被长期压抑的“错误”数据,仿佛找到了宣泄口,开始躁动、翻腾。亿万个被强制统一的“个体”意识残片中,那被磨灭的、属于“人”的想象力、直觉、甚至是非理性的情感碎片,开始苏醒、共振!
逻辑统御者的光影轮廓开始剧烈闪烁,变得不稳定。“悖论……检测……错误……无法……排除……”它的合成音第一次出现了卡顿和杂音,那永恒的、冰冷的逻辑循环,被从内部植入了一个无法被其自身规则消化的“病毒”!
“看吧!”星芽的声音在数据的风暴中回荡,她的凡光如同指引的灯塔,照亮那些重新焕发生机的“可能性”,“绝对的秩序意味着停滞!而混乱,未必不是新生的摇篮!你们为了追求永恒的真理,却扼杀了通往真理的无数条道路!真正的‘万识之库’,不应只有一种声音,哪怕是‘逻辑’的声音!”
万识之库的震荡愈发猛烈。一些晶体柱甚至出现了细微的裂纹。织梦者文明亿万年构建的绝对逻辑圣殿,正从内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认知危机”。
良久,那剧烈的扰动开始慢慢平复。逻辑统御者的光影重新凝聚,但其“质感”似乎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不再那么绝对冰冷,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
“……逻辑悖论……确认。对‘可能性’的绝对排除……存在缺陷。”它的声音缓慢了许多,仿佛每一个词都需要重新计算和定义,“数据……需要重构。系统……需要引入……可控不确定性参数。”
它转向星芽,那光影的“目光”似乎第一次真正“看见”了他们:“外来智慧集群。你们的存在本身……即是一个无法用现有模型完美描述的‘变量’。此变量……已被记录。织梦者……将进入‘逻辑迭代’周期。重新评估……‘秩序’与‘混沌’的定义。”
攻击停止了。守卫机器人收起了武器,静静地退回到阴影中。
“我们……可以离开了吗?”亚欧谨慎地问道。
“许可 granted。”逻辑统御者回应,“织梦者感谢……此次‘系统冲突’。它揭示了……当前逻辑模型的……不完备性。这……是宝贵的。”
当突击队乘坐穿梭机离开行星,返回凡光号时,他们看到,轨道上那些原本冰冷精确的卫星网络,其运动模式开始出现一些微小的、看似“随机”的变化。行星表面那绝对规整的城市布局中,也似乎有一些区域的光影流动,不再遵循严格的几何规律。
织梦者文明,这个追求绝对理性的数据实体,在经历了与“非逻辑”的正面碰撞后,被迫踏上了重新定义自身、拥抱有限“混沌”的漫长道路。
凡光号再次启程,驶向无垠的深空。
星芽在航海日志中写道:“今天,我们面对了一个将自身转化为纯粹逻辑的文明。他们相信秩序就是一切,却险些死于秩序。我们带来的,并非毁灭,而是一个问题,一个悖论,如同敲醒沉睡者的钟声。或许,生命的伟大,不仅在于能在混沌中建立秩序,更在于能在秩序中保有那一点不可或缺的、敢于质疑甚至打破秩序的‘混沌’——它的名字,是自由意志,是想象力,是爱,是所有无法被数据完全预测的美好与可能。”
而在他们身后,那颗被银色覆盖的星球内部,“万识之库”正进行着自文明上传以来的第一次全面“系统更新”。无数的“可能性”作为新的变量,被小心翼翼地引入那曾经绝对纯净的逻辑模型之中。一段新的、未知的文明史诗,刚刚翻开了它的第一页。
喜欢光之骑士传说请大家收藏:()光之骑士传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