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18章 适当的高调是必须的

作者:钱沱沱多多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且不说马队长充分利用骑兵大队卓越的机动性,回敬小鬼子和铁杆狗腿子十倍颜色。


    又如何与地方联合开展“肃清行动”。


    只说钱沱沱四人组,经过二十来天的“旅程”,终于到达了的胶东,许猛将的“地盘”。


    这是一个较重要的战略位置:


    海羊是沿海城市,


    位于山东半岛东南部,濒临黄、临、海,海岸线总长约 212 公里,有多个天然港湾。


    不过目前并没有大型港口。


    许猛将的指挥中心设在海羊某镇东村。


    不是海边村镇,离海岸大概还有35-40公里距离。


    选这里是因为其远离海岸和小鬼子控制的沿海据点。


    且地形险要、易守难攻,能有效避开小鬼子的海上巡逻与突袭,为指挥作战提供相对安全稳定的环境。


    钱沱沱四人组到达东村时,已是中午十二点。


    “是开车进去还是?”


    快到村口,钱沱沱问身边的陈大旅长。


    “直接开车进去。不要怕高调,咱们可是有‘特派员’随行,恰到好处的高调是应该的。”


    这话让坐副驾的孟星义俊脸微红。


    他想到了上次在山城,他以“孟公子”的名义做的种种高调的事。


    最让他记忆犹新的是在高级场合,非常嚣张的让王铁山招呼“全场由孟公子买单”。


    那次豪掷千金的做派,如今想来他仍是心疼得很。


    问他有没有被这样的做派“打动”?


    答,是没有的。


    他完全没有豪掷千金的爽感,只有对花钱的心疼。


    那么多钱,能买多少粮食、物资,能救活多少人呐。


    钱沱沱不知道孟星义联想到上回去山城,点头坐好。


    王铁山开车进村,都不需要下车问人,直接开到指挥中心——来之前陈大旅和许猛将联系过,知道位置在哪儿。


    村外围和村口的岗哨也没拦他们,显然许猛将早就和他们打了招呼。


    还好,村子虽小,道路也窄,但是恰好能够通过他们的山猫车。


    村民们看到一辆漂亮的车开进来纷纷驻足观望。


    孩童们追逐着车辆奔跑,嘴里发着“噢,噢,车车”声。


    车在一处较大的院子门口停下。


    门口站岗的哨兵早就看到这辆漂亮的车开过来,正准备上前询问查看证件,闻声而来的许猛将大步从院里出来了。


    “哈哈,老首长!欢迎欢迎呀!”


    许猛将满脸笑意,几步上前张开双臂与车的陈大旅长紧紧相拥。


    “听说你混得不错呀,人还没有过来呢,豪言壮语就已经先传出来啦。”


    陈大旅长松开他,调侃一句。


    许猛将摸摸头,“嘿嘿,做得到的才叫豪言壮语,做不到的是瞎话。”


    得,说他胖,他还喘上了。


    钱沱沱倒不觉得他在吹嘘自己,这位猛将有这个实力!


    他来鲁的时候放话:“太平我不来,我来不太平!”


    他不仅做到了,而且做得很漂亮。


    不管是小鬼子,还是铁杆汉.奸,还是一心一意要把咱赶尽杀绝的顽军,他都给他们血的教训。


    让这些不知死活的敌人知道,他沙包一样大的拳头可不是摆设!


    那是会要他们狗命滴!


    随后许猛将一一与钱沱沱、王铁山和孟星义握手,目光最后落在孟星义身上,略带调侃道:“这位就是鼎鼎大名的‘孟公子’?果然是贵气逼人啊。”


    孟星义微微一怔,脸上泛起一丝窘意,随即礼貌地笑了笑。


    没办法,他的身份是“海外特派员”,必须要有派头。


    在进村之前,他换上了“贵公子”四件套:


    看上去就价值不菲的西装,皮鞋,腕表,以及闪闪发亮的金色领带夹。


    本来他就相貌英俊,仪表堂堂(代入年轻焦叔现代装扮形象,咝,帅),再加上这一身行头,更显得他风度翩翩、气质出众。


    钱沱沱和王铁山作为他的“护卫”,也换上了之前的帅气安保服,不过没戴“猫猫面罩”。


    陈大旅长穿的是八路军军装。


    “你就让我们在门口吃冷风?该不会是连招待餐都没有,想用西北风打发了我们吧?”


    陈大旅长开了句玩笑。


    许猛将一拍脑门:“瞧我!里面请~”


    他本人是一个开朗的性子,和陈大旅长感情也好,并不拘束,拉长声调搞怪。


    他们说说笑笑进了院子,山猫车暂时停在院外。


    一堆小孩子看见他们进去,悄悄摸摸靠上来,试图摸一下这钢铁大家伙。


    在门口站岗的士兵看着车也眼馋呢!


    多好的车呀,他们也想碰一碰呢!


    要是那位特派员能够允许他们上车坐一下就更好了。


    嗐!


    急啥!


    以后这车他们保准能开上!


    进到许猛将特地准备的招待间,里面烧着炭盆不冷,桌上摆着盖着盖子的碗盘。


    “老首长,知道你要来,饭菜已经准备好了。”


    “只是条件简陋,招待不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许猛将亲自把网盘上面的盖子掀开。


    钱沱沱一看,哇哦,好丰富!


    有海带炖大骨,有炒虾仁,海参炖蛋,清蒸海蛎子,还有一盘油炸小螃蟹。


    她没有在海边居住过,不知道冬天能不能抓到小螃蟹,现在看来,能。


    “这还招待不周?都是好东西呀。”


    陈大旅长乐呵呵坐下,他常年在内陆,因为交通运输原因很少吃到海鲜。


    王铁山和孟星义同样如此。


    许猛将“嗐”了一声,给他们分二合面的窝窝头,边分边道: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内陆觉得海鲜稀奇,在海边的人却更喜欢吃肉。”


    “不怕你们笑话,这一桌子菜,除了海参贵点,其他的都不值钱!”


    这些菜都是他个人出钱从村民那里买的。


    海带是村民们存的干海带,虾是村里半大小子去河里捞的,不是海虾。


    海蛎子是村民起早贪黑走几十公里路,到海边捡的。


    小螃蟹也是村民们顺手抓回来的。


    村里耕地少,赶海捡些海货贴补家用。


    总共才花了一点点钱。


    大家吃饭。


    许猛将还不知道孟星义是“假货”,对他很关照,大海参用公筷夹给他。


    不是他趋炎附势,他是真心感激“海外特派员”。


    他早就听说这个特派员特别照顾咱,太行、太岳还有晋西北,因为他的关照现在都武装到牙齿啦!


    虽然由于交通原因,那边兵工厂生产的武器装备只有少量送过来分配给他,可这些少量的武器装备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吃水不忘挖井人,人家千里迢迢跑来帮助咱,咱也要对人家好。


    喜欢抗战:谁说农业系统不牛逼?请大家收藏:()抗战:谁说农业系统不牛逼?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