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文致敬永恒的精神理想,所有情节与人物均属架空虚构,本故事纯属虚构创作,如有雷同纯属意外巧合)。
十月的神州,天宇如洗,金风送爽。新生的共和国迎来了第一个诞辰,整个首都沉浸在一种蓄势待发的欢腾之中。从黎明前最深沉的黑暗开始,一种难以言喻的期待便如同低气压,笼罩着这座千年古城,等待着破晓时分被彻底点燃。
傅水恒这个名字,在过去数年间,已从一段尘封的秘闻,化作了家喻户晓的传奇,一种精神的象征。他的画像与那句“愿以此身,铸华夏永昌”的誓言,悬挂在千家万户的厅堂,烙印在每一个向往新生与光明的灵魂深处。而今日,这精神将被赋予最隆重的官方加冕,成为这个年轻国家的灵魂图腾。
破晓·钟鸣鼎沸
第一缕曙光刺破云层,精准地落在中心广场巍峨的纪念碑尖顶。几乎与此同时,广场东侧,那座历经战火、曾被夷为平地后又依原样重建的古老钟楼上,沉寂了许久的巨钟被重新敲响。
“咚——”
“咚——”
“咚——”
洪亮、沉雄、穿透岁月的钟声,如同来自历史深处的叹息,又像是面向未来的号角,一圈圈涤荡开首都上空的薄雾,传遍每一条大街小巷。早已聚集在指定区域、翘首以盼的民众,在这钟声里不约而同地肃立,喧嚣的人群瞬间安静下来,只有无数面小小的红旗在晨风中猎猎作响。
钟声九九八十一响,象征着历经磨难后的极致圆满。
当最后一记余韵在空气中袅袅散去,广场四周,以及遍布全城的无数喇叭,同时响起了清晰而庄重的宣告:
“新华夏共和国,成立一周年庆典,现在开始!升国旗,唱国歌!”
军乐团奏出激昂澎湃的旋律。一面巨大的、鲜红的旗帜,在国旗护卫队整齐划一、如同机械般精准的步伐护送下,出现在广场尽头。阳光下,战士们礼服上的金穗闪耀,枪刺雪亮,他们的眼神坚定如磐石。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不知是谁先起了头,下一刻,汇聚了数十万人的广场,爆发出了山呼海啸般的合唱。声音来自四面八方,来自白发苍苍的老者,来自意气风发的青年,来自被父亲扛在肩头的稚童。他们或许音准不一,甚至有些跑调,但那声音里蕴含的情感,却纯粹而炽热,那是挣脱枷锁、重获新生的呐喊,是对脚下这片土地最深沉的眷恋。
国旗在亿万道目光的注视下,沿着高高的旗杆,迎着朝阳,冉冉升起。那抹红色,如同在天地间燃烧的火焰,灼热了每一个仰望者的眼眶。
傅水恒没有站在观礼台最显眼的位置。他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旧式军装,未佩任何勋章,静静地站在一群同样经历过烽火岁月的老兵中间。他仰望着那面旗帜,眼神复杂,有欣慰,有追忆,或许,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落寞。当国歌的最后一个音符落下,旗帜在顶端迎风 fully舒展时,他微微闭上了眼睛,仿佛在聆听这片土地上回荡不息的生命律动。
巡行·钢铁洪流与民心所向
国旗仪式后,便是万众期待的阅兵与民众游行。
首先通过中心广场的,是受阅部队。与旧时代军队的颓靡不同,此刻行进的方阵,士兵们个个身形挺拔,步伐铿锵有力,踏在重新铺设的花岗岩路面上,发出沉闷而富有韵律的巨响,如同巨人擂响的战鼓。
“正步——走!”
随着一声令下,所有方阵同时变换步态。那是一种极具力量感和视觉冲击力的步伐,腿臂一线,整齐划一,成千上万人如同一个整体在移动。靴底一次次重重砸向地面,扬起的微尘在阳光下形成金色的光晕。那种无与伦比的纪律性和力量感,通过广播和初步建立的电视网络,传递到这个国家的每一个角落,传递到所有关注着这片东方古国命运的世界面前。
这不是炫耀武力,这是在昭示守护来之不易和平的决心。
步兵方阵之后,是隆隆驶来的装甲车队。新涂装的坦克、自行火炮、装甲运兵车,车身反射着冷硬的金属光泽。这些装备,一部分是战场缴获后修复改造,一部分是依托初步建立的工业体系,克服万难自行生产。它们或许还不够先进,但每一件都凝聚着这个民族自力更生的汗水与智慧。履带碾过路面,大地微微震颤,这震颤仿佛直接传递到了观礼台和街道两旁每一个人的心中,激起的是无与伦比的安全感与自豪感。
“华夏儿女,不可轻侮!”一位站在傅水恒身旁的老将军,看着眼前钢铁洪流,忍不住低声慨叹,眼中泪光闪烁。他想起了那些用血肉之躯抵挡敌人铁蹄的岁月。
傅水恒轻轻拍了拍老战友的肩膀,没有说话。他的目光越过钢铁巨兽,投向了更远处,那里,是即将登场的民众游行队伍。
军威展示结束,气氛瞬间从庄严肃穆转向了欢腾热烈。激昂的军乐被欢快的民间乐曲取代,整个城市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最先涌上主干道的,是来自各行各业的代表方阵。工人们穿着崭新的工装,推着象征工业成就的模型——微缩的高炉、水压机、纺织机;农民们身着节日盛装,挑着金黄的稻穗、火红的高粱、饱满的玉米,簇拥着巨大的丰收瓜果模型;学生们白衣蓝裤,或摇动着花束,或放飞着和平鸽造型的气球;文艺工作者们则踩着高跷,舞动着龙狮,演绎着传统的戏曲片段……
每一个方阵经过观礼台,都会爆发出最热烈的欢呼,将手中的花朵、彩带抛向空中。笑容绽放在每一张脸上,无论他们曾经经历过怎样的苦难,此刻,都被这纯粹的喜悦所淹没。
这时,一个特殊的方阵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
那是一群穿着旧式军装,但身上明显带着伤残痕迹的老兵。他们有的坐着轮椅被同伴推着,有的拄着拐杖,有的空着一只袖管,但他们的脊梁挺得笔直,胸前挂着的,不是崭新的共和国勋章,而是那些在战火中磨损、甚至带有弹孔的旧式标识。他们手中高举着一面巨大的横幅,上面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一行朴素的文字,却瞬间击中了无数人的心扉:
“我们活着,看到了今天。”
没有呼喊,没有喧哗,这个方阵只是在沉默中行进。然而,这沉默却比任何声音都更具力量。观礼台上,许多身经百战的将领们猛地站起身,庄重地向着这个方阵行以最标准的军礼。街道两旁,民众的欢呼变成了雷鸣般的、带着哽咽的掌声和敬意。泪水决堤般涌出,为了那些长眠地下的英灵,也为了这些见证了历史、终于盼来黎明的幸存者。
傅水恒站在观礼台上,身体微微前倾,他的手紧紧攥着栏杆,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他看着那些熟悉又陌生的面孔,目光仿佛穿透了时光,回到了硝烟弥漫的战场。他看到了冲锋时倒下的兄弟,看到了坚守阵地直至最后一刻的战友……他缓缓抬起右手,置于眉梢,向着那个沉默的方阵,也向着所有为这个国家献出生命的人们,致以长达一分钟的、无比郑重的敬礼。
加冕·精神丰碑
民众游行的最高潮,伴随着响彻云霄的欢呼声到来。
在游行队伍的末尾,一座巨大、巍峨的彩车缓缓驶来。彩车的基座被设计成层叠的山峦与奔腾的河流,象征着这片古老的土地。而在“山河”之上,矗立着一座用鲜花、松柏和特殊发光材料构筑成的丰碑模型,丰碑的正面,是傅水恒那幅广为流传的侧面浮雕,下方镌刻着那九个字:“傅水恒精神——国家之魂”。
彩车周围,是来自全国各省、各民族的代表,他们穿着五彩斑斓的民族服饰,跳着热情奔放的舞蹈,将象征着荣誉与敬意的花环抛向彩车。
当彩车行进到观礼台正前方时,整个庆典的司仪,一位以声音浑厚、富有感染力着称的着名播音员,通过扩音系统,以无比庄重、清晰的声音向全国、全世界宣告:
“同胞们!朋友们!在此举国同庆的时刻,我们郑重宣告:经共和国最高议会一致决议,并征得傅水恒先生本人首肯,自即日起,将‘傅水恒精神’——即‘忠诚信念、无私忘我、勇于担当、开拓进取’之核心,正式确立为我们新华夏共和国的国家精神!它将指引我们前行的方向,凝聚我们奋斗的力量,它是我们民族脊梁的彰显,是我们走向复兴的不竭动力!”
“万岁!傅水恒!”
“国家精神万岁!”
“新华夏万岁!”
宣言如同投入滚油的火星,瞬间点燃了积聚已久的情感火山。欢呼声、掌声、呐喊声汇聚成巨大的声浪,直冲云霄,仿佛连天空的云朵都要被震散。人们挥舞着一切可以挥舞的东西——旗帜、鲜花、手帕、帽子,尽情释放着内心的激动与崇敬。
无数道目光,热切地投向了观礼台上那个清瘦的身影。
傅水恒被请到了台前。他望着下方沸腾的人海,听着耳畔山呼海啸般的声浪,脸上并没有太多的激动,反而是一种深沉的平静,甚至带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疏离。他接过工作人员递过来的话筒,没有准备讲稿。
广场上渐渐安静下来,数十万人屏息凝神,等待着他们精神偶像的训词。
傅水恒沉默了片刻,仿佛在组织语言,又像是在感受这历史性的寂静。然后,他开口了,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四方,并不高亢,却带着一种奇特的穿透力,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耳中。
“同胞们,”他顿了顿,“今天,我们站在这里,庆祝一个新国家的生日。我们看到的是整齐的队列,是欢乐的笑脸,是充满希望的眼睛。”
“但我想请你们,也看一看我们脚下这片土地。它的下面,沉睡着无数我们的亲人、朋友、战友。他们没能看到今天的阳光,没能听到今天的歌声。”
他的声音低沉下来,带着一种追忆的伤痛。
“我们所庆祝的今天,是他们用生命换来的明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确立一种精神,不是为了崇拜某个人,而是为了铭记一段历史,继承一种意志。‘傅水恒’这三个字,不属于我个人,它属于所有为了这片土地的自由与尊严而奋斗过、牺牲了的华夏儿女。”
“国家精神,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更不是束之高阁的牌位。它应该刻在每个人的心里,体现在每个人的行动中。是工人认真拧紧的每一颗螺丝,是农民辛勤耕耘的每一寸田地,是学子刻苦钻研的每一门学问,是军人忠诚守卫的每一寸疆土,是官员廉洁奉公的每一次履职,是每一个公民,对家国、对同胞、对未来的那一份责任与担当!”
他的声音逐渐提高,带着一种振聋发聩的力量。
“庆典终将结束,鲜花也会凋谢。但生活还要继续,建设才刚刚开始。我们面前的道路,依然漫长,或许还会有坎坷,有风雨。”
“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心中常存这份精神,不忘来路之艰辛,明晰前行之方向,团结一心,砥砺奋进,那么,我们所共同描绘的那个繁荣、富强、民主、文明的新华夏,就一定能够实现!”
“这,才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也是对生者最大的负责,更是我们献给未来的,最珍贵的礼物!”
“愿以此心,照我华夏,永世昌隆!”
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空泛的许诺,只有朴素的道理和殷切的期盼。这番话语,如同清凉的泉水,浇灌进每一个热血沸腾的心灵,让激动沉淀为思考,让激情转化为动力。
短暂的寂静之后,是更加持久、更加深沉的掌声。许多人一边用力鼓掌,一边默默咀嚼着这番话的含义。
入夜·星火长明
白天的喧嚣渐渐散去,夜幕降临。
首都并没有沉入黑暗,反而被另一种光辉所笼罩。成千上万盏灯笼被点亮,悬挂在屋檐下、树梢间,流动在人们的的手中。主要街道两旁,新安装的路灯洒下柔和的橘黄色光晕。中心广场上,更是亮如白昼。
晚上八点整,盛大的焰火晚会开始。
伴随着一声声呼啸,五彩斑斓的焰火冲天而起,在夜空中轰然绽放。金色的菊花,银色的瀑布,红色的牡丹,绿色的垂柳……千姿百态,绚烂夺目,将漆黑的夜幕渲染成一幅流动的瑰丽画卷。
地面上,人们仰着头,发出阵阵惊叹。孩子们兴奋地指着天空,情侣们依偎在一起许下心愿,老人们则面带微笑,享受着这难得的太平景象。
傅水恒婉拒了留在观礼台继续观赏的邀请,独自一人,沿着广场边缘,漫步在灯火阑珊处。
他走过一对正在给年幼孩子讲述焰火含义的年轻父母身边,听到父亲说:“……你看,那朵最大的金色烟花,就像傅水恒爷爷的精神,照亮我们前进的路……”
他走过一群正在激烈讨论国家未来发展的青年学生身边,听到他们引用他白天的讲话,畅谈着各自的理想……
他走过一个由志愿者自发设立的免费茶水点,看到人们井然有序地排队取用,互相礼让……
这一切,都被他默默地看在眼里。
他走到纪念碑的背面,这里相对僻静。他伸出手,轻轻抚摸着冰凉的碑体,上面刻满了密密麻麻的、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烈士姓名。
“兄弟们,”他低声呢喃,声音轻得只有自己能听见,或许,还有那碑上的英魂,“你们听到了吗?今天的歌声,今天的欢笑……这盛世,是否如你们所愿?”
无人回答,只有远处焰火升空的呼啸和绽放的轰鸣,以及风中传来的、隐隐约约的、充满希望的欢声笑语。
他抬起头,望向夜空。最后一波、也是最盛大的一波焰火正在上演,无数光点密集地升起、炸开,将整个天空映照得如同七彩的梦幻之境。
在那极致的光明与喧闹中,傅水恒的嘴角,缓缓勾起了一抹释然、平和,却又带着无尽期许的弧度。
庆典终会落幕,但精神点燃的火种,已撒遍神州。
星火,正在汇聚,必将长明。
一个新的时代,就在这璀璨的夜空下,在这片饱经沧桑而又充满生机的土地上,真正拉开了它的序幕。
喜欢我穿越到山西抗日请大家收藏:()我穿越到山西抗日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