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帝姬宸驾临青鸾宫,即便只是看似寻常的临幸与修行指点,在这一片平静和睦的神朝后宫,也绝不啻于一块投入镜湖的巨石。
帝踪,本身就是一种风向标,牵动着无数敏锐的神经。
尤其虞璎此人,最近,先有族弟虞衡在甲子抡才大典中异军突起,以旁支感应之身破格擢升鹤榜,引得朝野侧目;如今又蒙陛下亲临青鸾宫,亲自指点那唯有高阶妃嫔方能得授、玄奥莫测的《太微两仪合和篇》。
这其中蕴含的意味,足以让六宫上下,从位高权重的妃主嫔位,到寂寂无名的低位之人,都生出无数揣测与遐思。
恩宠、潜力、乃至未来可能诞下的皇嗣……每一项都足以改变后宫现有的势力格局。
长春宫,端贵妃姜氏居所。
此刻,端贵妃姜氏,这位地位尊崇、修为已至金丹中期的后宫实质掌权者之一,正端座在一方玉桌之前,品赏灵茗宝珠
乌云般的青丝梳成华丽的凌云髻,正中插着一支九凤衔珠步摇,九只小巧精致的金凤姿态各异,凤口垂下的东海鲛珠颗颗圆润,流淌着七彩霞光,与她周身那深不可测的灵压交相辉映。
她容颜极美,却非少女的娇艳,而是一种历经岁月与权力沉淀后的成熟风韵,眉宇间带着久居人上的威严与一丝若有若无的疏离。
她的指尖,正漫不经心地把玩着一枚龙眼大小、通体剔透、不断散发着氤氲白气的宝珠——正是有助于凝练神识、镇压心火的异宝“冰魄凝神珠”。
心腹大宫女竹溪,身着品级较高的女官服饰,气息沉稳,正垂首敛目,立于其旁三步之外,声音清晰而平稳地禀报着:
“娘娘,青鸾宫那边,陛下于昨日戌时三刻驾临,停留数个时辰。期间,陛下布下了隔音与防护结界,灵力波动内敛而玄奥,据传是在亲自指点虞婉仪修行《太微两仪合和篇》。
陛下离去时,听闻虞婉仪周身灵力圆融,气息较之以往似乎更为精纯凝练,显是获益匪浅。只是……其面色略显苍白,气息略有浮动,想来是初次接受陛下亲自引导,修行高深法门,消耗过巨所致。”
端贵妃眼眸半阖,并未看向竹溪,只是指尖那冰魄凝神珠转动的速度微不可察地慢了一丝。
她淡淡地“嗯”了一声,语气平缓,听不出丝毫情绪,仿佛在听一件与己无关的小事:“虞璎此女,入宫虽不久,机缘倒是不错。自身修行也算勤勉,她那族弟虞衡,此番也确是争气,竟能跻身鹤榜,倒是给了陛下一个由头,多看她几眼。”
侍立在另一侧的心腹宫女玉魄,见状适时接口,她的声音更为柔婉,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娘娘明鉴。虞婉仪毕竟是您麾下的人,她若圣眷日隆,道途顺畅,对咱们长春宫而言,面上也有光彩,总归是助力。”
“只是……奴婢近来暗中听闻,虞婉仪除了接受陛下指点外,似乎还频频前往琅嬛阁,查阅的却非《太微两仪合和篇》的相关注解或木系道法精要,而多是一些偏门的典籍,诸如各地草木药理特性、上古灵植图谱,甚至……还有一些记载前朝秘闻杂史的孤本。此举,颇有些耐人寻味,不知她意欲何为?”
端贵妃闻言,终于缓缓抬起眼帘,那双凤眸之中,深邃如同寒潭,此刻却掠过一丝极淡的精光。
她嘴角微微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似笑非笑:“哦?放着现成的通天大道不走,反而去钻研这些旁门左道?”
她将冰魄珠轻轻握在掌心,那彻骨的寒意让她思绪更为清明,“《太微两仪合和篇》乃是阴阳双修、调和龙虎的无上法门,与她主修的《长春宝篆》这等木系宫法相合,确有互补之奇效。”
“陛下亲自引导,她有所进境,灵力精纯,乃是意料中事。可这查阅偏门典籍,尤其涉及前朝旧事……怎么看,都不像是为了巩固《太微两仪合和篇》的修为。”
她沉吟片刻,殿内一时间只剩下“凤仪清心香”袅袅升腾的细微声响,以及那“八风定气铃”被不知从何而来的微风拂过时,发出的空灵清音。
良久,端贵妃的语气渐渐转冷,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审慎:“虞璎此女,表面看似温婉顺从,沉静少言,实则内里自有其城府与盘算。
“她能在这后宫站稳脚跟,并且一步步走到今日婉仪之位,协理部分司药局事务,固然有本宫庇护之故,但她自身的心性手段,也绝非寻常宫嫔可比。”
“如今陛下明显对她有所期许,资源倾斜,若她真能借此东风,一举突破炼罡境,甚至……将来有幸孕育子嗣,以其心性资质,加上陛下可能的扶持,将来未必没有机会觊觎那九嫔之位。”
喜欢后宫修仙记:从采女到女帝请大家收藏:()后宫修仙记:从采女到女帝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