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章 随机分配

作者:椿曦洛纤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九月的明德中学被桂花香裹得松软,公告栏前却挤得人声鼎沸。高二文理分班刚满一月,学校便抛出了“文理互助小组”的跨学科任务,要求理科生和文科生自由组队,两周后完成课题展示。


    夏知予踮着脚扒开人群,指尖划过公告栏上的分组名单,直到在末尾找到自己的名字——高二(1)班,夏知予,搭档:高二(3)班,林溪。


    “林溪?”她身边的语文课代表同桌惊呼,“那不是物理竞赛金奖得主吗?理科实验班的学神,传说中‘走路带公式’的高冷大佬!”


    夏知予握着笔记本的手指微微收紧。她对林溪早有耳闻,毕竟明德中学的光荣榜上,那张穿着白衬衫、眉眼清冷的照片常年霸占C位。可作为连物理及格线都要踮脚够的文科生,让她和理科大神合作“用物理原理分析古典建筑”,简直像让她用文言文解微积分。


    “别怕,”同桌拍了拍她的肩,“夏知予你可是作文常年年级第一的‘笔杆子’,文字功底够硬,说不定能中和一下学神的冷气场呢?”


    夏知予勉强笑了笑,刚转身就撞上了一个坚实的臂膀。抬头时,撞进一双格外清亮的眼睛,只是眼底没什么温度,像淬了冰的玻璃。


    “你是夏知予?”女生的声音平铺直叙,没有起伏,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她比夏知予高出小半个头,白衬衫的袖口挽到小臂,露出腕骨分明的手,指尖还沾着一点不易察觉的墨渍。


    夏知予连忙点头:“我是!你就是林溪吧?关于课题……”


    “明天下午三点,图书馆三楼理科区。”林溪打断她,语速快得像念实验步骤,“我查了资料,古典建筑的力学结构可以从梁的抗弯强度、拱的压力传递入手,你负责整理文学典籍中关于建筑的描述,比如《营造法式》里的相关记载。”


    她说话时目光落在夏知予的笔记本上,没有多余的寒暄,甚至没给对方插话的机会,说完便转身离开,背影挺直,带着一股“生人勿近”的学霸气场,连飘落的桂花都像绕着她走。


    夏知予望着她的背影,低头看了眼笔记本上匆匆记下的关键词,忍不住吐槽:“这哪里是搭档,分明是给我布置作业的物理老师……”


    第二天下午,图书馆三楼的理科区安静得能听见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夏知予抱着一摞《营造法式》译注本和历代建筑诗文集,好不容易在靠窗的位置找到林溪。


    女生正低头刷题,阳光透过玻璃窗落在她乌黑的发顶,勾勒出柔和的轮廓,可她周身的气场却依旧清冷。夏知予轻手轻脚地坐下,刚想开口,就见林溪推过来一本写满公式的草稿本。


    “这是我整理的核心物理知识点,”林溪的目光还停留在自己的习题册上,“梁的抗弯强度公式σ=M/Wz,拱结构的压力分解……你先看,有不懂的问我。”


    夏知予看着草稿本上密密麻麻的公式和符号,只觉得脑袋发晕。她咬着笔杆,指着其中一个符号:“这个σ是什么意思呀?还有M和Wz,是代表什么参数吗?”


    林溪抬眼,眉头微不可察地蹙了一下,似乎在疑惑“这都不知道”,但还是耐心解释:“σ是正应力,M是弯矩,Wz是截面模量……简单来说,就是梁能承受多大的力而不弯曲。”


    她的解释依旧简洁,逻辑跳得极快,夏知予听得云里雾里,只能硬着头皮点头。等林溪讲完,她试探着说:“林溪,能不能……说得稍微通俗一点?比如比喻成什么日常的东西?”


    林溪沉默了两秒,像是在调动所有的脑细胞思考“通俗”的表达方式:“比如你手里的笔,掰它的时候,中间最容易弯,这就是弯矩作用,笔的粗细就是截面模量……”


    “哦!”夏知予恍然大悟,“我懂了!就像古代的房梁,越粗越结实,跨度太大就需要柱子支撑,对吧?”


    林溪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讶,随即轻轻点头:“可以这么理解。”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两人的沟通频频碰壁。夏知予纠结于“梁的弧度在诗文中的意象”,林溪却执着于“弧度与压力传递的数学关系”;夏知予想先梳理文学素材的情感脉络,林溪却已经列出了三个实验模型。


    夕阳西下时,夏知予揉着发胀的太阳穴,忍不住小声吐槽:“林溪,你说话真的好像在念物理公式,一点都不接地气。”


    林溪握着笔的手一顿,抬眼看向她。夏知予以为她会生气,下意识缩了缩脖子,却见她沉吟片刻,认真地问:“那我应该怎么说?”


    女生的眼神很真诚,没有丝毫责备,反而带着一种“寻求最优解”的严谨。夏知予愣了愣,忽然觉得这位理科大神好像也没那么难接近,只是有点……不擅长表达。


    “就是……”她组织着语言,“比如你说拱结构的时候,可以说‘像彩虹桥一样,把压力分散到两边’,这样我就更容易理解啦。”


    林溪点点头,在草稿本上写下“彩虹桥”三个字,还画了个简单的弧线,然后抬头:“明天同一时间,我把修改后的知识点整理给你。你的文学素材,今晚能整理好吗?”


    “当然!”夏知予拍了拍胸脯,眼底亮晶晶的,像盛了星光,“保证给你提供最丰富的文字素材,让冰冷的物理原理变得有温度!”


    林溪看着她明媚的笑脸,耳尖似乎微微发烫,连忙低下头,假装继续刷题,声音轻得像叹息:“好。”


    窗外的桂花落在窗台上,带着清甜的香气,两个性格迥异的女孩,在文理的碰撞中,悄然开启了第一次磨合。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