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历一九二二年四月十八日,黎明前的黑暗笼罩着乌尔莫夫卡前线。阵地上寂静得可怕,只有偶尔传来的金属轻微碰撞声,以及士兵们压抑的呼吸声。第21师师长傅作义站在前沿指挥所里,怀表的秒针滴答作响,仿佛敲击在每个人的心头。
五点整,三发红色信号弹骤然升空,撕裂了昏暗的天幕。
下一秒,天地变色。
帝国炮兵阵地上,超过三百门各型火炮——从75mm野炮到150mm重型榴弹炮——同时发出了震天动地的怒吼!炽热的炮口焰瞬间将黎明前的黑暗驱散,成吨的钢铁和炸药如同疾风暴雨般,向着对面敌军经营了数月的阵地倾泻而去!
轰!轰!轰——!
连绵不绝的爆炸声汇成一片持续不断的滚雷,大地在剧烈颤抖。肉眼可见的,对面敌军的铁丝网、木桩、简易工事被炸得粉碎,泥土裹挟着残肢断臂冲天而起,形成一道恐怖的烟墙。这不再是骚扰,不是试探,而是旨在彻底摧毁、碾碎一切的毁灭性炮击!
炮火准备持续了整整四十分钟。当炮声开始向敌军纵深延伸时,嘹亮的冲锋号响彻了帝国军队的阵地!
“全体都有!为了帝国,前进!”团长拔出指挥刀,率先跃出了战壕。
“杀!”
如同决堤的洪流,无数身着墨绿色军装的帝国士兵,如同潮水般涌向已被炮火犁过数遍的敌军阵地。他们手中的“启明三式”半自动步枪,在冲锋中形成了密集而持续的火力,精准地点射着任何试图抵抗的残敌。
对面阵地上,那些白俄残军和日本浪人组成的乌合之众,何曾见过如此恐怖的火力覆盖和如此凶猛的步兵冲击?许多人尚未从炮击的震撼中回过神来,就被冲至眼前的帝国士兵用刺刀挑翻,或被密集的弹雨打成筛子。零星的抵抗如同投入洪流的石子,瞬间便被淹没。
“太快了!他们冲得太快了!”一个满脸硝烟的白俄军官惊恐地对着电话嘶吼,但电话线早已被炮火炸断。他眼睁睁看着帝国的士兵如同猎豹般敏捷地穿过弹坑和废墟,几乎是以奔跑的速度,撕开了他们自以为坚固的防线。
傅作义在指挥所里,通过望远镜观察着战况。进展之顺利,甚至超出了最乐观的预估。
“命令一营向左翼迂回,包抄那个高地!二营继续正面突击,三营作为预备队跟进!炮兵向前延伸五百米,覆盖二号区域,阻断敌军可能的增援!”他冷静地下达着一连串指令。通讯兵利用新配发的、抗干扰能力更强的野战电台,迅速将命令传达到各营连。
在帝国军队绝对的火力、兵力优势和全新的战术通讯保障下,部队的推进如同一台精密的杀戮机器,高效而致命。敌军的第一道防线在短短一小时内便宣告崩溃,残敌仓皇向后逃窜。
与此同时,在广阔战线的其他方向,帝国军队同样以排山倒海之势,发起了猛攻。吴佩孚的第2集团军在东路,以强大的炮兵和首次投入实战的“猛虎”坦克连为先锋,轻易碾碎了当面之敌的抵抗,向着预定目标高速推进。西路的聂宪藩部,则利用骑兵的机动性,快速穿插,分割包围了小股敌军。
天空中,帝国的“烈风改”战斗机呼啸而过,牢牢掌控着制空权,偶尔俯冲下去,用机炮扫射那些试图集结或逃跑的敌军队伍。庞大的“鲲鹏”轰炸机群,则按照地面部队提供的坐标,对敌纵深的重要据点、指挥部和后勤枢纽,投下成串的炸弹,进一步加剧了敌军的混乱和崩溃。
这是一场不对等的战争。帝国军队以其碾压性的实力,向所有敢于阻挡的敌人,展示了什么叫做钢铁洪流,什么叫做现代战争!
溃败,如同瘟疫般在敌军中蔓延。无论日本顾问如何呵斥、督战,也无法阻止那些白俄士兵和浪人丢盔弃甲,亡命奔逃。他们赖以顽抗的勇气,在帝国军队绝对的力量面前,显得如此可笑和不堪一击。
至日落时分,帝国北疆“春雷”行动第一天的战果,已辉煌得令人咋舌。张自忠的前指报告:正面防线已被全面突破,敌军损失惨重,初步估计毙伤俘敌超过五千人,缴获武器弹药无算。帝国军队兵锋所向,已深入敌境数十公里,兵临几个关键城镇之下。
武英殿内,捷报如同雪片般传来。蒋百里、蔡锷等人脸上都洋溢着振奋之色。
“陛下,首战告捷!我军势如破竹!”蒋百里激动地汇报。
溥仪皇帝看着沙盘上那迅猛突进的蓝色箭头,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神色。但这满意之中,并无丝毫意外,仿佛一切本该如此。
“告诉张自忠、吴佩孚、聂宪藩,打得好!但不可松懈,更不可轻敌!继续进攻,不给敌人任何喘息之机!朕要的,不是击溃,是全歼!是彻底收复所有失地!”
帝国的铁流,已然破冰而出,以不可阻挡之势,向着北疆的腹地,向着那失去已久的故土,汹涌奔腾!挡在这股铁流面前的一切魑魅魍魉,都将在绝对的力量下,灰飞烟灭!
喜欢我也太倒霉了,竟然穿越成了溥仪请大家收藏:()我也太倒霉了,竟然穿越成了溥仪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