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机器在短暂的战后喘息后,以更高的效率轰鸣运转。紫禁城内的决策,如同精密的齿轮,驱动着这个古老国度向着工业与军事现代化的深水区稳步前行。战争的教训已被汲取,转化为革新的动力,而潜在的威胁,则成为悬于头顶的警钟,催人奋进。
武英殿内,气氛专注而务实。巨大的北疆沙盘旁,摆放的不再仅仅是代表兵力的标识,更多了象征矿区、林场、新建铁路和勘探队前进营地的模型。总参谋长蒋百里手持一份来自格物院的厚厚报告,正向皇帝溥仪及几位核心大臣汇报着关乎帝国未来的根基——重工业与基础建设的进展。
“陛下,鞍山钢铁基地三期扩建工程已提前一月完成,新增的两座二百吨平炉已点火投产。得益于从北疆缴获部分德制冶金手册之启发,格物院与鞍钢工程师合作,已初步掌握锰钢与镍铬合金钢的稳定冶炼工艺。”蒋百里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振奋,“经检验,新钢材强度、韧性远超以往,初步满足海军‘龙王’工程及下一代陆军重型装备对特种钢材之需求。大连船厂报告,航母舰体裂缝问题,在更换新批次钢材后已得到解决,工程重回正轨。”
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突破。优质钢材是工业的骨骼,更是强大军备的基础。溥仪微微颔首,目光中流露出赞许:“格物院与鞍钢工匠有功,当赏。此类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并要持续改进,不可懈怠。”
“臣等明白。”蒋百里继续道,“与之配套,本溪湖煤矿增产计划、大庆至鞍山输油管道二期工程、以及松花江上游丰满水电站项目,均在按计划推进。帝国能源命脉与重工业根基,正日益巩固。”
工业的血液与动力正在变得强劲。
陆军部长蔡锷随即汇报了军事改革的实质性进展:“陛下,陆军各集团军直属炮兵旅、工兵团已初步搭建完成框架,正在接收新式装备并展开合成训练。总参下属之‘通讯与电子战研究所’也已成立,集中破解、仿制并改进自北疆缴获之德制通讯、干扰设备,目前已成功试制出抗干扰能力更强的野战电台样机。”
军队正在从单纯的步兵集团,向多兵种合成的现代化军队转型。
海军部长萨镇冰的汇报则带着海风的气息:“陛下,旅顺、青岛两处海军基地扩建工程进展顺利,可容纳未来新造之大舰。葫芦岛潜艇基地新建之隐蔽洞库也已完工。六艘新‘扬威级’改进型护卫舰已同时在三地船台铺设龙骨。更重要的是,”他顿了顿,语气带着自豪,“基于对日、德潜艇技术之研究与吸收,新一代‘蛟龙-II’型潜艇的设计图纸已完成,其潜深、航速、静音性能均有显着提升,预计明年即可开工建造。”
海军的重建,并非简单的恢复,而是在更高起点上的跃升。
内政总理孙文则从更宏观的角度补充:“陛下,依照您的旨意,《帝国义务教育法》已颁布,将在五年内于全国城乡普遍设立新式学堂,强令适龄孩童入学,授以格物、算学、国文、史地。同时,择优派遣留学生赴美德等国深造之计划也已启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此乃帝国长久兴盛之根本。”
人才的培养,是支撑所有科技与军事进步的基石。
听着臣僚们的汇报,溥仪皇帝沉稳的目光中闪烁着锐意。他深知,真正的强国,绝非仅靠一两场战役的胜利,而是建立在坚实的工业基础、先进的科学技术、完备的教育体系和高效的军事组织之上。
“诸卿所做,皆乃帝国千秋之业。”皇帝的声音在殿内回荡,“然,吾等仍需惕厉。日本败而不馁,德意志野心勃勃,北方故土未复,此皆悬顶之剑。”
他走到那幅巨大的世界地图前,手指划过广袤的西伯利亚:“国力恢复与军备革新,最终仍需服务于帝国之核心目标。告诉张自忠,其‘剥笋’战术可更进一步。除军事压力外,可派遣地质、林业勘探队,以商队名义随行,摸清北海地区之矿产、森林资源分布。未来收复之日,方知如何开发利用。”
皇帝的眼光,已然投向那片冻土之下蕴藏的无限财富。
帝国的车轮,正在坚实的工业与科技轨道上加速。然而,国际风云变幻莫测,对手绝不会坐视帝国的崛起。德日之间的秘密交易进展如何?那个隐于北方的石原莞尔,下一步又会落子何处?帝国这艘正在更换龙骨、加固装甲的巨轮,能否在即将到来的更大风浪中破浪前行?一切,都将在未来的博弈中见分晓。
喜欢我也太倒霉了,竟然穿越成了溥仪请大家收藏:()我也太倒霉了,竟然穿越成了溥仪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