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04章 砺刃待北风

作者:喜欢千瓣莲的龙君府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硝烟暂歇,帝国上下并未沉溺于胜利的欢庆,反而沉浸在一片更为深刻的反思与砥砺之中。紫禁城武英殿内,御前军政会议的气氛,比战时更多了几分沉凝与审慎。


    一、山河抚创痕


    御座之上,溥仪皇帝首先关注的,是战争带来的创伤与民生的恢复。


    “孙文,”皇帝目光转向内阁总理,“阵亡将士抚恤,必须足额、及时发放至每一户烈属手中,不得有丝毫克扣拖延。伤兵救治、安置,由太医院会同地方,一体负责,务使勇士不致流离。”


    “臣遵旨,已拟定《阵亡及伤残将士优抚条例》,不日颁布。各地善后事宜,亦在加紧办理。”孙文肃然应答,手中捧着厚厚的奏章。


    “战火波及之地,如老铁山沿岸、北疆边境,百姓流离,田园荒芜。着户部即刻拨付专款,免其三年钱粮,助其重建家园,恢复生产。”皇帝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帝国之根基在于民,民安则国安。”


    二、重整旧山河


    话题随即转入军队的重整与革新。总参谋长蒋百里手持一份详尽的评估报告,沉声道:


    “陛下,此次南北两线作战,虽胜,亦暴露出我军诸多短板。各集团军之间协同尚有滞涩,后勤补给线在敌军压力下屡屡告急,尤其通讯联络,在敌军强干扰下几近瘫痪。”


    陆军部长蔡锷接口:“当务之急,是厘清指挥体系。臣建议,进一步明确总参谋部为全军最高指挥中枢,各集团军主官战时皆须听从总参调遣,确保军令畅通,如臂使指。”


    “准。”溥仪颔首,“设立‘联合参谋本部’,由蒋百里总领,陆、海、空、后勤各部派高级军官常驻,专司联合作战筹划与协调。”


    “另,”蔡锷继续道,“各集团军编制亦需调整。拟在各集团军下,增设直属之炮兵旅、工兵团、通讯营,并加强装甲车辆配备,使每一集团军皆能成为可独立执行战役任务的‘铁拳’。”


    “可。具体方案,由总参会同陆军部细化,报朕御览。”皇帝深知,模块化、合成化是强军必由之路。


    三、碧海铸新锋


    海军部长萨镇冰的汇报则带着悲壮与决心:“陛下,北海舰队重建已全面启动。新舰设计将充分吸取此战教训,强化防空与反潜能力。‘龙王’工程(航母)乃重中之重,臣将亲驻大连督造!”


    “不仅要造舰,更要育人。”溥仪强调,“设立海军大学,聘请德才兼备之教官,培养新一代海军军官。战损舰员之空缺,亦需尽快募兵补足。”


    “臣明白。已着手从沿海各省招募熟悉水性之青年,并遴选陆军有功将士转隶海军。”萨镇冰答道。


    四、长空砺鹰眸


    空军副部长李振声的焦点则在技术与情报:“陛下,缴获之德制通讯、干扰设备,格物院正在全力破解、仿制、改进。我军下一代战机、雷达及无线电设备,必将超越敌手。同时,建议组建直属总参之‘战略侦察局’,整合各方情报,专司对日、对俄及国际局势之研判。”


    “善。”溥仪对此深表赞同,“情报乃决胜之关键。此事由你与蒋百里会同办理,所需资源,优先保障。”


    五、北望故园情


    最后,议题不可避免地回到了那未竟的核心目标——北方故土。


    蒋百里走到巨大的北疆地图前,语气凝重:“根据最新侦察,‘远东共和国’白军在日军顾问支持下,正于赤塔、海兰泡等地构筑防线。俄国内战各方,皆对我怀有戒心。短期内武力收复,几无可能。”


    “武力虽不可轻动,然布局不可稍缓。”溥仪目光幽深,“命张自忠之第7集团军,以‘边防演习’、‘剿匪’之名,持续向边境施加压力。另,选派精干人员,化妆商旅、猎户,渗透北上,联络当地仍心向华夏之部族,绘制详尽地图,建立秘密据点,广布耳目。”


    他顿了顿,声音转冷:“告诉张自忠,对那个‘远东共和国’,可采取‘剥笋’战术。寻其弱点,不断以小规模精锐部队进行突击、骚扰,消耗其兵力,打击其士气,使其永无宁日!但切记,控制规模,勿授列强以口实。”


    这是以持续的、低强度的军事压力,配合情报渗透,为未来的总攻创造条件。


    会议持续至深夜。当诸位重臣领命告退时,帝国的未来走向已然清晰:对外,暂取守势,暗中布局北方;对内,抚恤民生,革新军政,砺兵秣马。


    武英殿内烛火通明,映照着皇帝年轻而坚毅的脸庞。他深知,真正的考验或许才刚刚开始。帝国的战刃正在重新打磨,只待北风再起,便要指向那失去已久的故园。然而,国际风云将如何变幻?日本及其背后的势力,又会如何应对帝国的蛰伏与布局?这一切,都等待着时间的答案。


    喜欢我也太倒霉了,竟然穿越成了溥仪请大家收藏:()我也太倒霉了,竟然穿越成了溥仪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