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48章 目标计算器

作者:做梦都不放过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大礼堂内,经久不息的掌声如同潮水般涌动。


    钱先生亲自命名并鼎力支持,激起与会者心中的万丈豪情。


    先前对那四项“边缘技术”的疑虑与轻视,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看清历史方向后的紧迫感与使命感。


    备忘录的后续审议,变得异常顺畅。


    每一项议题,无论是关乎当下的轧制工艺优化,还是着眼于长远的基础研究,都被置于一个更宏大的坐标系中审视。


    代表们讨论的不再是孤立的技术点,而是它们在共和国工业体系中的位置与关联。


    草案中原本略显分散的课题,仿佛被一条无形的线串联起来,指向一个共同的目标——自力更生,迈向尖端。


    下午的气氛多了几分务实与沉静。


    大会主持人庄重宣布了《技术协作与课题攻关备忘录》的正式通过,会场响起了热烈而持久的掌声,这是对过去三天丰硕成果的肯定。


    紧接着,关乎“星河计划”具体落地的会议随即展开。


    各主要参与单位的代表移步至前排就坐,一场决定未来中国集成电路发展格局的“分工会”就此开始。


    刘星海教授作为计划的倡导者,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卓越的组织能力,以及在“产学研”结合方面的成功实践,被推举为“星河计划”领导小组的组长。


    刘教授的神色坚定,他肩负起了这沉重的责任,即将带领这支队伍,在西方严密技术封锁下,蹚出一条属于中国自己的集成电路发展之路。


    随后,关于各单位具体分工的讨论热烈而高效。


    有了吕辰对技术路径的梳理,分工框架迅速明晰。


    长光所的代表当场表态,将集中最精锐的力量,全力突破微米级图形曝光稳定性、掩模制备精度等核心技术。


    中科院半导体所接下了硅材料提纯与单晶生长的硬骨头,准备着手解决高纯度硅制备的能耗难题,他们的代表语气铿锵:“再难也要上!这是集成电路的‘地基’,地基不牢,一切免谈!”


    北大理论中心聚焦于数学模型、控制算法乃至未来计算机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的预研。


    魏教授表示:“我们将为‘星河’注入‘灵魂’,确保未来的芯片不仅‘硬’,而且‘聪明’。”


    哈工大则负责攻坚精密工作台、环境保障系统及存储单元等关键支撑技术与设备。


    上交大-江南船厂联合小组、西交大-兰州石化课题组等单位也根据自身优势,分别在外设接口、电源管理等方面承担了相应的协作任务。


    而“清华-红星”实践基地,则承担‘应用与集成’的核心使命。


    负责将各兄弟单位攻关产生的核心部件、基础工艺,进行系统性的整合、测试与优化,设计并制造出基于集成电路的示范性应用系统。


    比如,利用初代的集成电路,研制专用的工业控制器原型、计算器乃至更复杂的设备。


    这是连接实验室技术与现实应用的‘桥梁’。


    实践基地主动承担如此重任,得到了与会代表们的肯定。


    魏知远教授表示:“理论需要实践检验,芯片的价值需要通过系统应用来彰显。‘清华-红星’在这方面经验丰富,是承担此重任的不二之选。”


    其他单位代表也纷纷点头。


    大家都明白,一个成功的“星河计划”,不仅需要顶尖的单项技术突破,更需要一个强大的、能够将各项技术融会贯通的系统集成平台。


    至此,“星河计划”的领导机构与分工框架基本落定。


    一个以刘星海教授为组长,各核心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正式成立。


    会议还议定了协调会议制度、技术资料共享机制以及初步的资源调配原则。


    一场跨越地域、跨越单位的国家级科技大会战,就此拉开了序幕。


    会议结束后,魏知远教授特意找到刘星海、方教授等人。


    “星海兄,方教授,”魏知远脸带热切,“关于将我们的理论模型应用到你们热处理线自动化进行验证的事,我看事不宜迟。我回去就组织一个精干的技术小队,由我亲自带队,尽快进驻你们实践基地。我们需要最真实的一线数据来校准和丰富模型,也希望我们的模型能为你们的控制优化提供新的思路。”


    刘星海开心道:“求之不得!魏教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必将碰撞出更绚烂的火花。具体对接事宜,由赵老师和负责,他熟悉现场的所有细节。”


    赵老师认真道:“义不容辞!我们基地的大门随时敞开。”


    由于各位老师还需要参加一个闭门会议,吕辰、吴国华、诸葛彪和钱兰四人便先行离场。


    走出庄严的大礼堂,晚风拂面,带着未名湖畔的湿润。


    “星河计划……国家级……”诸葛彪激动不已,他猛地一挥拳头,“我辈能有幸参与此事,当真是光宗耀祖,光宗耀祖啊!”


    他一脸认真的感慨,顿时引得大粗摇头失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这朴素的兴奋冲淡了严肃的气氛,青春的朝气再次洋溢起来。


    “彪师兄,先别想着光宗耀祖,”吴国华打趣道,“任务艰巨得很,这东西就是个概念,具体怎么搞,脑子里有谱了吗?”


    “国华啊,说了多少遍了,你得叫诸葛师兄。”诸葛彪有点抗拒这称呼。


    钱师姐笑道:“彪子,我觉得这样叫不错!你看你瘦的,我们得多喊喊,都是为了你好。”


    哈哈哈哈


    钱师姐看向吕辰,目光中带着探究:“吕辰,集成电咱谁都没真正摸过,怎么把它用起来,可是个大问题,你有思路没?”


    吕辰没有回答这个问题:“钱师姐,诸葛师兄,国华,你们累不累?咱们今天先不谈这个,大家饿了吧,今天我请客,去我家里吃饭,在家里慢慢说。”


    不一会儿,几人就到了甲字五号院。


    吴奶奶和陈婶正忙着晒干酸菜,一边忙着往绳子上挂酸菜,一边拉着家常,一根根老酸水拉得老长,一股浓郁的乳酸味弥漫在整个院子。


    冬天里,暖棚里芥菜种得太多,为防开花,几家人很是都做了不少酸菜,又吃不完,只能拿了晒成干酸菜。


    小念青被放在小车里,迈着小短腿蹒跚学步,正使着吃奶的劲儿,往石榴树上怼,嘴里咿咿呀呀的叫着,好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画卷。


    吴国华倒是来过不少,钱兰和诸葛彪倒是第一次来。


    吕辰给吴奶奶、陈婶介绍了两人。


    打过招呼,钱师姐就被小念青吸引了,看着试图把小车往石榴树树上推的小念青,喜爱之情溢于言表,注意力全在小家伙身上。


    “这味儿,闻着就开胃!”诸葛彪深吸一口气,笑着对吴奶奶和陈婶说道,他没见过酸菜。


    吴国华介绍道:“要说这酸菜,可是有来头,这可是云贵地区的特产,在我们曲靖、宣威,贵州毕节等地,是农家必不可少的吃食,不含盐、发酵快。辰子不知从哪里听来这东西,自己就琢磨着培养出了菌群,做了出来。”


    诸葛彪道:“这种专研精神,当真是做科研的一把好手!”


    吴奶奶笑呵呵的道:“小伙子你说的太对了,就小辰这脑袋,也不怎么长的,那时他可才十四五岁,小小一个人儿,就琢磨出这酸菜,柱子这孩子还用这酸菜琢磨出了酸菜鱼,那可是丰泽园的招牌,要我说,他们这一家子,就都是当科学家的料!”


    吕辰被夸得有点不好意思,赶忙岔开话题:“陈婶,这酸菜还多吗?待会儿留一些,给国华他们带回去,让他们也尝尝这家乡味!”


    陈婶笑道:“有有有,待会儿走的时候带上一桶,给卫国他们也一起尝尝,自家做的,干净!”


    吴国华、钱兰连忙道谢:“谢谢陈婶。”


    正说着,车铃声响,小雨水骑着车放学回来了。


    看到钱兰,眼睛一亮,乖乖地挨个叫了人。


    没过多久,陈雪茹也进了门,她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兴奋红光。


    街道办对她提出的“锦屏”计划大力支持,满脑子都是图样设计和色彩搭配,连走路都带着风。


    见到家里有客人,也热情地招呼起来。


    许是今天有外人在,她没像往常一样直接扎进赵奶奶家讨论,而是和小雨水一起,加入了钱兰他们的聊天。


    几人从晒酸菜聊到做衣服,又从做衣服聊到学校里的事,气氛融洽。


    有嫂子和妹子招呼客人,吕辰出门买菜,不一会儿,就提回来两条大鱼和一篮子嫩绿蔬菜,今天吃酸菜鱼。


    打过招呼,便进了厨房。


    他系上围裙,手法利落地收拾起来。


    虽然比不上何雨柱那化腐朽为神奇的厨艺,但做起家常菜还是游刃有余。


    洗菜、切菜,杀鱼、片鱼,炝锅、下菜……


    不一会儿,一股酸香扑鼻、勾人食欲的浓郁香气便从厨房里弥漫开来,甚至盖过了院子里的乳酸味。


    “嚯!辰子这手艺可以啊!”诸葛彪抽着鼻子,忍不住赞道。


    连陈雪茹也笑道:“咱们家小辰,真是上得车间,下得厨房。”


    正当酸菜鱼出锅时,何雨柱也下班回来了。


    他一进院门,就耸了耸鼻子,作为专业厨师,他对味道极为敏感。


    “酸菜鱼?谁做的?这酸菜下得够味……”他一边说着一边走进来,看到桌上那盆热气腾腾、汤色金黄的酸菜鱼,愣了一下,随即笑道,“行啊,辰子,有几分真工夫了!”


    说完,帮着把巨大的汤盆端了到正堂,招呼大家吃饭。


    众人围桌而坐。


    盆里鱼片雪白滑嫩,酸菜爽脆,汤面上漂浮着几颗红艳的辣椒和翠绿的葱花,看着就让人食指大动。


    在这个普遍缺少油水的年代,这样一盆用料实在、酸辣开胃的硬菜,无疑是极大的享受。


    “来,动筷子!别客气!”何雨柱作为男主人,热情地招呼着。


    大家纷纷下箸,酸菜的酸爽激发了鱼肉的鲜甜,汤底浓郁,微辣的口感更是让人胃口大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好吃!吕辰,没想到你还有这一手!”钱兰吃得鼻尖冒汗,由衷赞道。


    吴国华也连连点头,平日里话不多的他,也难得地评价了一句:“这酸菜,正宗。”


    诸葛彪也点评道:“真不愧是丰泽园的招牌,这酸爽,绝了!”


    饭后,吕辰招呼众人来到书房喝茶,大家又不免问起“星河计划”如何集成、应用的事。


    吕辰沉吟道:思路是有的。关键在于,我们必须立刻开始着手研究基于晶体管和未来集成电路的数字逻辑电路设计。大家可以把芯片想象成一座空城,里面有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个‘房间’。数字逻辑设计,就是告诉我们如何把这些‘房间’连接成能完成计算任务的‘电路大厦’。这是把冰冷的硅片变成有用机器的‘灵魂’,是连接底层硬件和上层应用的必经桥梁。


    他拿起笔,在纸画起来:“大家看,无论是简单的加减乘除,还是更复杂的控制逻辑,本质上都可以通过基本的‘与’、‘或’、‘非’这些逻辑组合来实现。”


    他画了几个简单的逻辑符号:“集成电路的优势在于,我们可以通过设计,在小小的芯片内部,用极小的晶体管构建出庞大而灵活的逻辑电路网络。”


    他介绍道:“所以,我们必须提前开展数字逻辑电路的设计研究。要制定逻辑符号、设计规范,要将复杂的计算任务或控制流程,变成由逻辑门构成的电路图。”


    吴国华听得双眼放光,立刻接口:“没错!这是关键!我们不能等集成电路出来了才手忙脚乱地研究怎么用。这件事回去就得立刻立项,组织人手学习研究。我看可以先从最简单的加法器、寄存器这些基本单元电路开始设计,哪怕先用分离晶体管搭电路验证也行!”


    诸葛彪也收起了玩笑神色,用力点头:“对!搞明白怎么用,才能知道要造什么样的芯片!这事关咱们集成应用的方向。”


    钱师姐点头:“有了这些基本计算单元,就相当于有了砖石,有了这些砖石,就能搭建成特定计算功能的电路?”


    顿了顿,又道:“这可不是个小工程啊,我看咱们先做个简单的功能,验证出集成电路的可行性。”


    “师姐说到点子上了。”吕辰点点头,“我认为我们的初级应用目标可以非常具体,不需要一开始就追求多功能。哪怕只能完成几位数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其意义也极其重大。这不仅能锻炼我们的逻辑设计和系统集成能力,其成果本身就是一个极具显示度的产品,可以让各级领导和社会直观地感受到集成电路的强大与便利,对于争取后续支持非常重要。”


    “妙啊!”诸葛彪一拍大腿,“要真能做出来,那可就是实实在在的有用研究!”


    吴国华也深以为然:“简单的加减乘除,逻辑倒是相对规整,是验证逻辑设计和系统集成能力的绝佳试金石。”


    四人越讨论思路越开阔,当场提议,由他们四人先行组成一个核心小组,着手攻关计算器的逻辑设计。


    吴国华更是迫不及待地拿起笔,在纸上画起了加法器的初步逻辑框图,嘴里还念叨着:“得先定下咱们自己的逻辑符号和真值表……初期可以用晶体管搭几个基本门电路来验证思路……”


    吕辰连忙制止,再画下去,几人还怎么回家?


    推出三轮车,将陈婶准备的一大桶酸菜装上,又装上两袋土豆,在前面蹬着,三人骑车在后面跟着,一路往交道口南锣鼓巷而去。


    街边的路灯将他们的身影拉得老长,热烈的讨论声洒满一路。


    再回到家时,已是星斗满天。


    喜欢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请大家收藏:()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