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4章 红土传闻与南洋之谋

作者:年轻力壮的叶辰瞬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起)


    皮肤黝黑的土人?红色的泥土?混合树汁,坚固如石,刀砍仅留白痕?


    管事带回的这个近乎神话的传闻,若在平时,柳七娘大抵只会一笑置之,当作是海商们夸大其词的谈资。但此刻,正深陷材料瓶颈、为锅炉强度不足而焦头烂额的她,却如同在黑暗的隧道中看到了一线微光,哪怕这光芒来自一个荒诞不经的传说!


    “仔细说!那红土具体什么模样?树汁又从何种树木取得?那些海商可曾亲眼见过?有无带回样本?”柳七娘一连串的问题如同疾风骤雨,让刚回来的管事有些措手不及。


    “回……回夫人,”管事定了定神,努力回忆道,“那些海商说得也含糊,只道是在爪哇、三佛齐等极南之地的密林中见识过。红土色泽暗红,质地细腻,似沙非沙。那树汁则来自一种会流出白色乳浆的巨树,土人称之为‘眼泪树’。混合之后,需反复捶打夯实,待其干固,便坚不可摧。样本……他们并未带回,只说那东西沉重,且离了当地似乎……似乎效用会打折扣。”


    离了当地,效用打折扣?柳七娘敏锐地捕捉到这个细节。是水土问题,还是制作工艺中有某种不为人知的关键步骤?


    无论如何,这至少指明了一个可能的方向!一种自然界存在的、可能具备极强粘结性和硬化能力的材料!如果能够找到并加以研究,或许不仅能解决锅炉的材料问题,甚至可能对水泥的改良、乃至建筑、军事防御等领域产生颠覆性的影响!


    (承)


    这个发现让柳七娘暂时搁置了在现有金属材料上死磕的思路。她立刻意识到,想要验证这个传闻,获取样本,乃至进行深入研究,依靠陆路上的商队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助海上力量。


    而眼下,她名下的海船和海外航路,正面临着江南商会乃至其背后“明公”的严重威胁和觊觎。东南海寇之乱虽被狄青暂时平定,但根源未除,航路并未真正畅通。想要组织船队远航南洋,探寻红土之谜,谈何容易?


    她将红土传闻和自己的初步分析写成密信,送往宫中。在信中,她并未直接要求组织船队,而是着重强调了这种未知材料可能带来的巨大战略价值,以及其对突破当前技术瓶颈的可能作用。


    赵祯接到密信,看着“坚不可摧”、“效用或胜水泥”等字眼,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他深知柳七娘并非无的放矢之人,她如此重视这个传闻,必然有其道理。如今狄青伤势好转,内部清理也在进行,是时候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天地了。


    “水师……”赵祯轻轻敲击着御案。大宋水师主力如今大部分布防在东南沿海,清剿海寇余孽,保护漕运。若要组建一支能够远航南洋的探险船队,并确保其安全,不仅需要抽调精锐战舰,更需要一个能力出众、且绝对忠诚的统帅。


    他想到了一个人——刚刚因功被提拔为水军都虞侯的,原“浪里蛟”刘老大麾下的二头领,周奎。此人在剿寇中表现勇猛,对水路熟悉,更重要的是,他受过柳七娘的恩惠,对朝廷也算忠心。


    “拟旨,”赵祯对陈忠和道,“擢升水军都虞侯周奎为南洋巡阅使,节制战船十艘,精兵五百,即日前往泉州港集结整备。其任务有二:一,肃清泉州至南洋航路之匪患;二,探寻南方密林中之特殊红土,设法获取样本,并绘制海图、记录风土!”


    他决定双管齐下,以肃清航路、宣扬国威为明面任务,暗中执行探寻红土的特殊使命。


    (转)


    就在赵祯调兵遣将,筹备南洋之行的同时,柳七娘在工坊区也并未坐等。她知道,即便船队顺利出发,往返南洋也需要漫长的时间,且结果未知。她不能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那虚无缥缈的“红土”上。


    锅炉的研发不能停,但可以换个思路。既然整体结构的强度暂时无法突破,能否先从改善局部入手?比如,寻找更好的密封材料,或者设计更合理的结构来分散压力?


    她再次召集工匠,将研发重点转向了辅助技术和基础材料的积累。她让人大量收集各种动植物油脂、矿物、树脂,尝试制作性能更好的润滑剂和密封膏。同时,她也开始着手研究简易的压力测量装置和阀门结构,为将来可能的突破打下基础。


    工坊区的运作,逐渐形成了一种奇特的节奏:一边是织机日夜不停的轰鸣,代表着已经成熟并开始产生效益的产业;另一边则是各种看似杂乱无章、不断试错的小型实验,代表着面向未来的探索和积累。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柳七娘试图将精力专注于技术研发,外部的麻烦却再次找上门来。


    这一次,并非直接的武力攻击或商业倾轧,而是来自官场的软刀子。


    漕运衙门和市舶司连续派来官员,“视察”工坊区用水、用地以及物料运输情况,言辞间暗示工坊区“占用漕运水源”、“陆路运输扰民”、“需加强合规管理”,要求提供大量繁琐的报告文书,并接受“更细致”的监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这显然是有人借官方渠道,以“合规”为名,行掣肘之实。柳七娘心里清楚,这背后少不了那些因工坊细布利益受损的传统布商,以及他们在朝中的代言人的运作。


    (合)


    面对官场上的刁难,柳七娘选择了以柔克刚。她亲自接待这些“视察”官员,态度谦和,有问必答,所有要求提供的文书,都命人加班加点、规规矩矩地准备好。同时,她通过《汴京日报》,连续报道工坊区吸纳流民就业、稳定粮价(因大规模采购)、上缴巨额商税等积极贡献,在舆论上营造工坊区乃是“利国利民典范”的形象。


    在事实和舆论的压力下,那些想要借题发挥的官员一时也找不到太大的错处,只能在一些细枝末节上纠缠,虽然令人厌烦,但暂时无法对工坊区的根本造成威胁。


    柳七娘成功地顶住了这波官场上的软钉子。但她知道,这不过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又一阵微风。“明公”及其党羽绝不会善罢甘休,他们一定在酝酿着更大的阴谋。


    而此刻,远在泉州港,新任南洋巡阅使周奎,已经登上了旗舰的指挥台。十艘经过加固的战船扬起风帆,载着五百名精锐水师官兵和几名精通南洋事务的通译、匠人,缓缓驶离港口,向着南方那片充满未知与希望的海域,破浪前行。


    (悬念)


    船队出发的消息,通过秘密渠道传回工坊区,让柳七娘心中多了一份期待。她站在汴河畔,望着南方的天空,默默祈祷船队能够一路平安,带回她急需的答案。


    然而,就在船队出发后的第七天,一名浑身湿透、肩膀上还带着箭伤的皇城司信使,踉跄着冲进了柳七娘的指挥部,带来了一个如同晴天霹雳般的消息:


    “夫人!周……周奎将军的船队,在驶离泉州港不足百里的海域,遭遇……遭遇不明身份的大型船队伏击!对方船坚炮利,攻势凶猛!周将军率部血战,但……但寡不敌众,舰队……舰队被冲散,周将军座舰起火,生死……生死不明!”


    喜欢现代皇帝爆笑改造大宋请大家收藏:()现代皇帝爆笑改造大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