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77章 苏晚用计引出内鬼

作者:兮颜小亿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张澈的被抓,如同在看似平静的湖面下引爆了一颗深水炸弹。“逐日”项目组内部人心惶惶,谁也不知道身边是否还隐藏着其他的“张澈”。单纯的审查和安保升级固然重要,但被动防御永远慢人一步。顾晏舟需要的是主动出击,将可能存在的隐患彻底清除。


    苏晚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引蛇出洞”。


    “聂远和黑石资本现在最想得到的,就是‘逐日’项目成功的核心数据和下一步的商业化规划。”苏晚在书房里,对顾晏舟分析道,“张澈失手,他们必然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会想尽办法寻找新的突破口,或者确认数据的真实性。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


    她的计划是,伪造一份极其逼真、细节丰富,但关键参数和路径存在致命错误的“终极版”项目报告和商业化方案。这份报告会看起来比真实数据更加诱人,声称能量密度和稳定性取得了“革命性突破”,并附上了看似详尽的大规模生产时间表和市场投放策略。


    然后,他们需要精心设计一个“意外”泄露这份假报告的渠道。


    顾晏舟立刻领会了她的意图,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你是想……钓鱼?”


    “没错。”苏晚点头,“我们需要一个足够分量的‘鱼饵’,和一个看似偶然、实则必然会被内鬼注意并传递出去的‘漏洞’。”


    他们选定了一个人选——项目组另一位资深工程师,李工。李工技术能力扎实,但性格有些迂腐,对项目管理层的某些“保守”决策时有微词,曾被认为有潜在的被策反风险,但一直缺乏证据。更重要的是,他负责的项目模块,恰好与伪造报告中一处关键的“错误”参数相关联。


    计划悄然展开。


    首先,顾晏舟在一次核心团队会议上,“无意中”透露,因为实验室之前的破坏,部分原始数据受损,最终的商业化决策将依据一份由他直接领导的、高度保密的技术评估小组重新整合优化的“终极报告”。他表现得对此报告极为重视,甚至超过了原型机本身的数据。


    接着,苏晚以协助进行“压力与专注度”心理评估为由(合情合理),与项目组成员进行单独谈话。在与李工谈话时,她巧妙地运用了语言引导和心理暗示,放大了他对自己所负责模块重要性的认知,以及对其成果可能被“低估”或“误用”的不安。


    最后,是关键一步。顾晏舟的助理“不小心”将一份标注着“绝密·终极版·仅限顾总亲启”的加密文件袋,遗落在了项目组公共休息区的咖啡机旁,而李工恰好是第一个发现的人。文件袋的封口似乎没有完全粘牢,隐约能看到里面报告标题的几个关键字眼……


    巨大的诱惑和“意外”的机会摆在面前。


    李工的思想斗争异常激烈。他拿着那个轻飘飘却重若千钧的文件袋,手都在颤抖。他想到了聂远方承诺的巨额报酬和海外实验室的职位,想到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憋闷,也想到了顾晏舟最近的雷厉风行和苏晚温和却仿佛能看透人心的眼神……


    最终,贪婪和侥幸心理占据了上风。


    他没有立刻上交文件袋,而是借口身体不适,提前离开了实验室。他并没有像张澈那样使用高科技设备,而是选择了一个看似更“安全”的笨办法——用他私人购买的、未经登记的针孔相机,在家中将报告一页页拍摄下来。


    他自以为做得天衣无缝,却不知他的一切行为,早已在“星盾”的严密监控之下。从他捡起文件袋,到他回家拍照,再到他试图通过一个隐蔽的、与之前张澈使用的类似渠道将照片发送出去……所有步骤,都被清晰地记录了下来。


    就在他按下发送键的前一刻,公寓的门被敲响。门外站着的是神色冷峻的“星盾”负责人和两名穿着制服的经济犯罪调查科警察。


    人赃并获,无可辩驳。


    李工面如死灰,瘫倒在地。


    通过这次精心设计的“钓鱼”行动,不仅成功引出了隐藏更深的内鬼李工,更重要的是,通过他准备发送出去的渠道,反向锁定了聂远在国内的一个秘密联络点,为后续进一步打击聂远势力提供了关键线索。


    苏晚的计策,如同一张精心编织的网,精准地捕获了目标,也为最终的反扫清了又一个障碍。


    顾氏内部,经过这两次清洗,变得更加纯粹和坚固。


    喜欢顾先生,请牵好我的手请大家收藏:()顾先生,请牵好我的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