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12章 槐下暖意

作者:丸丸A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赵老汉的家就在老槐树后面不远,是一座带着小院的土坯房,院门口种着几株向日葵,硕大的花盘迎着太阳,金灿灿的格外喜人。老妇人拉着林墨的手往里走,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快进来坐,快进来坐,俺这就去烧水,再杀只鸡,给你补补身子。”


    院子里收拾得干干净净,角落里堆着整齐的柴火,屋檐下挂着几串红辣椒和玉米棒子,透着浓浓的生活气息。赵老汉的老伴姓李,是个手脚麻利的妇人,放下丫儿就扎进厨房忙活起来,锅碗瓢盆的碰撞声很快响起,伴随着柴火燃烧的噼啪声,格外温馨。


    赵老汉拉着林墨在屋檐下的板凳上坐下,又喊丫儿去屋里拿瓜子和核桃:“都是自家种的,不值钱,你别嫌弃。”


    “赵伯说的哪里话,这都是好东西。”林墨笑着接过丫儿递来的瓜子,嗑了一颗,满口清香。


    村里的几个老人和大婶也跟了过来,围坐在院子里,七嘴八舌地问起路上的事。赵老汉便把遇到刀疤脸一伙人的经过说了一遍,只是隐去了那些过于惊险的细节,着重讲了林墨如何挺身而出,如何带着他们一路躲避,又如何在望溪镇引开追兵。


    “啧啧,这小哥真是好样的!”一个白胡子老汉捋着胡须赞叹道,“年纪轻轻就这么有担当,难得,难得。”


    “可不是嘛,现在这样的年轻人不多了。”旁边的大婶接口道,“老赵,你可得好好谢谢人家,留人家多住些日子,让你家老婆子给做些好吃的。”


    赵老汉连连点头:“那是自然,林小哥要是不嫌弃,住多久都行。”


    林墨被说得有些不好意思,连忙摆手:“大家太客气了,我也没做什么。再说村里这么好,我确实想多住几天,麻烦赵伯和大娘了。”


    “不麻烦,不麻烦!”李婶从厨房探出头来,笑着说,“多个人多双筷子,热闹!”


    正说着,丫儿拉着一个和她差不多大的小男孩跑了进来,小男孩手里拿着一个泥巴捏的小狗,怯生生地递给林墨:“大哥哥,给你玩。”


    “这是邻居家的柱子,跟丫儿最好。”赵老汉解释道。


    林墨接过泥狗,做工虽然粗糙,却憨态可掬,他笑着摸了摸小男孩的头:“真好看,谢谢你啊,柱子。”


    柱子脸一红,拉着丫儿就往外跑,两人的笑声从院门外传来。


    午后的阳光透过老槐树的枝叶洒下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院子里的老人们聊着天,说的都是村里的琐事:谁家的稻子快熟了,谁家的母猪下了崽,谁家的娃该上学了……林墨坐在一旁听着,心里格外平静。这些琐碎的话语里,没有刀光剑影,没有追逐逃亡,只有最踏实的生活,像老槐树的根,深深扎在这片土地上。


    李婶的饭菜很快做好了,一大盆黄焖鸡,一盘炒青菜,还有一摞金黄的贴饼子,蒸腾的热气带着诱人的香味,瞬间驱散了林墨身上所有的疲惫。


    “快吃,快吃,尝尝俺的手艺。”李婶给林墨碗里夹了一大块鸡肉,又把一个最大的贴饼子放在他面前,“这饼子是用新磨的玉米面做的,香着呢。”


    林墨咬了一口贴饼子,外皮酥脆,内里松软,带着淡淡的玉米香,果然好吃。鸡肉炖得烂熟,酱香浓郁,一点也不柴。他狼吞虎咽地吃着,李婶和赵老汉在一旁看着,脸上满是欣慰的笑容。


    吃过饭,李婶收拾碗筷,赵老汉则带着林墨在村里转了转。村子不大,几十户人家散落分布,房前屋后都种着庄稼和果树,路上遇到的村民都会热情地打招呼,有的还会往林墨手里塞个瓜果。


    走到村后的小河边,丫儿正和几个孩子在水里摸鱼,笑声清脆。河水清澈见底,能看到水底的鹅卵石,岸边的垂柳随风飘荡,景色宜人。


    “这河叫月牙河,因为河道像个月牙。”赵老汉指着河水说,“夏天的时候,村里人都喜欢来这儿洗澡、摸鱼,凉快得很。”


    林墨看着水里嬉戏的孩子,看着岸边洗衣服的妇人,看着远处田里劳作的身影,突然觉得,这或许就是他一直向往的生活——简单、平静,充满人情味。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满村庄,老槐树下的大青石上,已经坐满了乘凉的村民。有人摇着蒲扇讲故事,有人拉着家常,孩子们则在树下追逐打闹。赵老汉搬来一张小桌子,摆上一壶热茶和几个自家种的果子,拉着林墨坐下。


    茶香袅袅,果香阵阵,伴随着村民们的欢声笑语,林墨的心像被温水浸泡过一样,格外柔软。他知道,自己迟早要离开这里,继续自己的路,但这段时光,这份槐树下的暖意,会永远留在他心里,成为他面对风雨时的力量。


    (本章完)


    喜欢侠骨惊尘请大家收藏:()侠骨惊尘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