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的午后,阳光已初具夏日的威力,明晃晃地照耀着这座永不疲倦的城市。然而,当肖霄的座驾缓缓驶入位于西区那片被高大法国梧桐严密遮蔽、仿佛与外界喧嚣隔着一层无形屏障的幽静街区时,那股由钢筋水泥和疾驰车辆蒸腾出的燥热感,便瞬间被一种沁人心脾的、带着植物清芬与岁月沉淀感的荫凉所取代。车轮碾过干净得几乎不见一片落叶的柏油路面,发出轻微而柔和的沙沙声,道路两旁是那些风格各异、却同样透着低调与底蕴的老洋房,紧闭的院门后,偶尔探出几枝开得正盛的蔷薇或晚樱,给这片宁静平添了几分恰到好处的生动。
肖霄今天是应周老板之约前来。自从他将公司日常运营的重担交付给李卫东,自己逐渐退居幕后,将更多时间用于陪伴家人和思考更长远的战略以来,他与这位亦师亦友的长者见面的次数反而比以往更加频繁了些。周老板似乎总能在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上,给予他超越商业层面的、更为通透和睿智的指引。
车子在一扇看起来并不起眼、甚至有些斑驳的墨绿色铁艺大门前停下。按过门铃后,大门悄无声息地滑开。穿过一个被打理得如同精致盆景般、卵石铺地、翠竹掩映的小小前庭,便来到了那栋红瓦坡顶、有着巨大落地玻璃窗的老洋房正门前。周老板的生活秘书,一位穿着中式盘扣上衣、气质沉静的中年女士,已微笑着在门口等候,将他引了进去。
室内的光线,因为窗户上垂着的竹帘和庭院里高大树木的过滤,显得柔和而朦胧。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清雅的檀香,混合着陈年书籍和上好木料散发出的、令人心安的气息。周老板的书房在二楼,推开厚重的实木房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几乎占据了一整面墙的、顶天立地的红木书架,上面密密麻麻却又分门别类地摆放着各种书籍,从线装的古籍、到泛黄的史书、再到当下最新的经济期刊,琳琅满目。另一面墙上,则挂着几幅意境深远的水墨山水画和一幅笔力遒劲的书法,写的是“澹泊明志,宁静致远”。
周老板正坐在临窗的一张宽大的明式黄花梨木书案后,手里把玩着一对油光锃亮的核桃,发出规律而悦耳的轻微碰撞声。他穿着一件深灰色的中式对襟褂子,脚上是一双千层底的黑布鞋,整个人看起来清癯而矍铄,眼神温润,仿佛能洞察世间一切纷扰,却又带着一种超然物外的平和。
看到肖霄进来,他放下手中的核桃,脸上露出了温和的笑容,指了指书案对面的那张同样材质的官帽椅:“来了,坐。尝尝我刚沏的太平猴魁,今年的新茶,味道正。”
书案上,一套古朴的紫砂茶具正氤氲着热气,周老板亲手执壶,将清澈透亮、芽叶舒展的茶汤,注入一个素净的白瓷小杯中,动作舒缓而优雅,带着一种仪式感。茶香随着热气袅袅升起,是那种清冽的、带着兰花香气的豆香,瞬间盈满了整个书房。
肖霄依言坐下,双手接过那杯温度恰到好处的茶,道了声谢,小呷一口。茶汤入口鲜爽,回甘悠长,仿佛将窗外春末的浮躁都涤荡去了几分。他环顾这间充满了书卷气和岁月感的空间,再对比自己那间现代化却总显得紧绷的办公室,心中不禁生出几分感慨。
“周老板,您这儿,总是能让人静下心来。”肖霄由衷地说道。
周老板微微一笑,目光透过袅袅的茶烟,落在肖霄脸上,仿佛在仔细端详着他近来的变化。“心静,则万物皆静。我看你最近,气色比前阵子好多了,眉宇间那股子挥之不去的焦躁气,也淡了。看来,把公司具体的事务交出去,多陪陪家里人,这个决定,是做对了。”
肖霄点了点头,放下茶杯,语气诚恳:“是啊,多亏了您和苏晨点醒我。以前总觉得,拼事业才是对家庭负责,现在才明白,陪伴和守护,才是根本。把公司交给卫东,我很放心,他稳重,压得住阵脚。杨帆那孩子,放在战略位置上,也能发挥他的长处。我现在感觉……轻松了很多,也有时间想想以前没空想的问题。”
“这就对了。”周老板赞许地点了点头,又给肖霄续上一杯茶,“人生啊,就像爬山。年轻时候,拼尽全力往上冲,觉得山顶的风光才是唯一。可爬到一定高度,或者经历过几次险境之后,就会明白,爬山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登顶,更在于这一路的风景,在于和你一起爬山的人,在于你爬山时的心境。”
他顿了顿,目光变得有些悠远,仿佛在回忆自己漫长而波澜壮阔的一生。“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也经历过你现在这个阶段。觉得生意场上瞬息万变,不敢有片刻松懈,生怕一停下来,就被时代甩在后面。后来,经历得多了,看的也多了,才慢慢悟出一个道理:有时候,退一步,慢一点,不是为了放弃,而是为了看得更清楚,走得更稳,也更远。”
他拿起书案上的一方古旧的端砚,用手指轻轻摩挲着上面冰凉细腻的石质,缓缓说道:“经商之道,说起来复杂,其实核心就那么几条。我这些年,也算是有些心得,今天跟你聊聊,就当是咱们爷俩闲话。”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肖霄立刻正襟危坐,他知道,周老板这是要传授他真正的“心法”了。
“第一,是‘势’。”周老板放下端砚,目光炯炯,“要懂得看大势,顺大势。什么是大势?国家的政策导向是势,时代的技术潮流是势,老百姓生活需求的变化也是势。我们当年抓住改革开放的势,你后来抓住商品流通的势,都是如此。现在呢?浦东开发是势,老百姓从追求‘有’到追求‘好’是势,那些外国公司带来的新东西也是势。看准了势,才能知道力气往哪里使,才能事半功倍。逆势而为,不是勇敢,是愚蠢。”
肖霄若有所思,他想起了“晨光计划”的成功,不正是抓住了老百姓对“好服务”这一需求变化的“势”吗?
“第二,是‘人’。”周老板继续说道,“生意归根结底是人做的。对内,要知人善任,用人不疑。你把李卫东和杨帆用好了,就是懂得了这一点。对外,要诚信为本,广结善缘。你善待员工,帮助那些困难的知青兄弟,这就是在积累‘人’的资本。钱散了可以再赚,信誉和人心丢了,就难找了。那个陈国平,就是栽在‘人’字上。”
“第三,是‘度’。”周老板拿起茶杯,却没有喝,只是看着杯中沉浮的茶叶,“凡事皆有度,过犹不及。进取要有度,懂得适时发力,也要懂得及时收手,就像你这次从VCD项目上果断止损。用人要有度,既要放手,也要有掌控,完全撒手不管和事事亲力亲为都不可取。甚至……赚钱也要有度。”他意味深长地看了肖霄一眼,“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它就不再仅仅属于你个人,它承载着社会责任。你开始做那个帮扶基金,很好,这就是懂得了‘度’,懂得了财富的真正归宿。”
肖霄感到心中豁然开朗,周老板这“势”、“人”、“度”三个字,如同三根坚实的支柱,将他过往那些零散的、感性的商业认知,一下子支撑、架构成了一个清晰而稳固的系统。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周老板的声音放缓,带着一种哲人般的通透,“是要明白‘为何而战’。年轻时,为生存,为证明自己;到后来,为责任,为跟着你的那帮兄弟;再后来呢?”他看向肖霄,目光仿佛能直透人心,“等你到了我这个年纪,或许就会明白,所有的商业活动,最终极的意义,是为了让你和你所爱的人,能更好地享受生活本身,是为了让你的人生,变得更加丰盈和从容,而不是被它所奴役和异化。”
他轻轻叹了口气,语气中带着一丝看尽千帆后的释然与劝慰:“肖霄啊,你现在把公司理顺了,家也安顿好了,是时候,真正地享受一下生活了。钱是赚不完的,风口也是一个接一个,永远没有尽头。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和亲人相伴的时光,更是过一天就少一天。带着苏晨,多出去走走,看看山水,尝尝各地美食;陪着晓梦,经历她人生中每一个重要的时刻。这些看似‘无用’的事情,这些流淌在商业之外的真实而温暖的生活瞬间,才是滋养你未来走得更远、更稳的真正力量源泉。别等到像我这样,老得哪里也去不了了,才来后悔当初没有多陪陪家人,没有好好看看这个世界。”
周老板的话语,如同春风化雨,悄无声息地浸润着肖霄的心田。他想起自己过去那些为了生意错过的一个个家庭晚餐,想起苏晨生病时自己的后怕与愧疚,想起晓梦在成长中自己那些缺席的陪伴……一种混合着深深愧疚与巨大庆幸的情感,在他胸中激荡。
“我明白了,周老板。”肖霄的声音有些沙哑,却充满了真诚的感激,“谢谢您……您今天这番话,比我赚多少个百万订单,都来得珍贵。我知道以后该怎么做了。”
夕阳的余晖,透过竹帘的缝隙,在书房的地板上投下长长的、斑驳的光影。茶香依旧袅袅,谈话已近尾声。肖霄起身告辞时,感觉自己的脚步比来时更加沉稳,心境也比来时更加开阔与澄澈。周老板将他送到书房门口,拍了拍他的肩膀,最后说了一句:“记住,真正的成功,不是你拥有了多少,而是你享受了多少,放下了多少,又传承了多少。”
走出那扇墨绿色的大门,重新回到春末的阳光下,肖霄深吸了一口带着植物清香的空气。他回头望了望那栋在梧桐树掩映下静谧安详的老洋房,心中充满了对这位睿智长者的敬意与感激。这一次的深谈,不仅仅是一次经商心得的传授,更是一次关于人生意义、关于生活本质的深刻启蒙。他知道,自己人生的航船,在经过一段急流险滩的奋力拼搏后,正在这位老舵手的指引下,调整方向,驶向一片更加广阔、也更加风光明媚的海域。那里,不仅有事业的星辰大海,更有家庭的温暖港湾,与生活的静好时光。
喜欢我在上海有个女儿请大家收藏:()我在上海有个女儿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