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吟之地”实验室,主测试大厅
与“雷神”试验场那种野性的宏伟不同,这里充满了极致的精密与秩序。大厅中央,并非一个完整的坦克或舰船,而是一个巨大的、被层层线缆和冷却管道包裹的方形测试平台。平台正面,覆盖着一层看似光滑的暗色金属板,这是“玄武”系统的发射基阵。
项目负责人,是一位两鬓斑白但眼神锐利如鹰的女科学家,林默教授。她正通过防弹观察窗,向莅临视察的军委装备发展部高级别代表团做最后讲解。她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丝难以抑制的激动。
“各位首长,‘玄武’系统,并非电影中那种无形的能量墙。它的核心原理,是在极短时间内,于被防护物体外形成一个瞬态、超强的定向电磁场与等离子体层。”
她指向大厅一侧的一门恐怖的140毫米高速滑膛炮,那是今天的主考“考官”。“当来袭弹丸(无论是破片、穿甲弹还是火箭弹)以数倍音速侵入这个场域时,会瞬间遭遇三重打击:”
“第一重,洛伦兹力偏转: 超导线圈产生的瞬间超强磁场,会对金属弹头产生巨大的电磁力,使其像撞上一堵无形的橡胶墙,弹道发生偏转。”
“第二重,等离子体侵蚀: 基阵激发的高温等离子体流,会以接近光速扑向来袭体,对其进行烧蚀和结构破坏,极大降低其穿透力。”
“第三重,电磁脉冲干扰: 强大的瞬间电磁脉冲,足以引爆来袭智能弹药的电雷管或烧毁其制导芯片,使其‘脑死亡’。”
一位肩抗将星的老将军微微皱眉:“林教授,理论很完美。但战场环境瞬息万变,系统如何应对?比如,同时来袭的多发弹药,或者速度更快的威胁?”
“问得好,将军。”林默教授自信地调出全息模拟图,“‘玄武’并非持续开启的‘盾牌’,那样能耗巨大。它是一面 ‘智能的叹息之墙’ 。依靠我们遍布车体/舰体的微型相控阵雷达和光学传感器,系统能在微秒级内完成威胁探测、弹道解算、火力分配。它可以‘呼吸’——仅在威胁抵达前的瞬间,‘叹息’一声,瞬间启动,完成拦截,然后迅速熄灭,准备下一次‘叹息’。对于多发威胁,我们的基阵可以分区域、分时隙快速连续启动。”
她顿了顿,补充道:“至于更快的威胁……这正是我们下一阶段,为应对‘雷神’这类武器而需要攻克的目标。”
“最终测试准备开始!” 广播声响起,气氛骤然紧张。
所有人退入厚重的安全观察室。透过多层防弹玻璃和高速摄影机,可以清晰看到那个测试平台,以及远处狰狞的炮口。
“目标锁定!弹药: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APFSDS) ,初速1750米/秒!” 这是现役最强穿甲弹,足以撕裂最先进的主战坦克前装甲。
“发射!”
“轰——!” 炮口喷出炽热的火焰,一道乌光以肉眼根本无法捕捉的速度,射向测试平台!
千钧一发之际!
“嗡————!”
一声低沉却震人心魄的高频嗡鸣猛然响起!测试平台前方约一米处,空气仿佛瞬间被撕裂,一道肉眼可见的、淡蓝色的扭曲光幕一闪而逝!光幕前的空气因高温电离,发出刺眼的白光,形成短暂的等离子体云团!
“砰!!!”
一声沉闷却截然不同的撞击声传来。想象中的金属撕裂声并未出现。那道乌光(穿甲弹芯)在接触到淡蓝色光幕的瞬间,仿佛撞上了一堵无形的、极具弹性的墙壁,弹头明显发生了扭曲和偏转,速度骤减,并且表面被烧得通红!它最终无力地撞在测试平台的基础装甲上,只留下一个浅坑,便被弹开落地。
“拦截成功!弹芯偏离预定弹着点超过1.5米!穿透力下降97%!未击穿基础装甲!” 监测员的声音因激动而颤抖。
观察室内一片寂静,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老将军紧紧握住林默教授的手:“了不起!这是革命性的突破!这意味着,未来的坦克、舰船,甚至重要基地,将获得前所未有的近距离生存能力!”
林默教授却异常冷静,她示意大家安静,指向数据屏幕:“首长,成功值得庆祝,但问题更值得关注。大家看,这次拦截,耗能巨大,我们实验室的超级电容阵列几乎瞬间放电。如何实现小型化、可持续的能源供应,是它走上战场前必须跨越的最大障碍。”
她的话,将喜悦拉回了严谨的科研现实。
测试结束后,将军在绝密报告中写道:
“‘玄武’系统的成功,其意义不亚于当年坦克的出现。它预示着,‘矛’的绝对优势时代可能即将结束,攻防天平正在向‘盾’的一方倾斜。 未来战场,拥有这种主动防护能力的平台,将获得压倒性的生存优势。必须集中全力,解决其能源和集成化问题,尽快将实验室的‘叹息’,变为战场上的‘壁垒’。”
深山的实验室重归寂静,但那一声短暂的“叹息”,却已吹响了改变战争规则的号角。
喜欢怒海争锋请大家收藏:()怒海争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